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剛結束的九合一大選與公投結果,除了揭示了婚姻平權接下來的立法方向之外,如今我們也可以回頭來檢視:在婚姻平權議題正反兩方接連發起公投的過程中,從下福盟的運動與宣傳策略中,婚姻平權與同志運動可以學到什麼?為何下福盟的宣傳策略能夠引起多數民眾的共鳴?
11月24日九合一大選既公投結果出爐後,代表反同勢力的下一代幸福聯盟(以下簡稱下福盟)所提起的三項公投案(婚姻定義、適齡性平教育與同性結合【註】專法)全數通過,挺同團體的兩項提案未能成功闖關。從得票數與比例來看,在同性婚姻與性平教育議題上,同意票與不同意票約莫在二比一。總投票率為55%。這樣的結果除了揭示了婚姻平權接下來的立法方向之外,如今我們也可以回頭來檢視:在婚姻平權議題正反兩方接連發起公投的過程中,從下福盟的運動與宣傳策略中,婚姻平權與同志運動可以學到什麼?為何下福盟的宣傳策略能夠引起多數民眾的共鳴?歷經過公投挫折的婚姻平權與同志運動,接下來幾年與反同勢力的戰場又會在何處?
讓我們還是先從公投結果的數據看起。
▶【2018公投總整理】7案通過、3案不通過,接下來政府該怎麼做?
公投結果與既有大型學術調查有段落差
縱使不少人在社群媒體上反應1124投票日當天,有諸多影響選民投下公投票的爭議行為。從票數結果來看,可以解讀為每三位民眾之中,就有兩位支持民法婚姻定義限定在一男一女、不應在國中小階段施行同志教育,以及以民法以外的法律形式保障同性伴侶的結合關係。
單獨就婚姻平權而言,這樣的結果與2012、2015年中研院台灣社會變遷調查的結果有一段落差。在這兩次的調查中,同樣都詢問民眾「同性戀是否也應該享有結婚的權利」。以「非常同意」加上「同意」來看,2012年的調查有52.5%的民眾同意、2015年則有54.2%。


公投的結果會進一步被視為2018年此時台灣民眾對同性婚姻與同志教育的意向調查,這之中值得討論的其中一個問題是投下同意與不同意票的民眾,是否完全了解提案的真意;其次,我們也必須記得下福盟在發起公投的過程中,在全台各地以組織戰與鋪天蓋地的宣傳管道,影響了民眾對這兩議題的態度與意向。下福盟的策略分析我們放到較後面,先來看看依據這樣的結果,行政與立法機關後續將要做些什麼、婚姻平權與同志運動的正反兩方下個階段的攻防會是在哪。
同性婚姻納入民法近乎出局,同志教育將從性平教育施行細則消失
自從2017年5月24日大法官解釋第748號解釋出爐後,執政黨與立法院對婚姻平權的修法就進入冰河期。眼看著兩年修法期限一到,同性伴侶即可直接依照民法登記結婚,下福盟運用了公投法下修後的規則,發起了這次的三個公投案,用意在於將同性伴侶屏除在婚姻的定義與規定之外,將同志教育從中小學教育移出。從公投結果出爐後,一樣持著反同立場的護家盟表示不認可公投第12案要給予同性伴侶民法以外的法律保障,即可看出:反同勢力在釋字748號解釋出爐前,最一開始的盤算是同性伴侶關係最好不要與異性戀的伴侶關係享有平等的保障。
但釋字748號的解釋讓他們的這個目標不再可能,退而求其次就是大眾在公投日所看到的提案版本:既然無法阻止法律給予同性伴侶保障,那麼就阻止同性伴侶納入既有的婚姻定義與民法規定。
依據公投法的規定,公民投票通過者對政府有法律效力,政府必須履行公民投票的結果,相關行政、立法單位必須依據公投提案內容研擬、通過相關草案。行政院應在三個月內研擬相關法案並送立法院,立法院應在下一會期休會前完成審議。且依據公投結果所擬定的法律,在實施後的兩年內不得修正或廢止。
由於公投第12案通過,同性伴侶關係勢必得朝著民法婚姻規定以外的法律形式來修法。縱使修法的主導權在立法委員手中,面對著目前的公投結果,原先就在觀望採取何種立法形式的執政黨,更不可能在此時「逆風改革」堅持要將同性伴侶納入民法。更何況,從先前婚姻平權草案在一讀的過程,就可發現反對黨會加以利用民眾對法案的態度借力使力。於此,納入民法此一修法方向幾乎是已經出局。接下來的修法攻防就會是立法院裡要如何修出所謂的同性伴侶法。婚姻平權支持者雖然有釋字748號解釋作為靠山,此號解釋表示不論以何種立法形式修法,都要保障同性伴侶的婚姻自由與平等保護。但面對接下來即將登場的修法攻防,如果無法提出自己想要的修法版本遊說立法委員或是回應下福盟版本的草案,在未來的攻防上將會更顯辛苦。
同志教育的變化則顯得曖昧不明與尷尬。由於下福盟的公投提案是要將同志教育從性平教育的施行細則中拿掉,屬於重大政策之複決,要處理這燙手山芋的是教育部。形容這是燙手山芋的原因在於:同志教育是規定在施行細則之中,但從教育部在公投後所發表的聲明可知:在法律位階的性別平等教育法,第12條就明確規定「學校應提供性別平等之學習環境,尊重及考量學生與教職員工之不同性別、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或性傾向,並建立安全之校園空間。」也就是說在性平法的層次還是要符合尊重師生的性別特質、認同與性傾向的原則下,要如何刪去同志教育就成了問題。後續教育部是否會針對既有的性平教材中同志教育的內容做出相對應的調整,也會是正反兩方再度交鋒之處。
從下福盟的動員與宣傳策略,可以學到什麼?
前面曾提及大型的學術調查結果與公投的結果存有落差,促使民眾的態度在三年間出現變化的原因,下福盟在發起公投後的宣傳與組織動員是不能小覷的重要推力。但組織動員能力不能單單只看下福盟在釋字748號公布後的行動。
誠如黃克先在〈《欲望性公民》:台灣保守基督教如何轉向公共領域,開始反同婚運動?〉一文的回顧與分析,保守基督徒開始反同志運動早在2011年組成的「真愛聯盟」、爾後也與其他宗教結盟為「台灣守護家庭聯盟」(簡稱護家盟),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練兵以及集會遊行,展現了他們能夠召喚出一定人數的民眾上街反對同志。離發起公投最近一次的操兵,或許可以說是罷免黃國昌這一役。發起罷免黃國昌的團體為安定力量,主席和秘書長都具有宗教背景,前者為孫繼正、後者則恰好為這次反同三公投的其中一位領銜人游信義。游信義曾在2016年代表信心希望聯盟參選立法委員,信心希望聯盟依據維基百科上的資料,是一個主要由基督教右派所組成的政黨。在2016年該次選舉中,這個政黨在全台拿下了20萬6629張政黨票,為全國政黨得票排名第八。換言之,這已經給了保守基督徒信心,他們在政治上已有實力能夠召喚出群眾支持他們。在罷免黃國昌的行動上,雖然最終的結果未能將黃國昌罷免掉,但這過程中他們透過在地組織與宣傳的方式,還是成功讓黃國昌選區裡的4萬8693位選民投下同意票,不同意者僅有2萬1748票。
宣傳策略是我認為下福盟能夠大獲全勝的原因,也是婚姻平權和同志運動能夠繼續著墨與耕耘之處。如果將台灣民眾對同性婚姻和同志教育的立場視作一道光譜,兩方原先各自能夠掌握的就是自由派與保守派的基本盤。剩下的就是如何讓對同志議題沒有意見或想法的中間民眾,能夠更偏向光譜的某一端。在公投這段期間的宣傳,下福盟透過鋪天蓋地的宣傳管道,運用了守護家庭價值與小孩教育也不忘關懷、保障同性伴侶的權益等修辭,成功地讓中間選民認為下福盟所提出的三項公投案,能夠在守護家庭價值的同時,也保障同性伴侶的權益,是個看起來「兩全其美」的方式。

從婚姻平權支持者和同志運動的角度來看,下福盟所提出反對同性婚姻和性平教育的理由,甚至是在意見發表會上的說法,有些是經不起邏輯或理性考驗的。但為什麼這樣的宣傳內容還是能夠獲得不少選民的支持?重要的關鍵在於:人們的道德判斷經常不是由理性推敲而來。
強納森・海德在《好人總是自以為: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裡對人們的道德判斷得出了幾個重要的結論,其中一個是:人類的道德判斷並非源自於理性,而是來自於直覺。他以騎象人和大象做比喻,認為我們多數時候覺得是騎象人在控制大象,但實情往往是大象牽著坐在上頭的人決定往哪去。其次是他發現不同立場的人們,對道德基本原則的感受並不相同。對廣義自由派而言,最神聖(或者說最在意)的價值是「關懷/傷害」和「自由/壓迫」;但對保守派而言,六組道德的基本原則(其餘四種為「公平/欺騙」、「忠誠/背叛」、「權威/顛覆」和「聖潔/墮落」)他們都同等重視,在意的是如何保有既定的道德觀或社群,以維持體制和傳統。
從這次雙方公投戰看來,婚姻平權與同志運動支持方能夠確保自由派所在意的關懷和自由兩組價值沒有問題。我認為較棘手,以及支持方接下來要繼續努力處理的在於「顛覆」、「聖潔/墮落」這組兩組價值。保守派在反婚姻平權與同志運動的過程中, 依據黃克先的研究發現,學會了用世俗修辭來包裝自己的信仰。但我認為免不了透露了在他們的心目中,同性戀和多元性別的存在是墮落且令人厭惡的。我們從此次反同公投領銜人之一游信義與小朋友的對話可窺知一二:
我們再回頭來看中研院社會變遷調查在2012年的調查中,詢問民眾是否能接受一對同性戀與一對男女在路上接吻,前者獲得贊成(包含非常贊成與贊成)的比例僅28.3%、後者為51.6%。這道題組並沒有繼續追問民眾為何對異性戀和同性伴侶觀感有差距的原因為何,但我認為脫離不了在部分民眾心中,同性戀及其行為仍是令人嫌惡。
此處的意思並非同志或婚姻平權運動未著力改變大眾對同性戀的負面印象與觀感,或是未與不熟悉同志議題者溝通,而是這幾項堪稱社會改造工程的運動,包含如何擴寫家庭的價值與意義、改變同性戀與多元性別在社會大眾心中的負面印象,除了需要理性的論證或事實查核之外,未來需要花更多力氣在日常生活和家庭中持續與中間選民或保守派說故事與對話,逐步改變中間選民在這次公投中所接受到各種對同志的負面印象。這是一條更為漫長,但一定得持續走的路。
至於為何在家庭中是個可行的溝通場合?從這次公投的得票比率來看,支持與反對方的比例為一比二,換個角度可以解讀為一個年輕世代的選民對上兩個年長世代的選民,而這兩個年長世代的選民極有可能是自己的爸媽。

婚姻平權方:短時間內多次動員、支持者不清楚策略分工都是敗筆
回頭來看婚姻平權與同志運動這方,在這次公投戰之中,最為可惜的地方在於未能將面對反同公投的因應措施,讓支持的群眾了解各組織的分工或策略是什麼,什麼樣的時間點會需要群眾的支持。尤其在公投發起、連署過程的末期,短時間多次動員對婚姻平權支持者來說幾乎是疲勞轟炸。
在得知下福盟即將發起公投提案時,同志運動這方,婚姻平權大平台原先是希望將主力放在集中宣傳對目前大家所看到的第10-12這三案投下不同意票。幾個月後,平權前夕.彩虹起義則發起了平權公投,且要在比反方更短的時間內達成連署門檻,才能夠綁定年底縣市長選舉一起舉行(這當中更別提原先的平權公投中,還有一案是當初飽受批評,最後未送入中選會的神聖婚姻法連署)。同志社群在平權公投發起之後,可以說是拼死命地在收集連署書,希望能以這股力量與反同公投相互抗衡。
平權公投在九月初拼死拼活達成第二階段連署門檻後,緊接而來的連署動員則是伴侶盟發起因應反同公投確定成案後,要成立參與意見發表會的辦事處連署。對同志社群與支持婚姻平權的民眾,在如此短時間要完成平權兩案的連署已屬不易,緊接著又是另一個連署活動。對不是極為了解婚姻平權運動的一般人來說,看起來都是由支持同志的社群所發出的動員令,難以區分不同團體間所採取的路線差異。短時間之內的多次動員也可能已經達到極限。
相較於保守勢力有足夠的資金與綿密的人力,婚姻平權與同志運動這方還存有一個弱勢,也就是許多同性戀或性少數未必能夠出櫃,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支持方能夠站在街頭或是向家人拉票宣傳的動員。運動人力與資源都相對緊縮與有限的情形下,未來如何能在要向同志社群宣傳或動員前各團體彼此先整合意見與策略,避免多次動員群眾,讓支持者清楚未來運動的時程、何時需要聚集彼此的力量,這對婚姻平權與同志運動的支持方是迫在眉梢,得深切思考的組織與結盟工作了。而因著這股勢力而集結的自發性團體(如平權公投小可愛),未來如果能持續集結與組織,並且在日常生活中繼續與周圍對話,對於之後要與反同勢力繼續作戰,都將能夠增添戰力。
三分之一的支持度該如何解讀?(反)同志運動未來的戰場又在哪?
事後諸葛地來看,如果當初不提出平權公投,現在的結果會比較好看嗎?拿安定信心聯盟罷免黃國昌的案例來看,集中宣傳不同意票也未必能勝出,如同當年支持黃國昌者未必會如此積極地出來投下反對票。另一方面,提出平權公投也未必代表會勝出,從大法官在釋字748號解釋中就可看出端倪:
在我國,同性性傾向者過去因未能見容於社會傳統及習俗,致長期受禁錮於暗櫃內,受有各種事實上或法律上之排斥或歧視;又同性性傾向者因人口結構因素,為社會上孤立隔絕之少數,並因受刻板印象之影響,久為政治上之弱勢,難期經由一般民主程序扭轉其法律上劣勢地位。
那麼面對現在只有三分之一支持度的結果,又該如何解讀得好?
如果與之前既有的學術調查相比,這樣的結果是退步的,表示平權陣營少掉了接近兩成的支持者。但也無需太悲觀的原因在於:相較於反同勢力,婚姻平權與同志陣營是在相對稀少的資源與艱困的環境中,拼出了目前所看到的票數。
當務之急是找出各團體間面對接下來情勢變化,策略上如何合作或分工,避開先前多次動員困境,才能在接下來與反同勢力的抗衡中茁壯。這次公投的結果或可類比反同勢力在2016年信心希望聯盟政黨票的練兵,知道同婚與性別議題在政治戰場上能獲得的社會的支持有多少。以這次公投的結果為基本盤,整頓好社群內因為公投帶來的創傷後,在日常生活中延續這股因婚姻平權而起的動員力與組織方式,才有辦法以小蝦米般的資源,抵抗擁有大鯨魚般人力與財力的反同勢力。
從另個角度來看,反同勢力在這次的公投中大有所獲。過去婚姻平權在立法院的委員會審議時,他們就曾與代表保守勢力的反對黨合作過。隨著接下來台灣的政治局勢極有可能讓保守勢力再度抬頭,平權與同志運動要如何與仍願意支持進步價值的各個政黨與民意代表保持合作關係,也將是能否繼續守護親密關係民主化的重要關鍵。
未來的戰場又會在哪裡?答案還是在這次的兩個提案主題上,但需要嚴防的是反同勢力在各縣市的遍地開花。
婚姻平權的戰場毫無意外,就算釋字748號所給予的期限到了,目前正反兩方會提出什麼樣的修法版本仍未可知。假定不久後的未來修出了一部同性伴侶法,雙方之後必然還會就此法的內容是否符合釋字748號解釋有一番爭論。
性平教育的戰場,這次下福盟透過公投的方式想要修改中央的規定,但我認為未來的戰場還包含了各個地方縣市。從今年8月發生在台中市部分議員與家長團體發起「性別平等教育管理自治條例」草案來看,保守勢力早已善用其家長身份組成團體,遊說各縣市議員提出類似的自治條例草案,目標在於想透過家長代表的席次,對既有的教材加以審查和把關。從張明旭投書的內容即可知道,這樣的事情不只發生在台中,未來也極有可能繼續在各個縣市遍地開花。這是關心同志運動與性平教育者,不容忽視的戰場。
註釋:此處使用結合而非伴侶或婚姻關係等用詞,主要是依據此號公投案領銜人曾獻瑩受訪時的說法。他表示第12案公投「主張的是『同性伴侶』或『同性共同生活』專法,不是同性『婚姻』,在第12案主文中就已明確寫明。」搭配上第10案婚姻限定一男一女的提案文字來看,足以反映此三案的領銜人認為同性伴侶間的關係不足以稱為婚姻,而必須另外使用結合等字樣。
我在此基於尊重領銜人的原意而使用結合此字眼,但對於同性伴侶間的關係用詞則有不同意見,可見此文〈如果挺同、反同公投同時通過誰算數?5個Q&A釐清你的疑惑〉的第一個註釋說明。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白綠「主幹」與「側翼」關係不協調,出現棄保與韓流都不意外
最新發展:
-
履行婚姻平權政見的蔡英文連任了,(反)同婚運動的未來將何去何從?3年前
-
反同的逆襲:同婚選戰策略如何影響政黨選情?4年前
-
排除異己的民粹政治學:反同公投具備了哪些「反民主」特性?4年前
-
公民投票可以超越憲法嗎?從公投的目的和規範層次談起4年前
-
婚姻平權不是輸給民主機制,而是輸在人類的情感不成熟與反民主4年前
-
從UX研究方法回答:婚姻平權宣傳的「價值」能解決反同方的焦慮嗎?4年前
-
同性婚姻確定將立「專法」,柯建銘拜託尤美女「放了民進黨」4年前
-
寫給基督徒的一封信:莫讓聖經成為擊碎同志的神話4年前
-
為提高投票率卻修出更多爭議:現行《公投法》12項待解問題4年前
-
公投挫敗之後,「進步力量」該如何省思?4年前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