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近年的觀光產業,正面臨「人出去,沒人進來」的窘況,但觀光政策卻只用大撒幣的方式補助地方,另一面卻不斷以政治斧鑿傷害既有的觀光底蘊,再加上分贓式的官員任導致高層無法正確判斷情勢,終至引爆觀光民怨。
今年5月8日交通部觀光局強化新南向國家觀光宣傳,力推企業獎勵旅遊團體補助,人數50人以上企業獎勵旅遊團體,每人每次至少補助400元;2017年企業獎勵旅遊團體補助297團,其中東南亞國家約74團,預估補助團體可達116團。對消費能力低落,觀光外匯沒明顯助益的新南向國家這樣的補助,卻對觀光外匯助益10倍於東協的中國大陸觀光客處處卡關,令觀光業者更難以接受的是,解決兩岸政治議題束手無策,這看在生計陷入困境的觀光業者眼裡只能說含淚無言以對,怎還投的下去支持執政黨的票?
台灣近年的觀光產業,是「人出去,沒人進來」
國人出國屢創新高,至去年止國內旅遊已逐年衰退,同樣預算,國人寧願出國也不願在國內旅遊;去年inbound旅客成長0.46%,outbound旅客卻成長7%左右,且今年1至8月國人outbound成長已達7.9%,inbound旅客卻只成長3.7%,可見台灣人越來越愛出國,外國遊客卻越來越不願意來台灣。
對此觀光局表示,近幾年逆差擴大是很自然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是來台旅客成長比例趕不上國人出國速度。觀光局更分析「政府只能盡量提供誘因讓國人願意在國內旅遊,近年觀光局就透過台灣觀巴、台灣好行結合高鐵推出優惠票價;在景點建設與縣市政府合作方面,也不再補助類似天空步道等一次性的觀光設施,而是協助地方找出地方特色亮點。」
這樣的逆差趨勢越顯惡劣,觀光決策機關卻端不出有效對策,一味抹黑旅行業者低價接團,發動酸民調侃觀光購物業者為中資一條龍,無能解決供需失衡的飯店問題,政府要知這都是觀光產業的遊戲規則,用行政干預產業的結果,只會讓觀光產業卑微的溫飽訴求難如登天,相信這次九合一選舉觀光產業已做出回應。
撒再多幣來補助地方,也敵不過傷害底蘊的政治斧鑿
我們來看看今年觀光局如何靠對觀光業的密集補助來救選情:
- 今年3月26日交通部觀光局推出「振興花蓮觀光計畫 3355活動」以6000萬預算補助花蓮。
- 今年5月15日交通部觀光局推出「南部灣域住宿優惠活動」以9000萬預算,補助嘉南高屏澎縣市。
- 今年10月25交通部觀光局推出「樂齡旅遊補助計畫」以9500萬預算,補助宜花東高屏縣市。
在看看一般民眾最有感的觀光斧鑿:
- 國立故宮博物院響應2018年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將把超人氣重要古物「翠玉白菜」及「翠玉小白菜」移師到花博后里馬場展區展出,引發質疑安全有風險議論。
- 故宮北院擬從109年底起閉館3年,整修期間文物遷到南院,盼同時把國外觀光客拉到嘉義,帶動觀光。
觀光是五感體驗,體驗決定價值反映在價格。觀光是門踏踏實實的工作,而不是建立在巧門上面,但上頭所列,就是我們的觀光主管機關一邊撒幣一邊弱化內涵的決策,再再證明無宏觀人才帶領,誤以為藉餵毒式的補助就能平息觀光產業達極點怨氣,難怪選戰自嚐苦果。

分贓式的官員任用誤導高層,直接引爆觀光民怨
這兩年觀光政策決策漠視inbound市場嚴重衰退,推出一連串免簽美化數字,加上泰簽風波;選前政治操作北故宮文物南移都是敗筆。如果「行政院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只挑選黨派同屬性,同溫層取暖,不能解決核心問題,難保民心再失。
不僅如此,這個屬於台灣的觀光政策決策中心甚至發出一連串令觀光產業嗤之以鼻政策及狡辯,甚至將批評者全數抹藍,觀光產業對這有權無責、傲慢且一意孤行的「委員會」早已遍地遼原怒潮,這也是為何選前才動用府院資源、讓交通部長與觀光局長南下高雄安撫觀光業者等等的做法,註定已無力回天。這樣的用人再不做處置,執政黨肯定會再被百來萬受觀光影響的人口唾棄。
觀光局政策白皮書「Tourism 2020—臺灣永續觀光發展方案」、「創新永續,打造在地幸福產業」、「多元開拓,創造觀光附加價值」、「安全安心,落實旅遊社會責任」、「開拓多元市場、活絡國民旅遊、輔導產業轉型、發展智慧觀光及推廣體驗觀光」等五大策略,看似花團簇簇實則花拳繡腿。如果不能痛定思痛,讓宏觀專業人才帶領,讓鐵路專才回歸鐵路,行政院長親自主持「行政院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2020年選舉絕對再次崩盤。
民進黨一直不敢放手任用跟黨內派系沒有人脈關係的人才,從這兩年部會局處首長任用就可看出,政府部門仍然停留在派系分贓的考量包袱之下。這就是為何民進黨拿下政權後,人才庫無法成長的原因,也導致民進黨遲遲無法解決國民黨留下的問題。對民眾而言,從滿懷期待變成滿腔怨氣,支持者轉為反對者之後,政權危機終於在這次選舉引爆。

只盼望執政黨能痛定思痛,改弦易轍,藉由解決觀光產業核心問題,挽回民意,這只是觀光產業謙卑再謙卑訴求,就看接下來的賴內閣如何一心耳目全面改組,來證明改革決心;同理,國民黨雖然在此次縣市長選舉中,拿下15個縣市執政權,但是如果國民黨不改變傳統上只重數字、同溫層鏡中找人的做法,民意如流水,肯定也無法贏回民心,如同海水退去就知道誰沒有穿褲子般迴光返照而已,天佑觀光產業,天佑台灣。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民進黨大敗莫怪中國網軍,老共只是把皮肉傷變成粉碎性骨折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