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篇將用初步的數據分析,帶大家看幾個老生常談的重要因素,究竟在2018大選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本文主要討論六都中,較為令人詫異的新北、桃園、台中、高雄四都的選舉結果。
文:林邑軒
2018大選後將近一週,讓各方震撼的選舉結果,催生了相當分歧的選後分析,「戰犯」之多也是史上僅見。在這些因素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哪些因素影響重大、哪些因素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重要?
在此我用簡單粗略的數據分析,帶大家看看幾個老生常談的重要因素,究竟在這場大選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限於篇幅,本文主要討論六都中,較為令人詫異的新北、桃園、台中、高雄四都之選舉結果。
一、大環境因素:中央執政不力、綠白分手
民進黨大敗的主因是中央執政不力、綠白分手和韓流的外溢效應,這應該沒有人反對,我們把它稱為「大環境因素」。而該怎麼估計大環境因素?我認為最簡單的方式如下:比較2014與2018大選的民進黨各縣市候選人得票衰退率,就能估計大環境帶給民進黨候選人多大的傷害。
由於台北市國民黨候選人兩次大選的得票率完全相同,本次選舉尚有綠白分手的因子,所以我們先用其餘五都的數據來計算直轄市的大環境因素。為了確認大環境因素是否在所有縣市都有差不多的效應,我們也計算了其餘縣市的總得票衰退率。
結果如下表所示,民進黨候選人的大環境得票衰退率在五都為20.7%,在其餘縣市則為21.9%,相差不過1.2%,顯示大環境因素對選票衰退的影響,在直轄市和其餘縣市相去不遠。
2014 | 2018 | |
民進黨候選人 五都總得票 | 3979329(A) | 3155634(B) |
民進黨候選人 縣市總得票* | 1760939(C) | 1375406(D) |
大環境得票衰退率 | E1:1-(B/A)=0.207=20.7% E2:1-(D/C)=0.219=21.9% E3:1-(B+D)/(A+C)=0.211=21.1% |
(*扣除六都得票,並扣掉民進黨在兩次大選中,任一次沒有提名,且政治型態較為特殊的新竹縣、苗栗縣、花蓮縣之得票)
接下來,我將用E3(編註:六都、竹苗花蓮以外縣市的大環境得票衰退率)來估計純大環境因素影響下的四都得票(結果如下表)。
蘇貞昌、鄭文燦在新北、桃園,能抵抗大環境因素帶來的選票衰退,各多拿了136155、163815張選票;林佳龍、陳其邁在台中、高雄,則在大環境影響之外,多掉了48652、41475張選票。結果顯示,新北、桃園具備增加選票的正地方因素,能夠在大環境不利的條件下爭取選票;相對的,台中、高雄具備了負地方因素,導致選票流失的擴大。
(編註:大環境因素影響下的2018年得票估計值[C],是以2014年的得票數[B],乘上1-E3[0.789])
區域 | 2018(A) | 2014(B) | 大環境影響估計值2018(C) | 差額(A-C) | 評估 |
新北 | 873692 | 934774 | 737537 | 136155 | 正地方因素 |
桃園 | 552330 | 492414 | 388515 | 163815 | 正地方因素 |
台中 | 619855 | 847284 | 668507 | -48652 | 負地方因素 |
高雄 | 742239 | 993300 | 783714 | -41475 | 負地方因素 |
二、意識形態因素:民生牌與基本教義牌
綜觀民進黨四都候選人的選戰主軸,大致可分為強調拼政績、做實事的「民生牌」,與抵抗中國勢力、貫徹轉型正義的「本土牌」兩大陣營。新北前期的「蘇貞昌,會做事」和「桃園正好」、「進步台中」屬於前者,後期強打轉型正義價值的新北,和訴諸本土情懷對抗中國的高雄則屬於後者。由於蘇貞昌後期轉向大打鄭南榕事件,幾乎蓋過了「會做事」的前期主軸,因此我把新北的選戰主軸歸類為「基本教義牌」,亦即訴諸藍綠統獨對決,強調對手黨國成分的選戰策略。
面對基本教義牌,新北的侯友宜打出「安居樂業」,高雄的韓國瑜則訴求改變「又老又窮」的現狀,讓高雄成為「全台首富」。這兩位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盡可能淡化藍軍的色彩,從頭到尾主打民生牌,不因對手的基本教義攻擊而有所動搖。有趣的是,選舉結果顯示,號召改變的民生牌在高雄大行其道,讓陳其邁受到重傷;相對的,訴求維持現狀的「安居樂業」,並沒有進一步擴大戰果,還讓蘇貞昌陣營蠶食了部分選票。為什麼?
比較新北市和高雄市2016年的家庭收支調查,新北市的家戶平均每年可以多存62006元,平均每人所得(薪資、福利與其他)多了49532元,每人每年可支配所得的中位數差了37649元。除此之外,還有一項最重要的數據,所得最多的前20%與最少的後20%家戶的倍數,新北市是4.29倍,高雄市是5.65倍。這些數字,標示了「安居樂業」與「又老又窮」的距離,也說明基本教義牌在新北、高雄的失效。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我認為在新北主打「會做事」,會比轉型正義牌來得更有利,只是這需要更多資料佐證,在這裡就先當成我的斷言即可。
新北市(A) | 高雄市(B) | 差額(A-B) | |
平均每戶所得收入 | 1294607 | 1166824 | 127783 |
平均每戶儲蓄 | 239918 | 177912 | 62006 |
平均每人所得 | 417615 | 368083 | 49532 |
家庭戶數五等分位所得差距倍數 | 4.29 | 5.65 | |
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 | 293483 | 255844 | 37639 |
三、地方因素:地方派系還是另有原因?
桃園、台中兩都,都是民進黨在2014年擊敗國民黨候選人,並在2018年挑戰連任的執政縣市。然而,為什麼鄭文燦能抵抗中央不利因素,繼續擴大選票,林佳龍卻遭遇了空前潰敗?常見的說法認為,鄭文燦勤勞務實的施政,獲得不分藍綠的一致肯定;相對的,不能說是不認真的林佳龍,則遭到紅黑兩派大團結的國民黨痛擊,失去了舊台中縣區的大半江山。那從數據上,我們能找到林佳龍敗於地方派系的證據嗎?
我們以2014年林佳龍的得票率為基期,來計算2018年台中市各區得票率衰減的幅度。首先,如果地方派系大團結是林佳龍的敗因,舊市區和縣區的衰減幅度應會有顯著差異;其次,如果地方派系因素強烈,可以預期的是,各地區的得票衰減幅度應有較大的分散程度,這可以用變異係數來估計。
我們用同樣的方式計算國民黨的胡志強,在2014年相對於2010年的得票衰減幅度,以作為比較標準(如下表)。首先,林佳龍在舊市區和縣區得票的衰減幅度,差距僅為-1.40%,略大於胡志強的0.54%。其次,全區得票衰減幅度的變異係數,林佳龍僅1.04%,小於胡志強的2.55%。這樣的數據顯示,林佳龍的「負地方因素」在各區相當平均,且舊市區、縣區並沒有顯著差異。地方派系對於胡志強或林佳龍的得票增減貢獻都很微弱。
因此,林佳龍的敗因不在地方派系,而是其他影響全台中的因素,而這就超出數據分析的範圍了。
舊市區衰減幅度 | 舊縣區衰減幅度 | 各區衰減變異係數 | |
林佳龍 (2014->2018) | 13.68% | 15.08% | 1.04% |
胡志強 (2010->2014) | 8.20% | 7.66% | 2.55% |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國民黨大勝後將走上團結之路,還是啟動2020大內鬥?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