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14年,太陽花學運和青年的網路能量,將「進步價值」推上了頂峰,4年之後,從地方選舉的得票比例和公投的結果,卻發現選民的需求其實不如所想,親柯或反柯,硬派或廣納,要不要與民進黨重啟合縱連橫,將會是時代力量2020大選前的最重要課題。
文:蘭海憶(政治愛好者,對時代力量和民進黨感到惋惜七年級生)
2018年九合一大選及公投結果出爐,強烈打擊了七八年級世代對「進步價值」的想像,這之間的預期落差更顯示出一件血淋淋的事實——年輕勢力在選舉的大型戰場上,小覷了傳統派系的利益結構,錯估了中間選民的鐘擺效應,更疏忽了各大社群板塊背後所代表的影響力。
空戰與進步價值崛起的四年後,竟看見這樣的成績單
2014年3月學運海嘯洶湧襲來,在國、民兩黨架構下的台灣政治,隨著洪仲丘、反媒體壟斷等事件,凝聚出一股對執政者的強烈不滿,受法治教育薰陶的青年世代深刻受到「威權體制仍假民主法治之名橫行於台灣社會」之感,好像台灣的法律不抓有錢人、立法院的委員把質詢當作兒戲、國會可以用黑箱作業規避正規議事程序。
最初,七八年級世代倚仗對網路熟稔,將代議士說過的話再次搬上公眾平台,讓所有網路使用者重新檢視,而代議士在院會中令人髮指的言論,引起民眾一片譁然,進一步降低青年世代對政府體制的信任,這股強大的反彈力道轉瞬間撐起了各項議題團體的生成空間,藉著網路低成本、影像化及引領話題的優勢,大大小小的輿論烽火四起,民間對改革的渴望無法再等待,臉書、PTT及個人部落格的意見領袖成為進步價值的領路人,代表新世代及超越藍綠的政治人物孕育而生。
2014年11月的地方選舉,柯文哲乘著輿論及其無黨派的身分當選台北市長,國民黨支持者投票率大幅下降,民進黨收取大量仇恨選票,一舉拿下13座縣市翻轉藍綠板塊,然而民間對於國民黨傾中及反民主的中央執政依舊不滿,罷免及反抗聲浪大肆延燒,2016年1月總統及立委大選,民意再次透過網路將輿論矛頭指向國民黨,在兩次的敗選中,國民黨及守舊勢力對於網路戰仍不諳水性,這份解讀卻也埋下民進黨和第三勢力在後續選戰上的情勢誤判。
四年後,在2018年的11月24日,學運海嘯退潮後第一次繳驗收成績單,民進黨執政縣市首當其衝,而時代力量的議員選情亦不如預期,公投結果更是跌破大家眼鏡。

保守勢力學會了新把戲,今天的「第三勢力」支持者究竟是誰?
其實,議員選戰究其原因,仍舊回到最基本的「陸戰」——如何進入傳統網絡結構,例如地方公廟、農會、發展協會及里民活動會所等,這些勢力除了代表中高齡族群外,也與台灣社會長年以來由中央下至地方的基層利益交換有很大的牽連,即便是空戰為強項的第三勢力候選人在盤根錯節的傳統利益板塊,若想撐開一席之地也需要用時間換取空間,然多數地方勢力仍以自身利益及保守價值掛帥,只有極少數願意支持第三勢力。
這也顯示,基層利益結構的意識形態經過兩次選舉並未有大幅度的變革,反倒國民黨及其代表的守舊勢力大舉進入網路選戰,除了攻佔臉書、PTT、Instagram等年輕人使用的社群媒體外,更強勢的掌握相對簡易好上手且有大量中高齡族群使用的LINE,然而,以網路戰為強項的青年世代,卻輕忽了這個媒介對中高齡世代的影響力,公投的結果更意味著,抱持著平權、轉型正義、國家正常化的政治理念,除無法獲得大多數的認同之外,更成為影響選票的雙面刃。
在藍綠以及進步力量和保守勢力大亂鬥之際,柯文哲平民化的政治用語和衝破兩黨框架行事風格,成功塑造了「超越傳統政治人物」的形象,成為國、民兩黨模仿的對象。討厭政黨包袱、痛恨財團勾結、厭倦官僚術語成為「中間選民」的新選擇,一舉囊括了檯面上眾多的政治人物,反過來說,大城市裡中間選民的選票便開始往「像是柯文哲」的候選人身上靠攏。
然而地方上的選情則不全然與台北市相同,多數縣市首長及代議士由國、民兩黨長期盤據,而地方建設所帶來的利益往往集中於家族勢力或大型業主手中,一般百姓仍舊是利益交換下的工蟻。話雖如此,許多民眾也開始尋覓替代方案,在找尋不到新選擇的縣市,加諸對國、民兩黨的反感,數量大幅增長的中間選民將仇恨票投給在野的「第三勢力」,選擇強調個人色彩及親民度的議員。
以時代力量為例,2018九合一大選結果顯示,16位議員當選者中高達10位為女性,有些人說這表示選民對於年輕、親切、新面孔的候選人願意給予更多機會,但我更想將其解讀為中間選民對於傳統勢力和形象的反抗。

親柯或反柯?硬派或廣納?時代力量需要謹慎思考
有趣的是,時代力量的選情在不同地區有很大的差距,比較2016和2018的得票率,時代力量在台北、新竹、苗栗、雲林、彰化、台南、高雄都獲得基本盤及小綠的支持,卻在新北市及台中縣市潰不成軍,究其原因仍在於風格迴異的選民結構,及黨內派系對於挺柯與否、聯合民進黨與否、背後金主的期待所造成的選舉路線之爭。以新北市為例,在綠營大票倉的三重蘆洲,時代力量議員候選人以13,707票成為落選第二名,得票率為4.67%,遠低於2016年時代力量政黨票得票率6.1%,甚至落後最後一名當選者8393票,這明確顯示策略上的重大錯誤。
剖析其中主要原因,首先時代力量在新北市的選戰中並沒有自己的縣市長候選人,而策略上也無意與民進黨市長候選人靠攏,欠缺母雞帶小雞的效應,加上與蘇貞昌交好的民進黨新潮流系長期將時代力量視為競爭者,彼此區隔的結果,便使得時代力量在新北市的選戰中,大量流失小綠的選票。再者,撐起時代力量內部的核心人士,他們的主要價值為「台獨議題」,但整體來看,外部支持者又有一大部分與柯文哲支持者重疊,因此當柯文哲喊出「兩岸一家親」後,時代力量對內及對外的策略都陷入兩難:究竟是挺柯?不表態?還是反柯?
以黃國昌及徐永明為首的時代力量黨中央,縱然沒有明確表明反柯,但對於友柯的黨內同仁卻給予負面批評,外界對於時代力量友柯與否不言而明。然而選舉結果開盤之後,台北市挺柯的三位候選人全數當選,南部除不主動聲明反柯亦不表態攻擊民進黨的作法,由結果論看也算交出亮眼的成績單,話雖如此,以邱顯智為領銜人的新竹苗栗,在強烈主張反柯的同時,卻得到提七上六的好成績,固然新竹有為數較多的年輕選票,然究竟時代力量未來的整體的政黨走向要以固守基本價值為優先,抑或是曲折的與他黨聯合並進,在2020年之前將成為重要的課題。
這也間接意味著,新勢力在政黨走向遇到根本上的困境:其一是最根本的基層利益無從交換,再則是對國家整體經濟的政策看不到具體方向,最後是黨派理念對守舊勢力來說過度遙遠且疏於妥善的溝通。

可能繼續被懲罰的民進黨,2020年大選是否該和時力重新合作?
從上述可知,中間選民開始尋找政治新面孔,中老年世代與青壯年世代所追求的價值逐漸拉開距離,姑且撇除流程上的瑕疵,公投結果凸顯著一件重要的信息,民意對於大幅邁進的進步價值持保守態度,對於經濟的期待則遠遠高過這些理念。
在2020年的選戰中,可大膽預期的是,保守勢力將會乘勝追擊,而代表進步價值的倡議團體,則必須放慢腳步積極整合,深入非同溫層的溝通管道加速尋覓共識,時代力量及堅守民主價值的民進黨,應再次共同協商區域立委的選舉策略。以2016年選舉為例,民進黨在中正萬華區禮讓立委席次,使得林昶佐委員以些微之差順利當選,然假設民進黨也在該區推出候選人,兩者皆會落敗,從2016到2018年的選戰中顯示,時代力量自身的基本盤並不足以選出更多的立委及議員席次,因此,不論是以區域性民調來決定誰先誰後,抑或是策略性的禮讓,都是時代力量與民進黨必須進行的合作。
以此為之,時代力量固然可能被扣上小綠的帽子,民進黨也會損失些許的區域席次,但若兩黨皆以民主價值為首重,仍須務實於選票,畢竟只有在勝選後,才有談論進步價值的空間。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烏克蘭前車之鑑:九合一大選結果將讓台灣遭中國併吞?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