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要防止台灣步上其他民主政體被民粹吞噬,甚至是更慘,被中共隔海遙控的窘境,政府實在有必要快速進行網路政策的改革。
文:趙君朔(有個雲霄飛車式的人生,曾很輕鬆的進了不太好進的美國學校博士班,以為自己會是華文社會科學界的明日之星,又因為一個烏龍,更「輕鬆」的被踢出來,開始闖盪亞洲江湖,到處求人下單,到目前為止的心得是「我32歲以前到底活了什麼?」)
過去幾個月來,在關心政治的族群當中自不待言,連一些平時較少出現政治議題的女性臉友版面上都開始有關於高雄市長選情的貼文,而且幾乎都是關於目前聲勢看漲的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韓成功創造出一些熱議的話題固然是主因,但韓在某些傳統媒體與社交網站上不成比例的曝光度也讓人好奇,為何一個8月還在媒體專訪中說自己連一碗滷肉飯都沒有的候選人,卻忽然人氣高漲,在各類媒體上鋪天蓋地出現,大有在民進黨長期執政的高雄翻盤之勢。
如果韓暴起的原因是個人條件優異,配上對的選戰策略而危脅到一直被認為是穩操勝券的民進黨候選人陳其邁,那這正是民主政治之福,透過良性競爭來增進人民福址,沒有什麼好擔心的。然而韓國瑜本身過去的經歷到現在的經歷其實頗受爭議,目前提出的具體政見也透露出對高雄的缺乏了解和可行性。
但他所提出的一些口號和因此創造出來的正面新聞效益卻不停在新舊媒上被放大而拉動了他的人氣和支持度,這讓人開始擔心在美國2016總統大選、法國2017總統大選時外來網路力量試圖干預大選的幽靈是否重現在台灣上空,因此本文會透過簡短回顧一些民主政體運作遭到挑戰的討論與美國在2016年大選的慘痛經驗,來看這次很可能一樣有外力介入的選舉干預是否會成功,並且跳出本次選舉這個單一案例,來思考要如何長期因應中共持續以網路攻勢培養親共社群的挑戰。

研究當前民主政體危機的新秀政治學博士、哈佛大學講師Yascha Mounk在他的新書《The People vs. Democracy》中,將民主政治受到威脅歸咎於3個互相關連的原因:
- 社交媒體的興起
- 經濟的停滯
- 身份認同
相信對台灣地方政治有所了解的人,看到這3點應該都會想歎口氣,因為很不幸的在六都中,高雄是最符合後面兩個條件的(處於痛苦的經濟轉型中又有在比例上僅次於台北市的外省籍貫人口,而其中又有不少是軍人背景),現在又配上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與韓本人炒作議題的能力,無怪乎在短時間內韓的聲勢就急起直追。
雖然說韓打出來的各項議題在經過仔細檢視後大部分都經不太起考驗,但韓的人氣卻完全不受影響,之所以會如此,則很可能和網路時代形成的封閉且極化政治社群現象有關係。首先觀察到這個問題的是3位哈佛的學者,他們在《Network Propaganda》一書中強調了在一些非常右派的新聞媒體如Breitbart News和Fox News上,常有非常極端、甚至根本是假造的新聞來美化意識形態相近的政治人物,或是醜化對立陣營的人物。這些媒體已經放棄了傳統上媒體所要求的專業標準(比方說客觀查證、正反意見並陳等),造成的主要後果便是看這些媒體的選民的偏見會不斷強化,再透過在社交媒體上同溫層的互相取暖形成一個封閉的團體,無法隨著新資訊的出現去修正原來的偏見和認知誤區。
這也就是為什麼以川普為首的不少民粹政治狂人(如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支持度不會因為他們屢屢失當的言行而大幅下滑,有時候還會反過來讓核心鐵粉更堅定的支持。在台灣我們一樣可以看到某些媒體對政治新聞的解讀高度偏袒藍營或是綠營,但目前比較起來,在藍營這一邊這種封閉廻圈不斷自我強化的傾向更明顯,除了前面提到的網路時代的扭曲新媒體生態外,另一個造成這個現像的因素也和美國類似,是面對大環境的危機感。

在Mounk的書中,他強調在2016年投票支持川普的選民本身很多經濟狀況很不錯,不是刻板印象認為的大部分是失業工人。但他們會被川普宣稱要帶來改變的政見打動,是因為他們也看到自己周遭有很多人的處境一直在惡化,進而衍生出危機感,並期待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人帶領人民走出困境。類似的狀況在高雄一樣看的到,特別是政治立場傾向藍營的選民更會對藍營勢力的不斷下滑與看到對岸的經濟實力增強感到憂心,這就是為什麼韓國瑜的一句高雄又老又窮激起了廣大廻響。
然而最令人擔心的還不是上述的種種現象,而是如果在選情已經焦灼的緊繃狀態下,有神秘的力量繼續放出錯誤或是蓄意的假新聞,再透過機器人帳號廣泛的在各大政治社群中傳播,那麼已經存在的政治對立、分裂也會進一步放大,再被擅長煽動的民粹性政治人物利用、炒作後,原來看起來是不可思議的大逆轉翻盤就不是遙不可及了。
一旦選舉的結果並非選民經過深思熟慮後投下的一票所決定,而是被偏頗、錯誤的訊息所操弄,那民主政治的意義可以說是蕩然無存。很不幸的,這也是中南海希望看到的結果,因為在資訊充分流通的公平競爭選舉下,當前台灣的主流民意會選出對中共有所防範的領導人,而不是嚮往對岸表面光鮮但實際上藏污納垢的權貴資本主義與缺乏人權、自由的惡性獨裁。而這樣的尷尬狀況如果持續,對中共鋪天蓋地的民族主義宣傳會是極大的反諷。
是故,中共一直想影響台灣每次總統大選的結果。但如果回顧一下中共之前面對台灣重要選舉的作為,會發現在本次終於得到一些比較正面的效果之前,中共的成績只能說是灰頭土臉。在1996的飛彈試射、2000年朱鎔基聲色俱厲的記者會都只帶來反效果。在社交媒體興起並成為政治傳播的主要管道前,中共在2004和2008是被迫選擇了裝聾作啞。更能凸顯中共的國力並不強而一直都是世界趨勢跟隨者的,就是2014的台北市長大選,面對和自己關係如膠似漆的連戰公子要競逐大位,中共儘管在控制、操弄牆內網上輿論是舉世無雙,卻對素人柯文哲充滿創意的網路選戰一籌莫展,完全幫不上忙。要到看到俄羅斯在2016、2017年在網路上積極介入美歐大選,中共才如大夢初醒般想如法炮製在本次的台灣選舉中,也終於形成了一定的影響,並讓高雄市長的選情成為台灣近來最熱門的話題。那麼,究竟這次的大舉操作和之後一定會源源不斷的類似舉動,會達到中南海想要的效果嗎?

按照目前英文主流媒體對於社交媒體讓政治社群兩極化的反思,在網路刻意放出來影響政治風向的消息要不是幽默取向,就是要能激起憤慨,如此便能在網路上更廣的傳開來。對岸目前因為電商的發達,據估計網路公司共僱用了兩百萬左右的職業網路風向員。這些人目前的作用在於網路的商業行銷,但這種專業要改應用在政治上並沒有太大的門檻,因此只要對岸的宣傳部門和對台事務部門真的想,僱用大量網軍在台灣網路製造輿論攻勢是輕而易舉的。
但幸好,也由於對岸自己在牆內對於政治討論的嚴格監控與壓制,他們對於台灣的政治甚至一般民情只有片面的了解。因此,如果是由對岸土生的網軍來選擇主攻議題和製作內容,吸引力和挑起憤怒的效果會極其有限,甚至和20年前的文攻武嚇一樣,只會有反效果。但如果對岸是只出錢,在台灣找本地的合作夥伴,精選本地的議題來攪亂政治討論的生態,那後果便令人擔憂。而眼下韓國瑜在高雄掀起的熱潮,似乎便是台商砸了大錢給台灣本地的網路行銷公司創造出來的成果。
照目前的情勢,食髓知味的中共勢必想在之後故伎重施,為了要防止台灣步上其他民主政體被民粹吞噬,甚至是更慘,被中共隔海遙控的窘境。政府實在有必要快速進行網路政策的改革,這方面倒是被對岸走在了前頭。蔡總統應該仿效習近平成立並親任組長的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設立類似機構,納入各權責相關機構如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國安局、國安會、新成立不久的資通電軍等,來統一制定應對中共進行網路政治操弄的政策手段,比方說,在中小學開始實施識別網路假資訊的教育。
另外也應該利用目前台美關係轉好的時機,請求美國政府協調讓台灣的相關機構能拿到臉書、推特、YouTube等社交網站和中共設立的可疑帳號活動資訊來加以研究、分析,建立有關中共網路戰的大數據資料庫。最後也應開展對某些被中共利用當出錢白手套台商的情蒐,讓更多的類似勾結能盡早曝光。
在中共的軟實力仍不成氣候前,這是台灣能有效加以反制的最後黃金時期,不然在兩岸語言相通、來往持續密切、中共相對資源龐大的情況下,恐怕中共會有機會不用到一兵一卒,在虛擬空間便讓台灣好不容易得來的民主陷無窮盡的對立、混亂之中。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這股意識形態「小政治」風氣,是選舉手段還是法西斯的前戲?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