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所謂的「和平協議」中,台灣不僅要承受可能被侵略的威脅,還須思考要給中國什麼換取不被侵略,好像強盜來你家搶東西,你不去找警察或強化自衛能力,卻跑去跟強盜談判,希望透過給什麼東西以暫時換取家中不被搶奪一樣。
文:賴怡忠(讀錯書,入錯行,生錯時代的政治邊緣人)
近日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說,「未來國民黨若執政,經過兩岸折衝,國民黨政府就有權力依照《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與對岸洽簽兩岸和平協議。」
由於在2016年8月,國民黨將和平協議構想寫入《政策綱領草案》,並在同年9月4日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中,鼓掌通過,自此與中國洽簽兩岸和平協議就正式成為中國國民黨政策綱領。吳敦義此語自有其國民黨的脈絡,但這個所謂的「和平協議」,如果是按照國民黨的安排,很可能會將台灣帶入死路。
乍看之下,與中國簽署「兩岸和平協議」不是可以幫兩岸和平建立更具制度性的保障,且吳敦義要簽協議的過程,還強調要根據台灣自己的法律框架約束,因此這有何不可呢?
但是台海現狀不是台灣對中國宣戰,而是中國宣稱要以武力解決與台灣的爭議。因此是中國單方面對台灣採取武力恫嚇,還以低於直接戰爭狀態的準軍事作為恐嚇威脅台灣。要達到和平,只要中國宣佈不會訴諸武力來處理與台灣的爭議就可以了,哪需要什麼和平協議?畢竟是中國要打台灣,不是台灣要攻打中國,要達到和平,只要發動侵略的一方放下屠刀即可。但從習近平在一月二日對台講話中還是不承諾放棄對台使用武力,就可看出中國的意圖。

在明知習近平無意放棄對台使用武力的狀況下,吳敦義及其他有意參選總統的國民黨大咖們又再度提到如果執政後,計畫要與對岸簽署「兩岸和平協議」,這就大有玄機了。
因為,這是把一個應該規範侵略方要其單方面負責的問題,轉化為侵略方與被侵略方的協商問題,形同合理化侵略者的行為,而且由於創造出一個不必要的協商過程,使得侵略方取得對被侵略方討價還價的空間。
台灣作為被侵略的一方,不僅要承受可能被侵略的威脅,還須思考要給中國什麼東西以換取不被侵略。老實講,這好像強盜要來你家搶東西,你不去找警察或強化自衛能力,而是主動跑去跟強盜談判,希望透過給什麼東西以暫時換取家中不被搶奪一樣。明明是中國要承擔的侵略惡名與後果,但展開和平協議協商卻讓中國從侵略者搖身一變成談判者,台灣也因此要對能否和平負責任,請問這對台灣有何意義?
由於中國的和平協議前提,是認為現在兩岸依舊處於中國的(國共)內戰狀態,因此雖然還沒(實質)統一,但並沒有(主權)分裂,所以和平協議就是要終結這個國共內戰狀態。因此14年前會通過《反國家分裂法》。當國民黨宣稱執政後要展開兩岸和平協議協商,如果不承認現在依然處於國共內戰的中國分裂狀態下,北京肯定不會與國民黨協商。
當明知北京的要求如此,但仍然提出和平協議協商,豈不表示國民黨同意北京的主張,承認現在的台灣還是處於中國內戰狀態嗎?
這,形同要現在的2300萬台灣人民承繼一頂他們絕大多數沒參與過內戰的大帽子,把和平的民主台灣推回70多年前的狀態。70年來台灣人民辛苦建立的民主、經濟與社會安全被當成無物,對台灣人民好不容易爭取到的自決權視若無睹,因為一切都還是被70年前的國共內戰框架所制約。這不由得令人懷疑,和平協議是否是國民黨配合共產黨,偷渡以否決台灣民主的白手套呢?

有人主張,只要與中國展開和平協議協商,就代表中國承認台灣主權了,因此支持和平協議的提案。但中國一定會在台灣地位上做文章,例如要求台北先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等,畢竟是國民黨在執政後主動提出要與中國談和平協議的,北京自然會對台灣地位有所要求。這很容易使台灣主權立即成為談判標的,主權危機立即展現。
至於當台灣對於主權主張的捍衛導致和平協議談判卡關時,反而讓中國可以順勢指控台灣對和平協議沒誠意。台灣屆時很可能會被認為是堅持己見導致和平被破壞的麻煩製造者,北京之後如對台動武,反而取得較和平協議談判前更高的正當性,因此認為展開談判可以迫使中國承認台灣主權的想法不僅天真,其後果還可能讓台灣處於更不利處境。
由於在國際上,和平協議沒談成的後果幾乎就是戰爭,畢竟和平協議沒談成不就意味著兩造的分歧太大以致無法達到和平嗎?歷史上就有和平協議談判過程導致戰爭提前發生的前例。這也是為何14年前柯林頓前總統來台時對兩岸和平協議提案,會語多保留的原因。除非充分準備,且對方也有意承認台灣的存在並與台灣和平共處,否則單方面求和所提出的和平協議往往只會帶來更進一步的侵略,甚至是滅亡。
更何況台海和平,只要中國單方面承諾不使用武力即可。一面莫名其妙地讓中國的侵略作為被正當化,讓台灣這個被霸凌者思考要付多少代價以換取不被侵略;一面把強化台灣國防能力作為視為無用,把追求經濟自主與多元化的安全政策說是鎖國,這種不顧現實的和平協議腦殘提案,可以休矣。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各國如何總統初選:美、法、韓各出奇招,但為何就是不用「全民調」?
最新發展:
-
從歷史數據看「和平協議」:比起促進和平,引起戰爭的機率可能大得多2年前
-
越南共產黨可以給中國共產黨做個好榜樣3年前
-
與其說賴清德參選揭開統獨大戰,不如說蔡與賴代表了「左」與「獨」的路線之爭3年前
-
為何曾經反共的國民黨,如今成為兩岸和平協議的擁戴者?3年前
-
蔡英文準備與這些共黨同路人正面對決,那台灣人呢?3年前
-
從《還願》事件看中國與台灣的最大差別3年前
-
「習近平小熊維尼」與「Tsai-englishit」,就是中國與台灣的最大差別3年前
-
【插畫】比《還願》和《返校》更恐怖的事3年前
-
有南北越與以巴為前例,「和平協議」不盡然都是國內關係3年前
-
歐洲議會7大黨團、155位議員連署挺台,蔡英文首度回應「兩岸和平協議」3年前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