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綠皮藍骨:後2018九合一大選的台灣
2018年11月24日的九合一大選後,台灣化為一個對外掛著民進黨中央政府的外衣,血肉與經脈卻由國民黨地方百里侯們把持的「綠皮藍骨」局面,在2020的大選之前,藍綠和第三勢力將會如何消長?中美日等境外力量如何在島內斡旋?核能、平權和內外的貿易政策,又會如何推展呢?
TheNewsLens 自製專題

專題目錄
共 72 篇
民進黨大敗莫怪中國網軍,老共只是把皮肉傷變成粉碎性骨折
這次選舉,不只是民進黨中央的警鐘,也是國民黨中央的警鐘;前者在選戰中被擊潰,後者在選戰中被架空。共產黨比藍綠兩黨還更擅長打民主政治下的選戰,這意味著台灣的選舉生態恐怕離「香港化」不遠了。
TNL特稿
若九合一選後代表台灣「親中」,美國無法保證台灣不會被「和平統一」
蔡英文一直堅持不承認九二共識給美國帶來的信任,一下子就面臨地方諸侯的挑戰。如果後年臺灣出現一個親中政府。美國又如何應付?恐怕美國現在也頭痛。
黎蝸藤
公投大挫敗的婚姻平權運動,可以從下福盟的動員與宣傳策略學到什麼?
剛結束的九合一大選與公投結果,除了揭示了婚姻平權接下來的立法方向之外,如今我們也可以回頭來檢視:在婚姻平權議題正反兩方接連發起公投的過程中,從下福盟的運動與宣傳策略中,婚姻平權與同志運動可以學到什麼?為何下福盟的宣傳策略能夠引起多數民眾的共鳴?
潘柏翰
白綠「主幹」與「側翼」關係不協調,出現棄保與韓流都不意外
2018年選後風向一團亂,各方陣營甚至相互怪罪,但若回歸根本,本次選舉民進黨與柯文哲的問題其實是競爭「主體」時的角色混亂,而韓國瑜則是藉著「自我側翼化」享用「超越藍綠」的民意果實——而這些操作的目的,都是為了要從對手陣營偷來一些游移票。
讀者投書
東奧和核食公投之後,「台日友好」還能當成台灣的政治提款機嗎?
台日友好並不會無條件存續、百毒不侵,相反的,若不能說服日方,台灣會在美中日三邊關係中採取務實等距的基調,而只一再逼迫日本親台派選邊站,不僅非成熟民主國家的外交作為,更可能消耗台日黃金8年的打底基礎。
武成
親中統派大獲全勝:令人不寒而慄的「三跤拄戰術」
筆者認為,台灣人不是因為「反中」才去參與太陽花運動,台灣人只是「愛跟風」。國民黨不是因為「親中」才失敗,國民黨是因為「食安問題」才失敗。只有正確認識歷史,才能正確了解現狀。
廖千瑤
以綠為名的挺核公投過關,但你支持下一步「重啟核四」嗎?
我們不該將支持16案公投的人,都定位成無條件支持核電的人,相反的,正因為核電不受歡迎,所以公關話術才要包裝成養綠。
讀者投書
蔡英文辭黨主席,民進黨新黨魁會是「桶箍」還是「儲君」?
從「兩岸牌」的失靈到「能源牌」的束縛,民進黨兩大神主牌路線遭受最嚴峻的挑戰,這恐怕是比丟掉幾個縣市長還更加動搖黨本的「價值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