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史惟筑是初始時期電影、當代影像、影像美學與教育的研究專家,從法國盧米埃第二大學拿到文學與藝術博士學位後,回台推廣影像教育。談到她心中理想的影像教育是什麼,她回答:就是大家在看到一些自己看不懂的電影,不會第一句話就說好無聊。
文:施孟彤(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大一新生)
高雄電影館在影像教育耕耘多年,電影節與法國克萊蒙費宏短片節連續3年合作下,影展期間推出親子與兒童的動畫短片單元,因此累積短片與教育的厚度,奠定影像教育計畫的基礎。選擇短片作為兒童影像教育媒材,主要因為其時長適合教學,對兒童來說較易抓重點討論,再來是短片的形式多元,以此特性讓孩子多接觸不同材質的影像,刺激他們對電影的各種感受力。
史惟筑是初始時期電影、當代影像、影像美學與教育的研究專家,從法國盧米埃第二大學拿到文學與藝術博士學位後,回來台灣推廣影像教育,曾任職於高雄市電影館教育推廣部組長,現在則在國立中央大學法國語文學系擔任專任助理教授,是本次高雄電影節兒童評審團的發想者。
今年開始為了將影像教育向下扎根至更低的年齡層,電影館打造親子共賞的「長(tn̂g)短(té)腳電影院」活動,每個月放映國內外短片,邀請家長與孩子一同感受電影美學,還有兒童影像工作坊,透過手作課來認識電影。為了拓展小評審們的深度與廣度,兒童評審團夏令營的課程設計是上述活動的延伸,也為今年高雄電影節開啟不一樣的新嘗試。
透過電影,保留珍貴的想像力
談到兒童評審團的起源,惟筑老師從我們的時代與環境說起:「現代人看影像,可能比去博物館看畫、家裡看書多,一星期可能看2、3部電影,但不見得會看一本書,我們已被影像包圍,去了解影像是必要的,每個年紀都需要有影像教育,增強內心的感受力。」
兒童的年紀,是種下種子的教育階段,讓往後獨立思考的能力萌芽。老師認為兒童保有更豐富的想像力,相對於青少年、成人,他們會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在這個珍貴的階段,將影像做為媒介,引導他們更完整表達心中的想法。
認識電影,從電影史開始
「電影經過120多年的傳承,才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模樣,了解電影前先了解電影史,就像和外國人介紹台灣是什麼樣的國家,我們多少得知道台灣的歷史背景。」
的確,追根溯源能認識一件事物的基本,從歷史中看見古人的智慧,認同電影這門藝術,以在現代探討它哲學與美學的意義。惟筑老師也坦言,孩子上課時常會分心,這次雖然想教他們電影史,卻無法完整教授。
「我知道放那些黑白無聲的影片,孩子們一定覺得很無聊,可是我覺得這些事很重要,讓他們去看電影剛被發明出來時的質感、色彩,和現在有什麼差異,孩子還是可以從中看到些什麼。即便他們未來看的是當代電影,但至少可以給他們一絲印象,讓他們知道早期影像的感覺是什麼,有一點點記憶就夠了。」看過的數量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讓孩子觀察到老電影與現代電影的不同處,能欣賞與感受這些前人流傳下來的經典作品。
不只是評審
「兒童評審團最重要的不是讓孩子學會當一個電影評審,而是學會成為一個能建構自己觀點的人。」兒童評審團是影像教育的媒介,從營隊、電影節開始,慢慢訓練孩子思考與表達,電影是出發點,學習解構影像,再轉化成屬於自己的解釋。
「孩子看電影一定會有喜好,接下來就是試著說出喜歡或不喜歡的理由,希望他們可以透過電影去練習表達這件事,引導他們在未來發現自己的喜好,進而選擇人生方向,要不斷地去問問題,才有可能替你的人生去問更多問題。」
兒童階段,史惟筑的影像教育重視「素養」,這是一種對世界、美學、哲學的感知能力,除了單方面接收電影傳遞給我們的訊息,我們是否能用更多角度去思考眼前所看的事物?
練習接受眼前的「不習慣」
訪問的最後,談到史惟筑心中理想的影像教育是什麼,她回答:「就是大家在看到一些自己看不懂的電影,不會第一句話就說好無聊。」
「其實會說無聊,只是因為不習慣它說故事的方式,並不代表它本身是無聊的,透過不同導演的風格或是敘事能力,電影可以跳脫原本接受影像框架,因為每個人的思考模式不同,看到其他人的思維可以增加你的想像力和聯想力,幫助了解不一樣的節奏,表達能力也會因此更多元。當接受事物的範圍越擴越大,就會發現自己的世界增加很多新元素,有時候我們太習慣去看一個好看的故事,往往會忘記電影其實是一個複雜的藝術形式。」
影像之於人
史惟筑老師希望人們不要太習慣於某種電影類型,電影是一門很棒的藝術,不僅僅是娛樂,它能扎下哲學性思考的根。
也許兒童一開始接觸影像教育時,會不懂電影,也不懂為何學電影,但隨著營隊課程與評審任務,他們認識電影史、電影語言,學習自己解析電影後,慢慢會發現電影藝術的迷人之處。惟筑老師說:「影像是幫助我們理解世界、表達人類情感很重要的一個媒介。」如果每個人都能學習感受影像的魅力,人生都會是一場精采的電影。
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兒童單元
雄影國際短片放映時間:10月27日(六)10:30
長(tn̂g) 短(té) 腳電影院:11月11日(日)14:00|11月25日(日)14:00
地點:高雄市電影館3F放映廳(高雄市鹽埕區河西路10號)
責任編輯:游千慧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高雄電影節青少年影像培力計畫】你以為不在的,其實一直都在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