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綜觀過去7年的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得獎名單,得主多來自歐陸,雄影為鼓勵生猛、具有原創性的亞洲短片而新增「亞洲新浪潮大獎」,期許自己從「台灣短片基地」進一步朝「亞洲短片基地」邁進。
高雄電影節已於今年11月落幕,筆者過去5年擔任短片策展人,負責規劃所有的短片競賽與觀摩事宜。今年卸下重擔,不再負責策展工作,轉而以評審身份來看這個與我情牽1800多日的影展。感謝關鍵評論網讓我有這個機會站遠一點,寫下我的評審感言,也算是為過去5年的策展工作以及對於本土與國際短片的觀察做一個小小的總結。
競賽沿革與賽制變化
2011年,高雄電影節突破往年僅止於國際觀摩的交流形式,成功開辦首屆國際短片競賽,2018年已堂堂邁入第8個年頭。徵件數量從草創時期的287部一路攀升至3203部(2017年甚至高達4796部),寄收件方式從海內外郵寄包裹及DVD燒片到現在透過幾個合作的影展徵件平台一鍵按下數位收發全部搞定。
雄影在賽制方面一直都是逐年微調的。從第一年鎖定「奇幻」、「綠色」兩大主題,到隔年加入不分類最高榮譽的「高雄獎」,然後是「動畫獎」、「台灣獎」及「台灣學生獎」的陸續增設,2018年是雄影國際短片競賽非常關鍵的一年。
首先,是因應新興串流媒體與各大國際影展之間的微妙關係(影片倘若在串流媒體上先行放映過恐將影響未來的影展如坎城、奧斯卡等指標性競賽的參賽權利),行之有年(2014-2017年)的「雄影雲端戲院」APP今年將不再提供服務,雄影短片的重心回歸實體戲院放映。
再來,綜觀過去7年的得獎名單,得主多來自歐陸,雄影為鼓勵生猛、具有原創性的亞洲短片而新增「亞洲新浪潮大獎」,期許自己從「台灣短片基地」進一步朝「亞洲短片基地」邁進——這將會是即將步入20歲的雄影下階段最重要的目標。
最後,有鑑於以往將近70部的入圍名單裡頭,往往多達15-20部為台片,就地主國比例來看確實稍嫌過高,本屆競賽將分成「台灣組」和「國際組」,由初審評審先行選出「台灣組」的20部入圍作品,再從中挑選5-7部片成為「國際組」的台灣入圍代表,讓整個評選制度更為完善。
入圍名單怎麼看
本屆雄影國際短片競賽總計有93國共3千203部作品報名,經5個月的評選過程,最後選出「台灣組」20部及「國際組」45部(含「台灣組」入圍的5部台片)。要選出台灣組的20部片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甚至覺得比國際組還難選。

新銳還是資深?劇情還是紀錄還是動畫還是實驗?5分鐘還是25分鐘?世界首映還是得獎常勝軍?粗礪還是精良?家庭成長還是青春迷惘?類型成熟還是個人特色⋯⋯有太多太多的考量,所以每部片絕對都是歷經紮紮實實的辯論,才被放進來的。
有時候,我會覺得不如就把這份入圍名單當成年度20大台灣短片吧,隨即又覺得這樣的想法和態度失之輕薄,應該說每屆雄影國際短片競賽的台片,其實是要反映出不同評審組成對於該年度本土短片創作的觀察與共識。
在今年雄影國際短片競賽的「台灣組」20部片裡頭,有3部世界首映新片,分別是靳家驊執導的《女兒戀習題》、張立威執導的《一起去天堂》、王傢軍執導的《春分兄弟》,前兩位導演是首度入圍雄影,而《春分兄弟》亦獲得本屆金馬獎劇情短片項目提名。

其他「台灣組」入圍片幾乎囊括這一年來在海內外大小影展曝光的重要作品,包括許慧如甫在女性影展獲獎且入圍金馬獎劇情短片項目、兼容行為藝術與實驗性質的紀錄短片《臨時工》,甫在台中國際動畫影展獲獎且入圍金馬獎動畫短片項目、紙紮動畫藝術家張徐展的《Si So Mi》,中國流亡香港的應亮所執導的高雄出品短片《媽媽的口供》,還有曾威量以《妹妹》、《海中網》達成雙料入圍,楊婕則以《年尾巴》創下連3年、5部片入圍雄影的傲人紀錄。
至於《天台上的魔術師》、《粗工阿全》、《盲口》、《菲索》、《一如往常》、《鄉愁/餘像》、《第一廣場》則是這一年間先後在金穗獎、青春影展、金鐘獎中獲提名或得獎的年度學生創作作品。
雄影國際短片競賽的「國際組」方面,分別選出3部劇情片《妹妹》、《姊姊》、《一起去天堂》、一部動畫《一如往常》及一部紀錄片《鄉愁/餘像》代表台灣參賽,它們必須和來自大洋洲(澳洲,1部)、亞洲(18部,出品國囊括東北亞到中亞、西亞,亦有與台灣合製作品),拉丁美洲(3部)、美國(1部)及歐洲(高達22部)相互競爭。
在「國際組」入選的45部短片中,從劇情、動畫、紀錄和實驗片皆有之,成長與家庭題材仍是多數,但人權與公民議題(性別、難民、環境)相關作品也不少。

要從海量徵件中脫穎而出,重點不在於世界首映與否、入圍坎城柏林威尼斯與否,也許是在一派老生常談中淬練出新意,或者調度構圖張牙舞爪太過驚喜,當然也可能敘事結構、技術執行和所欲傳達的訊息相輔相成厚實有勁。什麼是好的短片,其實沒有絕對的答案,拍短片應該是為了創作上的自由,無論擔任策展人還是評審,我從看也看不完的海量徵件中,每年總是試著尋找基於自由而生的可敬作品。
責任編輯:游千慧
核稿編輯:潘柏翰
專題下則文章:
2018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評審後記(下)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