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命帶追逐》中的當鋪和捷運,到《第36個故事》裡的朵兒咖啡館,短片《有一好沒二好》的內衣店,新作《范保德》開展出五金行、水果店、旅社和洗衣店等,綜觀蕭雅全的電影作品,都有種獨特的空間與場域性。
文:許耀文(資深電影工作者/獨立策展人)
2001年,蕭雅全首部長片作品《命帶追逐》入選坎城影展導演雙週(Quinzaine des Réalisateurs)單元,憶起當年遠赴坎城參展的種種,他笑說當時在坎城接受的第一個訪問,就遇到一位法國記者煞有其事地把手攤開給他看,面色凝重地對他說:「所以請告訴我,我的命運會如何?」
蕭雅全對命理一竅不通,對星座同樣毫無涉略,他坦承《命帶追逐》裡的各種命理解析,都是沒有根據的個人詮釋。電影中對射手座的評語:「只要決定目標,就會勇往直前,但有勇無謀」則出於自嘲,《范保德》男主角黃仲崑和他同是射手座,黃仲崑個性不拘小節,總是憑直覺行事,與他截然不同,因此時常質疑他根本並非同類,不像射手座。
那會不會是影響外顯性格的上升星座使然?蕭雅全說不準自己的出生時間,「我有一個健忘的媽媽,記不得我是什麼時候出生的。」既然無法算出準確的星盤,會不會想回家翻出自己的出生證明?這個星座話題,意外成了屬於蕭雅全自己的「命帶追逐」,他笑說:「我是有想要去找,但我也有點想要繼續不知道,因為不知道,就可以有一種順便耍賴的特權。」

《命帶追逐》故事誕生於一次飛行途中,蕭雅全從空中俯瞰地面,看著河川、山脈、道路蜿蜒延伸,他突然覺得很像手掌的掌紋,於是腦中想法都連了起來。當時GPRS功能還未普及,他覺得看手相其實很像GPRS,預測前方可能會遇上的各種狀況。
關於《命帶追逐》,蕭雅全是這樣說的:「對未來茫然的人,卻嘲諷著能預告未來的人。」
從《命帶追逐》中的當鋪和捷運,到《第36個故事》裡的朵兒咖啡館,短片《有一好沒二好》的內衣店,新作《范保德》開展出五金行、水果店、旅社和洗衣店等,綜觀蕭雅全的電影作品,都有種獨特的空間與場域性。
蕭雅全透露最早《命帶追逐》其實關於一個洗大體的女孩,其特殊癖好是幫往生者看手相,然而著手發展劇本後,才發覺這個故事難以輕率兒戲,影像的重量與壓力讓他喘不過氣來,知名作家唐諾以一句「不知生,何知死?」點醒他,才捨棄大體改成當鋪裡的故事。
正式開拍後過程也不順利,前一兩週就耗掉不少預算,侯導因此建議他可以將故事再精簡,最後用單一場景與簡單人物的設定,解決了經費問題。最初的創作經驗沿用至今,後來蕭雅全電影中的故事,其實都是從一個空間或場域推展開來。
蕭雅全非常感謝當時前輩們的建議與鼓勵,他們並不墨守成規,大家都以「東西不好也不要害怕重來」的態度鼓勵他,他坦言假使當時年輕的自己是被比較保守的力量所指導,或許不會有今天的自己。
18年後《范保德》再次觸及生死議題,新作曾經叫做《在一個死亡之後》,這次蕭雅全原本自己非常滿意,然而死亡放在片名上,似乎犯了某種約定俗成的禁忌,朋友們紛紛勸他改名⋯⋯
也許正是生命的重複與宿命性,這次又因為作家唐諾,他在一次談話之中向蕭雅全透露自己新書內容中的死亡議題難以處理,想要直接刪去,蕭雅全聽懂了唐諾的婉轉建議,最終把片名改成了《范保德》。
《范保德》源於最初兩個劇本,其一關於父親一輩,另一著墨於子女世代,幾經思付,蕭雅全選擇發展父親那本,以「尋找父親」作為故事動機,同時爬梳台灣近代歷史脈絡。他笑說自己還是很貪心,將子女部份揀些片段放進劇本裡,因此電影裡登場人物眾多,繪出台灣電影近年難得橫跨三代的家族群像。

《范保德》中的時空座標點出台灣在冷戰時空下的國族認同掙扎,由父親的勞動遷徙軌跡帶出從日本、美國到中國的經濟勢力消長,而來自香港的神秘男子Newman再引出香港與英國的殖民關係,做出另一層次的豐富對照。
蕭雅全說最近看了宋欣穎導演的《幸福路上》,發現片中主角小琪出生於蔣中正逝世那天(1975年4月5日),而《范保德》中的兒子范大齊(傅孟柏飾)其實出生於蔣經國逝世當天(1988年1月13日),不約而同都以大時代大人物的終結作為故事的開端,非常巧合。無獨有偶,楊雅喆導演去年作品《血觀音》也以白手套家族的故事,揭露台灣歷史不為人知的暗黑政治篇章。
蕭雅全說:「這是社會文化成長需要的回填過程,時空曲線上的必然。如同小孩在成長階段身體的變化,一定是先長胖再抽高。」台灣電影似乎正走在追本溯源的路上,努力讓自己充實長胖,回望審視並找出一種觀點,重新敘述屬於這片土地的歷史。

華語電影裡的父親形象舉凡蔡明亮、楊德昌、李安「父親三部曲」等作者的作品,往往是安靜沈默甚至是抑鬱難以接近的。
《范保德》由保養得宜的黃仲崑飾演主角「范保德五金行」老闆范保德,大銀幕上的他神采飛揚、人見人愛,腰上裝配修理器具彷彿特務配槍,外出維修活靈活現彷彿騎士出任務,呈現出華語電影裡幾乎前所未有的父親形象。
蕭雅全說《范保德》關於生離死別,有些人觀後覺得沈重,可他在譜寫這個故事其實是滿懷希望的。他還透露自己和父親不合,不過能理解父親來自於一個被限制的時空,受到許多稀奇古怪的影響,造就那般性格。假使自己生在那個社會時代,也許也會變成那樣子的人也不一定。
他進一步解釋:「我無法討厭自己寫出來的角色,所以我無法作類型片,我試圖理解自己的角色,幫每個人物講話,所以在我的電影裡沒有絕對的壞蛋。我和父親關係不好,但我也不會拍一個惡形惡狀的父親,即使有必要這樣,我也會去找出背後的理由,讓角色有解釋的機會。這可能是一點寬容,用各種角度去看,人物或許會多一點溫暖和可愛。」
18年後回頭再看《命帶追逐》,蕭雅全說自己當年意識到生命的重複與宿命性,卻對宿命百般不耐,也不願屈服。現在重新談起宿命,他覺得自己在《范保德》中做出了突破。「即使生命裡有90%的事情是命定且重複的,還是會有那10%的可能性。因為這樣的想法,我對於未來充滿希望而且態度是很正面的。宿命或許強悍且難以對抗,卻也不是毫無破綻,倘若我們能找到那10%的機會,就有突破命運的可能。」
《范保德》最終也面對宿命,對父親勇敢說出「我不想變成另一個你」,或許正是找出了生命裡那10%突破的機會,避免了重蹈覆轍的宿命。
責任編輯:游千慧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台北電影節總監側寫:沈可尚-自我創作辯證之旅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