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2019金馬獎入圍片】影評解析

《江湖無難事》:雖非完美,但已看見台灣商業電影成熟的未來

2019/10/18 ,

評論

既視感

既視感

既視感

臺中人,一個電影成癮的厭世肥宅,喜歡坐在海邊丟石頭,因爲電影多少習慣了這個世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人說《江湖無難事》是台灣在等的商業類型片,我不完全同意此說法,但不管如何此作或多或少已抓住成熟商業電影的要素,樂觀一點想,台灣商業電影的未來,不再是如入五里霧,而是看得見目標。

從8月初開始真正有意識地看華語電影至今,雖然對絕大部分的電影寫下了不甚中聽的差評。但回首這些觀影及書寫經驗,自己並不是全然的討厭這些電影,相反的,或多或少得力於語言情境的熟悉,許多時候反倒更容易享受並喜歡這些電影所帶來的情緒波動。然而可惜的是,我發現這樣的情緒波動往往是斷裂且片段了,而那些我所鍾意的,私以為難忘的片段,稍縱即逝,我所以為的核心概念,模糊不清。因此連帶的,這些情緒的高點,一再的在孤立無援、後繼無力的狀況下被消耗、被稀釋,最後整體成了我所不喜歡的樣子。

初看《江湖無難事》,覺得這是一部討喜的作品,甚至曾一度誇張地想,它相當有機會成為台灣商業類型電影的標竿。在電影中我們可以很輕易的找到自己喜歡的元素。因此,很自然的每當我們說起《江湖無難事》的好,首先便會提及那台灣電影中幾近破格多重類型路線,很聰明雜揉了黑色喜劇與及活屍片等類型電影的優點,將以往台灣電影手作粗糙感濃厚的劣勢翻轉,化作為玩笑加以玩弄諷刺。其次,演員精湛的演出也是一大看點,邱澤承襲了《第九分局》以來誇張B片十足的演出模式,以大量台語口白,再次與過去偶像男星的自己道別,加上黃迪揚水準以上的誠懇演出,製片、導演兩人一搭一唱,笑鬧打罵的展開一場屬於台灣影視圈在地化小人物的活屍冒險之旅。

然而可惜的是,縱使題材有趣、類型破格、演員演得精彩用力,但就結果而言,私以為它終究沒有成為那撐起台灣新一波電影類型潮流的狠角色。

單就電影的結果初步來思索其失敗的原因可能有三,第一是劇本相對普通,除了最後大反轉之外,其餘的轉折與鋪陳驚喜感十分有限,格局放大之後力道也就跟著稀釋掉了;第二則是在看似完整的敘事上雖然可以自圓其說,但相對卻無法導引至一個簡單深刻的概念,連帶地讓觀者離場時除了驚豔一個笑鬧喜劇之外,難以產生進一步的理解與共鳴;最後則是角色雖然看似有趣,但實則相對刻板,能發揮的空間也就自然被限縮了。

67280647_2943300355711542_20329761906412
Photo Credit: 華映娛樂

首先就劇本上而言,顯而易見這是一個小人物遇上大麻煩的類型故事。豪洨(邱澤 飾)跟穩死(黃迪揚 飾)兩個製片導演拍擋,從小就有著電影夢,長大後進入了影視相關科系就讀,卻一直苦無發揮空間,在生活邊緣掙扎。手中使握有自認為會揚名立萬的活屍題材的有趣劇本,但在資金、人類雙重缺乏的情況下遲遲無緣開拍,甚至還誤打誤撞攪和了黑道組織,開始了悲慘的還債人生。

以上這些是《江湖無難事》的故事前提,在電影一開始便藉由豪洨的旁白全部說出,然後才緊接著開始這部電影的主軸,幫黑道拍片,然後深陷陰謀。大抵來說這樣的劇情配置問題不大,只是在觀影的當下我一直思考的是,豪洨的旁白是否必要,又或者說這樣解釋性的旁白是否需要大量被使用。認識到這一點之後,我開始發現這樣的旁白理應產生的後設效果其實有限,應該說它本可以玩得更多,但其實並沒有突破,因此導致我們發現豪洨整部電影中知道的並沒有比觀眾來得多,劇中的懸疑諷刺感多來自於它的無知,而不是它的戲謔。很多時候劇情甚至來不及安全抵達可以讓他後設的位置,並沒有發揮如《紙牌屋》中弗蘭克那種辛辣犀利的效果,反倒更傾向於《大佛普拉斯》中黃信堯的那種無奈自嘲。

67327553_2943300529044858_18364202249753
Photo Credit: 華映娛樂

然而,又有點些許不同的是,《江湖無難事》也沒有給豪洨一個超然的處境,讓這樣旁白使用其實到後來雖然劇情延展漸趨雞肋,而開場那種生猛的諷刺效果也自然消失,這不免讓人覺得有些可惜。

會造成豪洨旁白的相對失能,追根究底來看,問題似乎還是出在整個劇本的配置上與角色的形塑上。就角色而言,我們可以發現豪洨與穩死這對搭檔,自始自終都處於一個不安定的狀態,不管實際上所掌握的,又或者是自以為的,都很難讓觀眾相信事情會變得越來越好,只能放任事情繼續失控。因此很自然的在觀影當下,便無法期待小人物們扭轉乾坤,因為在劇情中看不到類似的暗示以及他們掌握狀況的痕跡。如此一來,縱使最後結尾來個大翻轉彷彿一切都按照計畫進行,但看來就顯得自溺且毫無說服力。

其次,就劇本上來說,私以為本片最重要最核心的片段,就是電影剛開始這段旁白,之所以重要,便是因為它清楚指出了事件的前因後果,也指出了目標。然而可惜的是,這一大段訊息量豐富的背景故事介紹,隨著劇情進展,似乎就只是成了「前提」般的存在,與後續故事脫鉤。

我們只知道一個空泛的概念,便是豪洨跟穩死夢想拍一部電影,進軍奧斯卡,然後這部電影是關於一個清純女高中生與老師一同打殭屍的愛與冒險的故事,關於其他一無所知。因此,發展至此,我覺得相對於它們要如何解決困難拍完電影,對於電影而言,更重要的問題會變成是:「拍電影對他們來說為甚麼這麼重要,重要到它們必須要和黑社會攪和在一起,重要到比起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可惜的是,關於此類問題的探究與回答,這部電影依然是闕漏的。

67195737_2943300342378210_64295251325485
Photo Credit: 華映娛樂

或許有人會說,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出兩人誤打誤撞之後所遭遇的身不由己,為了活下去,所以它們要把電影拍完,即便豁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不得不承認劇組在這個問題上是聰明的,不過我同時認為這樣動機的混用對於電影的理解上是危險的。因為黑社會逼迫豪洨與穩死拍電影,充其量只是一個外部動機,在他們決定踏入黑社會支持它們拍片之前的那個思考狀態,才是關於為甚麼拍電影這麼重要的核心問題,若以此延伸,這裡產生的另一個問題則是:「踏入黑社會對他們來說除了還債之外,究竟有甚麼樣的拉力,又或者是迫切性,抑或是基於甚麼樣的考量,才讓他們產生這樣的決定?」

綜合以上的問題,私以為這部電影相對更好的狀態可能會是,一對窮困潦倒的製片與導演拍檔,基於某個迫切性的原因(可能是如果這次在沒拍成就要回家種田之類),於是決定鋌而走險。穩死起初不太願意為了金錢出賣自己對電影的初衷,但現實所逼,只好接受豪洨的計畫,並相信一切都在豪洨的控制之中。起初,與黑社會合作確實讓它們的拍片計畫順利許多,諸如場地好喬,資金寬裕,但他們沒想到的是,這就像是一把雙面刃,高利貸的風險比起定存明顯高上許多,錢坑越挖越大,現場狀況百出,正當他們後悔的時候,一切已來不及。

如果照著這樣的劇情操作,其實也不是甚麼樣的大改動,便只是在開頭加上一小段實際演出來的前情提要以及在劇情中稍稍的更換順序,我想整體的故事便會有力道許多。有了這樣的架構支持,聚焦在導演夢想與現實的辯證之後,電影或許便有更多的空間去討論製片與導演的處境,甚至也更有籌碼去談論自己的殭屍電影為何重要,以及這個故事背後的意義為何。如此一來,上述關於電影敘事相對不夠深刻的問題便有機會可以被解決,同時,主角也會有更多發揮的空間,整部電影相信也會因此好看許多。

67503585_2943300319044879_24464194362954
Photo Credit: 華映娛樂

不過,《江湖無難事》仍舊是一部討喜的電影,它雜揉多重類型的敘事方式以及在地化的口白與呈現,都能讓觀眾毫無負擔的進場觀看,並有很大機會被娛樂到。但嚴格一點來看,歸咎於劇本中所存在著一些疑慮,看完整部電影後,那些在過程中喜歡的元素,逐漸被稀釋,持續消耗,難免對於片子本身失望大過於喜歡。這邊還是得替這部片子平反一下,雖然結果不盡如人意,但依然無損那些動人片段所產生的悸動,私以為最難忘的片段,是當穩死對著香奈鵝說著如果有一天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便成了殭屍,那麼這世上的人便不會再有分別,每個人就此平等。我覺得這是本部片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只可惜隨著接踵而來的狗屁倒灶事,讓這樣的初衷逐漸被淹沒,觀眾也再也沒有機會好好理解這個劇中劇,只留下滿滿的片段畫面,想起來不禁覺得有些可惜。

2019081914251549407ffdfsfs
Photo Credit: 華映娛樂

最後,有人說《江湖無難事》是台灣在等的商業類型片,也代表著台灣商業電影邁向成熟喜劇的重要里程碑,我不完全同意這樣的說法,反倒認為台灣商業電影至此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不過,不管如何《江湖無難事》的確認清台灣現實處境,並以本地視野出發融合類型的創作路線,或多或少已抓住成熟商業電影的要素,也絕對值得肯定。樂觀一點看,關於商業電影的未來,不再只是如入五里霧了,已經看得到目標了。

69009090_3019884291386481_30418366151702
Photo Credit: 華映娛樂

最後的最後,若要說本片有甚麼非看不得的理由,我想就是姚以緹。她將《引爆點》中的矯揉造作內化後,在本片極大化了這份反差(非貶意),收放自如,讓人看得相當過癮,絕對值得一座金馬獎,希望如此。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聖人大盜》:台灣近年難得一見的商業電影



【2019金馬獎】Golden Horse Film Festival:

自1962年創辦的「金馬獎」今年邁向第56屆,「金馬」二字取自於金門、馬祖的頭一字組合而成,亦符合全球主要影展皆以「金字招牌」為號召。而今年「金馬國際影展」邀請到來自60個國家地區、188部電影參展;當然還有媒合資方與電影製作方的「金馬創投會議」,最後是由資深電影工作者提攜新銳共同交流的「金馬電影學院」;「金馬」的意義早已是台灣最大、最全面性的電影饗宴。而操刀設計本屆「金馬56」主視覺海報的JL DESIGN團隊,以「尋找黑馬」概念出發,大膽運用較濃的黑色調,表現電影人摸索自我、努力創作的歷程,也如同觀眾在黑暗裡透過光、發掘電影的欣喜。欲知詳情請搜尋「金馬影展 TGHFF」。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