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2019金馬影展】焦點導演

周防正行之大道無形:從情色電影、通俗商業電影到社會派電影

2019/11/21 ,

評論

TNL特稿

Photo Credit: 金馬影展 TGHFF
TNL特稿

TNL特稿

關鍵評論網編輯邀請專家撰寫特稿,歡迎讀者參與討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周防正行是風格特質難以勾勒的電影大師。他的作品題材類型多變,從入行拍攝粉紅電影情色處女作,到憑藉通俗浪漫商業片聞名全球,忽而沉潛多年,轉身拍起嚴肅批判制度的社會派電影,接著又追尋起默劇、芭蕾、舞伎、辯士等藝術文史的共通本質。

文:吳文智

「我想把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告訴全世界。」周防正行是風格特質難以勾勒的電影大師。他的作品題材類型多變,從入行拍攝粉紅電影情色處女作,到憑藉通俗浪漫商業片聞名全球,忽而沉潛多年,轉身拍起嚴肅批判制度的社會派電影,接著又追尋起默劇、芭蕾、舞伎、辯士等藝術文史的共通本質;但他的風格手法卻又大道無形,如水般不著痕跡的幽默感與溫暖批判,不斷激發觀眾的好奇心,認識表相下的另一面真實日本。

對有興趣的事,周防正行總是極度投入,但他年少時代卻總在迷惘中度過:中學熱愛棒球卻因受傷放棄,高中畢業找不到人生目標,即使重考兩年大學上了第一志願,入學後依然感到茫然沮喪。直到通識課被影評家蓮實重彥「電影表現論」啟發:「電影只是自己眼中所看到、所反映的一切」,拍電影不需要什麼哲理或高深見識;他相信自己找到人生目標,從此投身拍片尋找電影夢。

photo_4626df97e0791db47d140494dd191ad4
Photo Credit: 金馬影展 TGHFF

這種對人生目標的茫然,從迷惘中找到自己興趣價值,進而重新點燃生命的熱情,後來都成為周防正行早期商業電影主角的重要脈絡:《五個光頭的少年》逼不得已出家修行、繼承寺廟家業的搖滾客,或是《五個相撲的少年》被迫替相撲社團出戰的大四畢業生,抑或《我們來跳舞》著迷美女教師而學社交舞的百無聊賴中年上班族,不管是被逼、被騙,還是陰錯陽差誤上賊船,沉睡基因卻因此被喚醒,人生轉彎,發現真正的春天。

人生真能這麼浪漫?周防正行入行尋夢過程就是如此熱血:八○年代低成本粉紅電影當道,他的職務是拿浴巾遮女星,收入不高、體力很操,但他樂在其中;二十八歲首度當導演,他才開始思考自己到底想拍什麼,想起初衷「拍一部最喜歡的電影」,於是模仿心儀大師小津安二郎經典《東京物語》,拍出情色版《變態家族》,結果深受蓮實重彥讚賞,還被選為年度五大,激勵周防正行只當導演的決心,而他確實夢想成真,在黃金三十歲接連拍出幾部「好玩又有趣」的娛樂商業片,既賣座又得獎,甚至連好萊塢也搖旗招手。

日本名導周防正行造訪金馬影展談新片
Photo Credit: 中央社

當各界以為周防正行將就此走上商業大導演之路,踏入四十歲的他卻因為找不到有興趣的題材,猛然停下拍片腳步,轉而出版了多本小說與散文,以作家身分活躍在日本文壇。直到一樁冤獄事件引起周防正行好奇,讓他的興趣從「人們有趣的生活」轉移到「國家與人權」,日本僵化的刑事審判過程讓他大為震驚,興起了拍成電影的念頭,經歷三年多的田調,完成《嫌豬手事件簿》。距離他前一部作品已十一年之久,本以為社會派電影曲高和寡,沒想到得獎連連,叫好又叫座,更掀起日本司法改革風潮、制定修正法案,促使五十多歲的周防正行續拍了關於重症患者病危處置的《臨終信託》。

周防正行新片王牌辯士 竹野內豐展現難得喜感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恢復電影創作熱忱的周防正行,接下來的作品題材卻轉移至藝術文化傳承,紀錄片《跳舞吧,卓別林》談默片巨星與芭蕾,《窈窕舞妓》以寶塚對照京都花街,新作《王牌辯士》透過默片與辯士談電影夢,描繪觀眾欣賞電影那種生命最純粹的感動。他雖也認為「電影最終屬於觀眾」,但他作品總呈現自己有興趣的事物,把現實中精彩的部分以最合適的方式表達出來,對於不同類型與題材的轉換,他認為「不要為配合電影風格來尋找題材,而是找到有興趣的題材,再去思考電影形式」。周防正行說:「我對流派不是很在意,只是拍自己想拍的,我會繼續堅守這一點。」

本文獲金馬影展授權刊登,全文請見金馬影展官網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2019金馬獎】Golden Horse Film Festival:

自1962年創辦的「金馬獎」今年邁向第56屆,「金馬」二字取自於金門、馬祖的頭一字組合而成,亦符合全球主要影展皆以「金字招牌」為號召。而今年「金馬國際影展」邀請到來自60個國家地區、188部電影參展;當然還有媒合資方與電影製作方的「金馬創投會議」,最後是由資深電影工作者提攜新銳共同交流的「金馬電影學院」;「金馬」的意義早已是台灣最大、最全面性的電影饗宴。而操刀設計本屆「金馬56」主視覺海報的JL DESIGN團隊,以「尋找黑馬」概念出發,大膽運用較濃的黑色調,表現電影人摸索自我、努力創作的歷程,也如同觀眾在黑暗裡透過光、發掘電影的欣喜。欲知詳情請搜尋「金馬影展 TGHFF」。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