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屬於我們的青春紀錄——2020「蹲點.台灣」,大學生為青春和鄉土寫下不一樣的故事

用青春設計力,轉動地方創生:【2020蹲點創新設計行動】新銳設計師的創意實踐場域

2020/12/28 ,

評論

廣編企劃

Photo Credit:中華電信基金會
廣編企劃

廣編企劃

由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業務團隊》製作,由各品牌單位贊助。業務與行銷相關合作,歡迎與我們聯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華電信基金會聯手5% Design Action,於全國遴選出三組師生設計團隊,自8月起以近半年時間,協助嘉義鹿草鄉松竹社區、屏東內埔鄉黎明社區與台東土坂部落捌個零社會企業,共創解決在地產業問題的設計方案。

「地方創生」一詞源於日本,中心思想是「產、地、人」三位一體,透過地方資源盤點與發掘在地DNA,釐清產業定位,促使年輕人返鄉與接班,並以創新設計方法活化閒置設施,成為地方特色場域。秉持「善用電腦,電腦為善」初衷,堅信價值之所在即責任之所在,中華電信基金會從社區合作夥伴的角色出發,扮演地方創生的守護者,實踐中華電信企業社會責任(CSR),今(2020)年聯手5% Design Action辦理「2020蹲點創新設計行動」,結合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為偏鄉社區帶來創新解方。

社區X學生X設計師,攜手地方創生

中華電信基金會積累12年「蹲點・台灣」辦理經驗,並延續「數位好厝邊」之影響力,看見各地社區夥伴,從最初始的資源盤點、商品化、包裝設計到廣宣等各項投入在地產業的過程,讓基金會深切思考,該如何協助在地產業開花結果?因此開啟了與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台的合作專案「2020蹲點創新設計行動」,招募具城鄉發展專業背景並任教於大專院校之設計師,組成團隊進入選定社區,運用設計力與社區夥伴共創地方產業解方。經激烈遴選,來自高師大、高科大、及亞大三組設計師生團隊勝出,自8月起蹲點參與地方討論,歷經多方腦力激盪,從社區前期研究、設計發展、原型打造到最終獲得中華電信基金會經費資助落實,提供學生軟實力示範場域,讓社區產業升級具體化,創造社區夥伴X學生X設計師三贏關係,並於12/18舉辦實體交流分享會,展現實作成果。

Photo_Credit:中華電信基金會/設計師生團隊於實體交流分享會分享原創設
Photo Credit:中華電信基金會
設計師生團隊於實體交流分享會分享原創設計構想

以長輩手繪為設計元素,喚起思鄉遊子心

嘉義鹿草鄉松竹社區位於嘉南平原,界於市區與偏鄉中界點,當地沒有高中與大學,年輕人16歲後必須離鄉就學,青壯年勞動力嚴重外流,為典型老齡化社區。在看見村落中阿公阿嬤的手繪創作後,亞洲大學創意商品設計系柯雅娟老師帶領學生林妘靜、錢蘊心,運用長輩的墨彩畫作「松竹牛」為元素,進行伴手禮盒設計,封面以手撕感的視覺印象呈現,〝撕〞諧音〝思〞,在撕開禮盒後看見家鄉手繪地圖,透過文字與圖像分享,盼能喚起異地遊子的思鄉情,進而邀請新朋友到社區走訪、凝聚在地能量。

Photo_Credit:中華電信基金會/嘉義鹿草鄉松竹社區發展協會湯莉芳分享設
Photo Credit:中華電信基金會
嘉義鹿草鄉松竹社區發展協會湯莉芳分享設計專案落實過程
Photo_Credit:中華電信基金會/〝撕〞諧音〝思〞,在撕開禮盒後看見家鄉
Photo Credit:中華電信基金會
〝撕〞諧音〝思〞,在撕開禮盒後看見家鄉手繪圖像,盼能喚起異地遊子的思鄉情
Photo_Credit:中華電信基金會/松竹社區特色伴手禮盒
Photo Credit:中華電信基金會
松竹社區特色伴手禮盒

秉持米食精神,設計「黎尚往來」吉祥物

聽見屏東內埔鄉黎明社區的好厝邊需求,麻糬與紅龜粿是屏東內埔鄉黎明社區的名物,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專案助理教授王藝蓁,帶領學生馬婉甄、林巧蓁,秉持米食文化的傳承精神,學生們運用創造力勾勒出傳統美食麻糬的重要性。為提升在地品牌辨識度,運用CIS設計,師生團隊發想出「黎尚往來」與麻糬哥等自有品牌,創造出色彩繽紛又健康的新式麻糬,學生巧手繪製出10款具識別度,且搭配社區場景意象的俏皮吉祥物,期待抓住年輕人的目光與味蕾。師生團隊另外針對即將失傳的傳統美食紅龜粿,嘗試以文字與影像,將老師傅的匠心手藝紀錄保存。

Photo_Credit:中華電信基金會/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專案助理教授
Photo Credit:中華電信基金會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專案助理教授王藝蓁,帶領學生馬婉甄、林巧蓁,運用創造力鉤勒出傳統美食麻糬的重要性
Photo_Credit:中華電信基金會/師生團隊發想出「黎尚往來」與麻糬哥等自
Photo Credit:中華電信基金會
師生團隊發想出「黎尚往來」與麻糬哥等自有品牌,創造出色彩繽紛又健康的新式麻糬
Photo_Credit:中華電信基金會/師生團隊與社區夥伴開發出的傳統美食紅龜
Photo Credit:中華電信基金會
師生團隊與社區夥伴開發出的傳統美食紅龜粿模型

柔和LOGO與包裝設計,整體視覺更吸睛

在聆聽「台東土坂部落捌個零社會企業」的好厝邊需求後,以母機構「臺東縣南迴健康促進關懷服務協會」十週年做主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設計學系教授陳俊智率領學生黃室涵、諶瑀涵,創造出與〝十〞同音的「拾穗」系列產品logo及包裝設計。在包裝設計上融合大地色調,運用色彩交織成四季的流動,傳遞出生生不息的原鄉意象,並象徵排灣族原生飲食文化意涵,藉由圖文訴說南迴線引以為傲的原鄉物產,打動消費者的心。設計師生團隊另外針對「捌個零社企」原logo的線條及色彩,使剛強線條柔和化,令新版logo更親和及暖度上升。

Photo_Credit:中華電信基金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設計學系師生團隊創
Photo Credit:中華電信基金會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設計學系師生團隊創造出與〝十〞同音的「拾穗」系列產品logo及包裝設計
Photo_Credit:中華電信基金會/大地色交織成四季的流動,傳遞出生生不息
Photo Credit:中華電信基金會
大地色交織成四季的流動,傳遞出生生不息原鄉意象,並象徵排灣族原生態飲食文化意涵
Photo_Credit:中華電信基金會/師生團隊柔化「捌個零社企」原logo的
Photo Credit:中華電信基金會
師生團隊柔化「捌個零社企」原logo的線條及色彩

「2020蹲點創新設計行動」未完待續

為提供參與計劃的好厝邊及師生團隊經驗分享機會,「2020蹲點創新設計行動」於今年12月18日(五)辦理交流分享會,安排社區夥伴與大專生面對面,落實最後階段的討論,再經歷一次精彩的城鄉間設計對話。正如中華電信基金會李如芳執行長在活動中所說「感謝社區夥伴、師生團隊以及5% Design Action,因為你們,我們第一次讓這個專案實現,未來將繼續努力。」雖然專案已達成階段性成果,但地方創生仍須你我源源不斷注入生命力,這是一個永續性任務。基金會後續將邀請《走自己的路,做有故事的人:從生活脈絡尋找改變的力量》的暢銷書作家「洪震宇」與入圍葛萊美獎的名設計師「蕭青陽」對談,分享地方創生的實務設計解方,欲知更多詳情請至「點‧台灣」FB粉專IGYoutube頻道

本文章內容由「中華電信基金會」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

專題下則文章:

【蹲點・台灣】在每年暑假接待外地來的大學生,蹲點社區:「原來我們的故事這麼重要」


屬於我們的青春紀錄——2020「蹲點.台灣」,大學生為青春和鄉土寫下不一樣的故事:

每到暑假,有一群大學生選擇走入偏鄉,在「蹲點・台灣」的計畫下體驗部落或偏鄉城鎮,並藉由所學與紀錄,在鄉土與在地居民的生活中看見質樸與熱情,進而學習轉譯成屬於自己的青春生命故事;而這片土地也因為這群年輕人的天真探索,開始有了不同的可能性。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