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20臺灣同志遊行總召的小鯨想強調的是,同志權益不是只有婚姻。他認為遊行是各個議題的發聲平臺,也是凝聚社群動力的方式。最後就是舉辦遊行是為了那些不能出來走遊行的人而走。
編按:今(2020)年臺灣同志遊行將於10月31日在臺北登場,並由籌備遊行多年的社團法人臺灣彩虹公民行動協會(以下簡稱臺彩)主辦。恰巧的是今年的同志遊行是第18屆,臺彩也因此將主題定為「成人之美」。在主題論述中他們提及了「18歲意味著蛻變與成長」,點出性多樣族群(LGBTIQA+)需要的不再只是被看見,更需要真正地被理解與尊重。
《關鍵評論網》在同志遊行如火如荼的籌備前夕,專訪了今年的其中一位總召小鯨,邀請他與我們分享他與籌備團隊的故事。以及,今年的遊行是否有因為疫情受到影響?而對他來說,身處在「後同婚時代」的臺灣,繼續上街遊行與參與同志運動的意義又是什麼。
以「如火如荼」形容遊行的籌備不算失當,因為採訪當晚正好是總召小鯨近期少數不用開會的時間。小鯨首次參與臺灣同志遊行是在2011年,和學校的性別社團一起走在隊伍之中。參與遊行的籌備則是等到他畢業後在臺北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認為下班時間可以找些事情投入,於是於2016年加入團隊,並負責文宣相關工作。後續,他在2018年擔任文宣組組長兼媒體發言人,今年則首次接任了總召。
臺彩於去(2019)年進行了組織重整,今年遊行籌備的小組也有些許變動,像是從原先7個小組再度細分為11個。總召小鯨分享協會裡包含他在內的所有志工,大家其實都還在適應,也都在籌備的過程邊做邊調整。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以下簡稱武漢肺炎)也為他和團隊帶來諸多的挑戰。

肺炎疫情如何影響了遊行(籌備)?
小鯨分享疫情對同志遊行的影響可分為籌備過程、募款狀況,最後是遊行當天三大部分。
遊行內部籌備過程,有一段期間正好遇上臺灣疫情的高峰,小鯨說彼時他們在開會時都非常謹慎,落實各項的防疫措施(從戴口罩到實名制),也嘗試了線上會議。例如他分享籌備大會就限制只能組長實體出席,其他志工則線上參與。各小組內部的會議也會宣導盡量採取線上會議。
其次是募款狀況。因為疫情影響,臺灣各非營利組織,或是其他縣市較早舉辦的同志遊行,募款的狀況並不理想。因此他們一開始也擔心作為主要財源的商業募款不理想,於是重啟了群眾募資。小鯨表示群眾募資也是在募款結束前幾天才達標,算是非常驚險。後續商業募款也有達到原先他們預估的金額。
最後則是遊行當天的防疫措施。小鯨表示遊行畢竟是大型活動,還是要遵守防疫的相關規範,因此會要求參與的志工和廠商、報名團體、來擺攤的單位以及駕駛花車,填寫實聯制表單(參與民眾則是鼓勵填寫)。另一個挑戰就是向民眾宣導遊行過程戴口罩。小鯨分享他參與今年桃園和花蓮同志遊行的經驗,兩地主辦單位都有請參與民眾戴口罩,但他發現天氣熱的時候口罩往往是戴不住的。
在同婚專法之後,同志運動的目光將繼續望向何方?
細看今年的遊行主題論述,裡頭提及了至今仍在同志社群裡有著許多討論的議題,包含性教育、障礙者、身體意象,甚至是18歲公民權也包含在裡頭。我進一步詢問小鯨哪些議題是他認為接下來同志運動值得留意,他表示可以分為三個面向。
首先是同婚專法通過之後的未竟事項,包含跨國婚姻以及收養,這方面已有其他團體繼續努力著。其次小鯨認為是還是要有婚姻以外的制度(例如:伴侶制度與多人家屬【註1】),以符合社群內各式各樣的情感關係與需求。為何婚姻以外的其他制度重要?言談及此小鯨向我們分享了他的性傾向是無性戀(asexual)【註2】,但現行民法其實有規範伴侶間必須履行同居義務,而法律百科曾邀請蘇國欽律師撰文指出,發生性行為從一般人的社會觀念看來,也屬於伴侶雙方互服義務的內容。這樣的規定對無性戀者來說,是有可能造成困擾的。
因此,婚姻以外的其他制度可以讓各式各樣的情感關係和需求,找到適合彼此(甚至是多人)的一套互動方式,並獲得相對應的法律保障。
「我的立場是婚姻平權不是只有同性婚姻,而同志議題也不是只有婚姻平權」小鯨認為社會經常將愛、性、生育三者綁在一起,同性婚姻的立法打破了兩人親密關係的結合不必然與生育有所連結,但婚姻以愛情為前提這件事,仍有需要被打破。最後一部分就是性平教育,他表示反對同志方其實並沒有放棄在教育領域的攻防。

同志運動就是性解放運動【註3】,終極目標是讓每個人都自在
小鯨表示很多人會說「同婚過了,幹嘛還要遊行」,但他要強調的是同志權益不是只有婚姻。「同性婚姻通過之後,我們終於可以不再講到同志權益就是等於婚姻。」他認為遊行是各個議題的發聲平臺,並表示除了臺北之外,臺灣的其他地方還沒有像臺北如此開放,甚至有些縣市的同志遊行才剛起步。「不是只有臺北才有同志的存在,其實各地都有。每年的遊行也是凝聚社群動力的方式。最後就是舉辦遊行是為了那些不能出來走遊行的人而走。」
至於繼續參與同志運動的意義,小鯨表示性別或是同志運動最大的意義就是能否看見他人之苦。「當你自己從運動中爭取到權益後,有沒有辦法看到其他人的需求。我們需要去看見比自己更弱勢的族群,以及他們的需求。」他認為性多樣社群訴求的不只是被看見,而是真正的理解和尊重。要達成這目的,一年只有一天的遊行一定是不夠的。去年和今年都有一整個月的驕傲月,空間上就是彩虹地景、路燈旗,讓整個城市空間可以看起來更友善。
我一直強調的就是,同志運動就是性解放運動。至於個人要怎麼實踐性解放運動,我認為你當然可以做倡議,但你也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做起,例如在群組裡面闢謠,這也是一種。你不一定要出櫃,你也可以盡自己的力量。性解放運動的終極目標,就是讓每個人以最自在的方式活著。
註釋
[1] 此兩項也是臺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簡稱伴侶盟)最一開始推動多元成家的其中兩項法案,有關這兩項制度的內涵與說明,可參見伴侶盟網頁。
[2] 參考無性戀小組網頁的說明,即不從任何人身上感受到性吸引的人。對於無性戀者的詳細說明,可參閱〈【影片】什麼是無性戀?冏星人解釋給你聽〉的文字與影片解釋。
[3] 小鯨專訪後向我們補充,他個人對此一詞彙的解釋為「破除所有對性的壓迫與汙名,進而達到身體與情慾自主,因此不論想要或不要性,都可以是性解放的一部分」。
至於性解放一詞在學術上的定義,參考甯應斌在〈性解放思想史的初步札記〉一文的說明,其核心意義可被歸為知識與政治兩方面。知識放面意味著「性從宗教和傳統的蒙昧忌諱解放出來,進入公共論壇的理性討論」;政治方面,「性解放爭取性正義與性平等」,也就是人們不應該因為性遭受壓迫或歧視,甚至造成在政治、經濟等資源分配的不平等。
核稿編輯:翁世航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