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第三勢力政黨票投票指南

【第三勢力投票指南】台灣維新 賀德芬:那些「挺英」的小黨根本不叫第三勢力

2019/12/30 ,

新聞

李秉芳

李秉芳

李秉芳

當過小編、文案、企劃,寫字的人。現為關鍵評論網記者。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20年總統立委選舉,除了國民兩大黨之外,還有17個「第三勢力」小黨,數量之多讓人眼花撩亂,我們採訪了17黨的不分區第一名候選人,也就是如果該黨「政黨票」超過5%門檻,保證會代表進入立法院的立委,透過他們的關鍵問答,幫助選民投出神聖的一票。

台灣維新黨今年8月由前台南縣長蘇煥智成立,並於今年下半年陸續提出9位區域候選人,12位不分區立委候選人,而其中排在不分區第一位的,是台大法律系的名譽教授賀德芬,賀德芬今年8月公開指控總統蔡英文博士論文及學位造假引發喧然大波,後來總統府更對賀德芬提告,成為蔡英文總統任內第一個主動提告的對象。

蘇煥智日前在提名賀德芬時表示,賀德芬一路走來都站在改革路線,推動大學改革、催生公共電視台、去年對台大校長管中閔案的批評、最近對總統蔡英文的論文問題提出質疑等,都是展現知識分子風骨的教授,提名賀德芬出任不分區第一名,代表要追求學術真相調查、台灣維持民主的批判精神具有象徵意義。賀德芬本人又是怎麼看待這次選舉呢?

Q1:為什麼決定加入台灣維新並參選立委?

我最早是國民黨,當年大家都加入國民黨。我希望台灣能建立政黨政治,也一直幫助黨外那些人,希望憲法能改革,1991年我和二十幾個台大老師一起公開燒黨證退出國民黨,當時就表態不參加任何政黨,想以學者、知識份子的身份來監督政府。

去年因為管案(台大校長管中閔遴選爭議),我覺得這事太離譜,我們在90年代時爭取學術自由和大學自治 ,我是第一個推動大學校長遴選的人,1994年《大學法》通過,當時我結合其他台大老師組成鏡子社,一起去推動學校制度轉型,當然後來都失敗了,當時台大校長甚至還連任12年,我也漸漸不在意外面的事就專心教書。後來陳水扁貪污事件,才又和施明德他們一起出來,不過也是兩、三星期,就發現他們內部很複雜,我就又退出了。

那回到管案,那時我已退休了,要發新聞稿或要做什麼都沒資源,當時北社(台灣獨派社團)的人也很關心管案,找我一起開記者會,就這樣牽上關係。去年1124執政黨大敗,整個台灣氛圍低迷,亡國感很濃,有次我去北社開會,那個滿頭白髮的北社社長張葉森和好幾個老志工都講到哭,我看了很心疼,就跟他們關係更近,他們開記者會也常叫我去,他們加入喜樂島聯盟我也跟著加入,但後來他們又受陳水扁號召跑去一邊一國行動聯盟,我也搞不清楚,反正陰錯陽差到了喜樂島。不過喜樂島有很多問題,我也覺得失望,退出後就想說不要再弄這些政黨的事。

但不久後,台灣維新的蘇煥智又託人來找我,我一開始強調自己不適合政治,不考慮參政,但他們連我先生在台大醫院住院都跑來醫院找我。我看了看他們的政見,發現跟我之前接觸喜樂島標誌很清楚要「正名制憲」不同,反而在民生、內政的議題上著力,像國土問題、勞工問題、環保問題、原住民問題,都能扎實提出一些專業意見,我印象深刻,後來就跟他們說好吧,我不能幫什麼忙,但名字借給你們看能怎麼做 。

我的想法是,這次選舉大家對總統候選人都不滿意,但終究會選一個出來,戰場是在立法院。我年輕時想追求政黨政治,這幾十年來政黨政治也成立了,兩黨也輪流執政了,馬英九、蔡英文也都是國會過半、完全執政過,那蔡英文應該可以大方放手改革,因為大家都支持你,行政做事力量更大更能貫徹改革,可是我是覺得很失望,權力讓他們(指民進黨)變得腐敗。

現在還有好幾個人說「投給小黨浪費票」,這種話能聽嗎?卓榮泰、賴清德、羅文嘉、還有那個內政部政次,這些人明明都走過民主運動,搞一輩子民主,結果掌握權力後卻講這種話,我覺得很不可思議。一定要行政立法都是多數才行嗎?那就不叫民主政治了,所謂監督制衡就沒了,立法院乾脆不要了,這種姿態不就回到戒嚴時期老代表時期一樣嗎?

所以現在我的想法就是,絕對不能讓某個政黨過半,國民黨、民進黨都已經過半過了,他們也只驗證了權力是讓人腐化的,現在一定要有第三黨強力去監督,雖然人少,但就算人少也得有。

Q2:個人最關注的3個議題領域?為什麼?

教育問題,我一直都關心教育。這也是經濟問題,因為台灣的低所得、低薪資非常嚴重,整個經濟萎靡不振,年輕人非常辛苦又沒有前途,些問題絕對比同婚重要,同婚當然人權問題⋯⋯但我想現在台灣的高等教育墮落到這地步,連個校長都選成這樣,學生素質一直低落、欠缺競爭力。高教是國家的命根子,你要創新、國家人才的培養都是要從高教出來,高教需要改革。還有技職教育被忽略,這些都是教育上非常大的破口。

另外就是憲政問題,現在總統「有權無責」形成獨裁,立法院都很難監督他。選制也被越改越荒唐,大黨都圖利自己,一張選票就有30元,他們每選一次就賺一筆,把政黨票的門檻設那麼高,變成大黨更大,小黨更沒有生機,投機一點只好投靠,那政黨政治就沒有了。

還有環保、核電、勞工、性別、長照、國土問題啊!不曉得台灣怎麼辦欸,你看那些山被挖得坑坑巴巴,齊柏林白白死掉,怎麼辦?我覺得整個利益掛帥文化都要翻過來。還有這種網紅,網軍,你看蔡英文跟那些網紅拍片,我覺得一個總統上節目還在那裡什麼「撩」,老太太跟小孩子打情罵俏,丟臉丟到不得了了,實在太糟糕了。

Q3:進入國會後,想要推動的前3法案是什麼?或是想促成國會做什麼改變?

大學的校園自治,這是我一直關心的,所以我認為《大學法》還是要再看怎樣能更去落實,包括校長遴選問題、假學位的問題(指蔡英文博士論文問題),倫理都沒了,大部分學校都還袒護她,他們大部分就是有利益問題,不然自己也是很混的。還有《私校法》,現在因為少子化,很多私立學校都有問題,公私立學校的不公平。另外就是司法改革的問題。

Q4:這個黨有什麼你特別認同的?假設你想做的事情和黨的意思有落差,你要怎麼做?

你覺得台灣現在還有幾個小黨,是真正的小黨?很多小黨,連黨主席都投靠(大黨)了。去年我說要支持小黨,就是希望小黨出來,像時代力量發揮監督制衡,我還拍影片支持社民黨,結果現在呢?黨還在,黨主席(范雲)投降去當人家不分區了,還說我們追查論文門是「井底之蛙」。

范雲講這話,我聽了簡直不敢相信,在野百合運動時,她可是戰友,她是學生代表,我是老師代表,一起打野百合之戰的人怎麼會變這樣?像鄭文燦也是有點在腐化,當年就是這些大將跟我們一起撐運動的,都變質了。台聯也是挺蔡英文,綠黨、基進、一邊一國也都被民進黨收編了,都挺小英的,根本不叫第三勢力。你要挺小英,進國會總統說什麼你都配合,還叫立法機關嗎?還代表人民嗎?如果讓這些小黨進去,那是更壯大執政黨的力量,它就變成側翼和附庸機構。我對喜樂島也非常失望,只會喊正名制憲,還有其他政策嗎?

你看看國民黨推吳斯懷、葉毓蘭還有邱毅這些人,要多強大能量才能對抗這些人?我知道就剩下台灣維新,他們是扎實在提政策,走務實的路線去看台灣有哪些問題存在,每個問題都很嚴重,你看其他政黨有哪個扎實做政見?兩大黨更是,你出三千、我出四千,都在撒錢。

我覺得藍綠對決、統獨意識形態這些對抗都不是短期可以解決的,我們和中國的對抗也是越來越緊繃的。有一天不管是蔡習會,或韓國瑜要跟他們簽和平協議,我們得先有籌碼,就是我們的內政、經濟和教育。如果你今天還不改革,以後真的有天悲慘到要談協議的話,連籌碼都沒有。

台灣維新現在還慢慢在成型,發展還可以期待,開創性蠻大還沒定型,讓不同讓意見都能進來,然後認真去整合、提出法案。我比較沒有包袱牽掛,不像區域立委都要去跑攤,就是讓他們能把議題呈現,你說黨內要有權力問題,還不知道哪天的事,等它開始腐化,我可能也不在了。其實我一輩子就是這樣,就算才兩星期,發現不對我就離開,喜樂島也是,我不能同流合污,我甚至跟台灣維新講,你們變壞的時候,我就會走掉。

Q5:會考慮和國民兩黨合作嗎?

我這種人很難是跟別人合作吧(笑)!就看議題吧,其實我從來也不管你藍綠,我就是監督有權力者,如果大家理想一致,比如說安樂死,我自己就很想用!這種議題合作,比較沒有意識型態的問題,當然可以合作。但我也有我的有基本原則,如果合作就是要利益交換,我是做不來的。

台灣維新十大政見:

  1. 打破台灣悶經濟及中央集權集稅體制,推動分稅制,企業及個人稅負,一半留在地方,分稅制可以鼓勵地方招商。
  2. 打破政府權威心態,成立專責單位,檢討政府對各行各業不合理的管制,例如:不分行業別的一例一休及勞基法。
  3. 改革六督區長官派的反民主體制,導致地方反而沒落。推動六督地區恢復地方自治,有自主財源、權限及民選公職。
  4. 改革目前地方選舉買票黑金文化,鄉鎮市區遊首長制改為委員會至,依政黨比例選區,開放地方政黨M讓財容易出頭,縣市直轄市議員,一半依政黨比例選出。
  5. 小孩國家養,推動社區公共保母中心,降低寶付用付單,令到六歲育兒津貼每個月五千元。
  6. 保障全民基本收入每月8000元,讓大家可以安心創新創業。
  7. 人人有屋住。六都人口稠密區課徵空屋稅、空地稅,擴大囤房稅,並訂定租金管制法、防止哄抬租金。
  8. 全面實施長照社會保險,失能者全面受到政府保障。
  9. 推動老農離農退休制度,讓老農民有保障安心退休,年輕農民容易便宜取得耕地,農民年輕化,振興農業,活化農村。
  10. 避免窮者越窮,私立大學學生學費比照公立大學,一律平等,超過部分由政府負擔。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羊正鈺

專題下則文章:

【第三勢力投票指南】一邊一國行動黨 陳昭姿:我們是民進黨的防腐劑,泛綠的「正綠軍」



「第三勢力」政黨票投票指南:

2020年總統立委選舉,想好怎麼投票了嗎?除了總統、區域立委,還有一張票,叫做「政黨票」。而這次除了國民黨、民進黨兩大黨外,還有其他17個「第三勢力」小黨也投入選戰,如果該黨的「政黨票」超過5%門檻,至少就有一名候選人會進入國會,扮演關鍵少數。這些政黨主張什麼?面對重要的公共議題,他們的立場態度為何?如果能進入國會,想要推動哪些法案?是否會跟國民兩黨合作?讓你一次看清楚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