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自從2005年開始,社民黨從未在國會大選中勝過基督聯盟黨,但2021年9月3日社民黨破除這項魔咒,締造16年來第一次大選民調超越基督聯盟黨的紀錄,為紅色(社民黨的代表顏色)執政或左派執政掀起新希望。
2021年9月26日德國將舉行第20屆聯邦眾議院(Bundestag, 亦稱之為德國國會)選舉,這是今(2021)年最重要的一場選舉,約有45個政黨參加這次選舉。德國選舉法規定「只有得票率超過5%的政黨才能進入國會」,因此今年預計得以進入德國國會的政黨有七個,亦即基督聯盟黨(Union, 基民盟〔CDU〕和基社盟〔CSU〕組成)、社民黨(SPD)、綠黨(Grüne)、自民黨(FDP)、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左翼黨(Die Linke)。
其中,基督聯盟黨、社民黨與綠黨有推出總理候選人,其他四個政黨則沒有角逐總理大位的意願和能力;這讓基督聯盟黨的總理候選人拉舍特(Armin Laschet)、社民黨的蕭茲(Olaf Scholz)與綠黨的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成為這次大選的重要觀察指標。
就各項民調結果來看,左派蕭茲的聲勢遠遠勝過右派的拉舍特,再加上同屬左派陣營的貝爾伯克亦緊緊跟在拉舍特之後,形成左派勢力圍攻右派之勢,而引發德國將出現左派政府的猜測。
然而,我們要問的是,德國左派的勢力為何能夠止跌回升與民調領先,梅克爾(Angela Merkel,港譯「默克爾」)的接班人拉舍特,真的沒有希望問鼎總理大位了嗎?對於這些議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來做觀察。
社會正義議題當道,讓左派政黨得到施力點
悉知,根據2021年9月3日的民調,德國選民認為最重要的政策議題依序為社會正義(51%)、氣候保護(39%)、新冠疫情(23%)、難民與庇護(21%)。由此可見,「新冠疫情」與「難民問題」對於這次大選的影響力已經退燒,而攸關勞工退休、男女平權與最低工資的「社會正義」議題,卻超越全球性的「氣候保護」議題,成為德國選民最關心的問題。
就解決「社會正義」的信任度上,有43%的德國民眾認為社民黨最有能力解決「社會正義」問題,基督聯盟黨只有12%、綠黨8%、自民黨4%、左翼黨9%、德國另類選擇黨 2%。很巧合的是,左派政黨的核心價值與議題專長也正好是在「社會正義」方面,因此,這樣的民意取向無非是做球給左派政黨,讓他們博得青睞。
此外,這也顯示出「民心思變」的意圖,在梅克爾執政16年下,德國政治的右派氛圍相當明顯,資方與富人常在維護德國經濟發展的思維下受到保護,而忽略了勞工與弱勢團體的福利;這次大選對於「社會正義」的重視,讓左派政黨取得優勢。
社民黨超前佈署,凝聚力大勝基督聯盟黨
2020年是社民黨的翻轉年。悉知,社民黨於2019年12月6日突破傳統選出雙箭頭黨魁後,兩位新任黨魁採取任務分工策略,在2020年8月10日推舉蕭茲擔任社民黨總理候選人,代表社民黨角逐總理大位。從那時候開始,蕭茲便成為社民黨的共主,所有黨資源的利用,以及政策論述都以蕭茲為中心,使社民黨成為一個團結政黨。
相對地,基督聯盟黨的團結力就比較薄弱了,這可以從拉舍特被推選為黨魁、總理候選人的吵鬧與艱辛過程得到印證。而蕭茲也巧妙利用其聯邦財政部長兼副總理的職位之便,把自己塑造成一位具有治國與危機管理能力的總理人選,例如:蕭茲對德國洪水受災戶快速撒錢賑災、疫情期間則當機立斷廢除不舉新債的「黑零」(Schwarz Null)政策,擴大赤字規模、發放新冠紓困金拯救德國經濟。
這些明快的決策都讓選民印象深刻,因此有五成左右的德國人認為蕭茲是總理的最佳人選,遠遠超越只有兩成左右信任度的拉舍特。(參見表一)
- 表一:總理候選人支持度比較表(%)

蕭茲強調延續梅克爾路線,稀釋拉舍特「梅克爾接班人」的優勢
梅克爾和柯爾(Helmut Kohl)是兩位德國在位最久的總理,主政16年之久。因此,梅克爾的政治勢力相當雄厚,而在梅克爾退出政壇之前,也刻意安排接替其位的屬意人選,其中之一就是拉舍特。也因此,拉舍特在梅克爾的加持下享有贏在起跑點的優勢。
但是,就結果論而言,這點優勢卻成為拉舍特民調不振的原因之一,因為前半段的選戰中,拉舍特只強調繼承梅克爾政策而不做詳細的政策論述,使得選民無法了解拉舍特的治國理念,而不給予支持;到了選戰後半段,拉舍特才積極論述自己的治國想法,這種選戰策略的調整能否改變選民對他的刻板印象,成為這次大選勝敗關鍵因素之一。
反觀蕭茲的選戰策略就高明多了,首先,蕭茲不談爭議性政策的改革,以免重蹈覆轍:我們都知道,社民黨在2017國會大選後曾經遭逢滅黨危機,支持度甚至跌到個位數字,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社民黨內嚴重的路線之爭,試圖與梅克爾路線切割走回社會民主主義路線,主張終結規範失業救濟金發放標準的哈爾茲計畫(Hartz IV),但是,所換來的結果是社民黨的政治大崩盤。
因此,在這次大選中,蕭茲就閉口不談哈爾茲計畫,反而強調要走梅克爾路線,讓德國在後梅克爾時代也能維持穩定與繁榮。

綠黨踩到綠色時機,行情扶搖直上
近幾年,綠色風潮席捲德國與歐洲,使得綠能環保政策成為主流,在這種環境下,綠黨成為最大受惠者。在2021德國國會大選過程中,綠黨的民調還曾經超越基督聯盟,成為支持度最高的政黨。
但是,2021年8月起,綠黨的支持度出現下滑趨勢,主要原因有二:第一,綠黨總理候選人貝爾伯克不實履歷與逃稅醜聞讓她形象大壞,甚至差點爆發類似台灣的「換柱」風波,使得綠黨黨內與支持者對貝爾伯克的信任度大幅下降。第二,綠黨過度烏托邦的綠色政策,跟當前拯救德國經濟的主流思想相衝突,讓許多選民改變立場轉而投靠其他陣營。
在綠黨積極進行內部協調之後,雖然穩固了陣腳,但氣勢已大不如前,在8月和9月的民調中,綠黨退居第三位,支持度落在17%至20%之間,雖然問鼎總理的希望渺茫,但比起2017大選的8.9%得票率,幾乎是翻倍成長,這也為德國左派勢力增加無比的戰力。
社民黨能否執政,仍難確定
民調一直領先的蕭茲在造勢會場中一再告訴選民:「您們如果支持蕭茲前進總理府,9月26日就要投給『社民黨』。」這段話除了說明德國大選是圈選政黨,而非圈選總理候選人的特色外,還充分反映了本屆大選高度的不可預測性,勝負很難預測。
就我們長期的觀察,今年德國國會選舉是歷屆最膠著、最不確定的一次選舉;截至選前一、兩天都沒辦法確定哪一個政黨篤定勝出,根據2021年9月17日的民調,有82%的受訪者還沒辦法論斷誰輸誰贏,這和四年前的明朗選情可說是天壤之別,2017年9月中就有將近六成(57%)的選民認為基督聯盟黨一定贏得大選。
然而造成這次大選難以預測的原因有二:第一,郵寄投票創歷史新高:因為新冠疫情的關係,許多德國人選擇郵寄投票以避免群聚感染,而郵寄投票的截止時間為投票當天18:00(亦即9月26日投票所關閉,開始計票的時間),專家估計大約有40%至50%的合格選民使用郵寄投票;換句話說,有將近一半的選民已經事先投票。因此,各政黨或總理候選人在選前最後幾天的全力衝刺,將影響不了近半數選民的投票意志,使得選前預測相當困難。
第二,有三分之一左右的選民投票意向未定:根據9月23日的民調,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還不知道要投給哪位候選人,這當然跟這次膠著的選舉現象有關,這麼高的游離選票讓社民黨、基督聯盟黨,甚至綠黨都不敢自信地表示會贏得選舉。
根據9月23日的民調,社民黨的支持度仍舊維持在25%,而基督聯盟黨的支持度雖然略有提升達到23%,但仍然只比史上最低點(22%)多一個百分點。(參見表二)兩相比較,社民黨的民調只贏基督聯盟黨2%,這麼小的差距,讓基督聯盟黨隨時都有翻盤的機會;再加上1/3游離選民的變數,社民黨能否勝出,實在要等到開票當天才能下定論。
- 表二:德國2021國會大選民調表(%)

六種聯邦政府組合,小黨的支持成為關鍵
德國國會自從1961年起就沒有任何政黨能夠取得絕對多數而單獨執政,因此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政黨組成的聯合政府(Koalition)就成為德國政治的常態。
截至目前為止,德國總共出現過四種聯合政府,亦即黑黃聯合政府(Union + FDP)、大聯合政府(Union + SPD)、紅黃聯合政府(SPD + FDP) 與紅綠聯合政府(SPD + Grüne)。而根據2021年9月24日的民調與席位分配(以基礎席位598席為計算標準,超過300席為過半多數),社民黨預測可以獲得164席、基督聯盟黨143席、綠黨103席、自民黨73席、德國另類選擇黨72席、左翼黨43席。
在這樣的席位結構下,下一屆聯合政府將有以下六種可能型態:
- 肯亞聯合政府/黑紅綠聯合政府(Union + SPD + Grüne,共410席)
- 德國聯合政府/黑紅黃聯合政府(Union + SPD + FDP,共380席)
- 紅綠燈聯合政府(SPD + FDP + Grüne,共340席)
- 牙買加聯合政府/黑黃綠聯合政府(Union + FDP + Grüne,共319席)
- 紅紅綠聯合政府(SPD + Linke + Grüne,共310席)
- 大聯合政府/黑紅聯合政府(Union + SPD,共307席)
準此以觀,未來德國新政府的6種可能的聯邦政府型態具有以下四大特色:第一,除大聯合政府外,在德國歷史中都未曾出現過其他五種聯合政府組合,新政府結構成為未來德國政治的新挑戰。第二,新聯合政府的組合突顯出黑紅爭霸的局面,社民黨可否取得總理大位成為焦點。
第三,德國政壇上所盛行的「不與AfD結盟」的原則仍未破除,使得AfD仍舊無緣參與執政。第四,如果基督聯盟黨與社民黨的「大聯合政府」破局,那麼綠黨與自民黨將扮演造王者角色,決定蕭茲或拉舍特成為新總理。
綜合而言,2021年德國大選是一場平分秋色(Kopf an Kopf Rennen)的選舉,讓緊張氣氛達到最高點。
自從2005年開始,社民黨從未在國會大選中勝過基督聯盟黨,但2021年9月3日社民黨破除這項魔咒,締造16年來第一次大選民調超越基督聯盟黨的紀錄,為紅色(社民黨的代表顏色)執政或左派執政掀起新希望。
未來的德國會出現左傾政府嗎?梅克爾主義會隨著梅克爾下台立刻消失嗎?值得我們繼續進一步觀察。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德國的梅克爾時代】「媽媽總理」呵護德國16年,梅克爾仍留下許多未實踐的承諾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