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志參政的年輕人透過政黨獲得聲量及政治資源,政黨除了需要年輕人作為形象招牌,更重要的是要吸引年輕選票。
即將到來的12月18日四大公投即將進入最後的宣傳期,分別主張「四個同意」與「四個不同意」的國、民兩黨在全台各地宣講的同時,有不少還是學生或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也拿著藍色和綠色的手舉牌在街頭巷尾、人潮聚集的地方呼喊口號。
為何年輕人傾向經由政黨來宣傳公投理念?有志參政的年輕人透過政黨獲得聲量及政治資源,政黨除了需要年輕人作為形象招牌,更重要的是要吸引年輕選票。
年輕人的選票在公投前的最後階段非常重要。從內政部戶政司的統計資料來看,20至34歲的人口約佔全台總選舉人的23.6%,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表示,20到34歲的群體構成選民相當大的一部分,對公投結果可說舉足輕重。台灣民意基金會11月的民調指出,20到34歲的年輕人在四大公投案均傾向投下同意票,但游盈隆認為,年輕族群的投票率一般而言會比較低。
這群20多歲到30出頭年輕人,在價值觀形成的精華年歲,恰巧處於這個眾聲喧嘩的年代——洪仲丘事件、太陽花學運、反黑箱課綱學運、反「一例一休」勞基法修法抗爭運動,更見證了2017年大法官釋憲保障同性婚姻以及社會上對性平議題的拉扯。
與此同時,香港民主運動從「雨傘革命」到「反送中條例」也影響著台灣的年輕世代。
太陽花學運發生2年後,民進黨在2016年選舉中大勝,2020年除了順利連任更取得完全執政;而國民黨則興起黨內改革聲浪要求世代交替,選出史上最年輕的黨主席江啟臣。這些都可見台灣政壇不得不重視年輕族群影響力。
因此,兩大黨的青年組織在近年蓬勃發展,許多組織出身的年輕人開始在黨中央或議會嶄露鋒芒;當政黨重視年輕人,年輕人也會更願意走入政黨。
民進黨辦「國務青」營隊,推廣政治實務、訓練幕僚技能
國、民兩黨在本次公投由「青年」為主的宣講動輒上百場,但找來年輕人、並將他們推向街頭的方式卻大大不同。
民進黨青年部從去年暑假,就為對公共事務有興趣的年輕人舉辦「國務青旗艦營」。結束後計畫沒有間斷,雖然因為疫情而暫停面授數月,但10月又於北、中、南三地啟動「國務青旗艦學程」,而此時加入國務青的年輕人,便是這次街講成員的主要來源。
「國務青」在全台各地總共有超過90名學員,除了大學生以外也有一些研究生、高中生參與其中,學生們背景各異、遍佈全台,讓公投宣講得以四處舉辦。
國務青中南部綜合組組長、今年23歲的粘芷瑄指出,國務青會鼓勵關心政治的年輕人拿起麥克風參與街講,練習向陌生人表達看法的技能。來參加的學生多半對政治實務有興趣,想藉由參加課程了解政治工作的樣貌。
民進黨青年部主任蔡沐霖表示,國務青計畫透過完整的課程,讓年輕人了解公共政策的方向。這些年輕的「國務青」於活動中成為朋友並組成小組,在公投議題上對國際貿易、能源發展做更深入的討論,「當我們看到在野黨對選舉、罷免、公民投票比較多負面操作,年輕人都有很強的危機意識。」

國民黨青年組三支公投宣講隊伍,是分進合擊還是多頭馬車?
不如民進黨從去年10月就開始培訓學員,國民黨青年在今年疫情趨緩後,陸續組成宣傳公投的「青年民主戰隊」、「青年挺公投民主陣線」,以及由國民黨青工會(青工總會,為國民黨社區型青年團體)和青年部主任陳克威主導的「螞蟻雄兵」計畫。
「青年民主戰隊」以革實院(革命實踐研究院,為國民黨培訓教育人才組織)底下的青年團為主。成員多半是學生青年(簡稱學青),目標群體也以學青為主。
身兼隊長的須予謙今年25歲,就讀台大政治所,他以自己在學校對年輕人的觀察,擬定青年民主戰隊的宣講策略,例如主張公投綁大選能夠降低投票成本,「省下的錢可以做很多事,你可以去買咖啡,可以去買Disney+……」。
「青年挺公投民主陣線」是由立法院的年輕政治幕僚組成,包含國民黨前青年部主任陳冠安、前副主任詹為元,以及前青年部副團長何元楷等人。陳克威表示,這團體並不是黨成立的,而是許多計劃在明年參選議員的年輕人自主集結。
「螞蟻雄兵」和青工會合作,是國民黨中央的計畫,也是本次最大的一支隊伍。國民黨的青工會組織遍佈全台鄉、鎮、市,一旦有任務便能直接指揮動員。陳克威指出,成員多半在20歲到40歲之間,以社會青年為主體、加上一小部分的學青,他們在街頭鎖定的對象不只是年輕人,更會站在中小學附近向學生家長宣傳。
須予謙受訪時表示:「民進黨青年部大部分都是學青,學青去講真的能想到上班族的人在想什麼嗎?」他認為國民黨的優勢是能針對不同的族群分工,讓公投宣講有百花齊放、分進合擊的效果。
相較於民進黨以青年部為中心,來組織青年的宣講活動,國民黨的三項青年計畫,美其名是分進合擊、實際上可能是多頭馬車。
參與國民黨組織20年,歷經青年部、青工會、青年團洗鍊的陳克威則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這三個體系在過往執政時期資源較充沛時,有各自存在的歷史因素;但現在的國民黨與以前大相徑庭,「看似很重視年輕人,卻會變成是多頭馬車」,因此他主張進行青年組織整併。

政黨需要年輕人,年輕人看準公投舞台
除此之外,陳克威和須予謙不約而同指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上任後,更讓年輕人參與公共事務,以及國家未來大方向的討論,尤其在黨務機關的任命上,文傳會主委、副主委凌濤及林家興都是史上最年輕的人選,「最關鍵的任命案,最能看出一個領導人重不重視年輕人。」
青年民主戰隊在西門町宣講時,朱立倫本人也曾到場力挺,須予謙談到那次經驗,忍不住興奮地拍手說道:「光這件事就讓人覺得很酷。」
被問到年輕人對國民黨這次的公投宣講有什麼重要性時,陳克威坦言:「黨的形象包裝本來就是應該要走的。你用年輕人,讓人感覺國民黨有不一樣。」
除此之外,面對明年即將到來的議員選舉,「你要讓人民感覺到,國民黨裡面是有年輕人去參與的。」陳克威認為,年輕人的參與對選舉也是一種加分。須予謙在談到青年民主戰隊的組成時,也指出第一批名單中,有很多是想參選民代的年輕人,「讓他們有一個發揮的舞台,這是非常好的事情。」
的確,雖然青年民主戰隊標榜以「學青」為主,但組成成員反倒有許多具有數年資歷的政治幕僚,例如台北市議員羅智強的辦公室主任楊植斗,擬參選台北市大安、文山區市議員,日前還代表正方參與公投綁大選的意見發表會。另外還有欲參選台北松山、信義區議員的前青年部副主任詹為元,以及表態參選新北市第十選區議員的新北市黨部發言人蕭敬嚴。
有意參選的年輕人以公投議題、街頭宣講作為舞台,同樣的,年紀更輕的「學青」們也在其中累積政治經驗。須予謙舉了凌濤、林家興及台北市議員徐巧芯等人的例子,強調只要在青年團的表現夠傑出、夠積極,國民黨青年都是有機會的,例如分配到其他部門實習、進一步成為幕僚。
事實上,青年們也相當關注自己在社群或媒體上的曝光。民進黨立委鄭運鵬11月25日在臉書發文,貼出一段國民黨青年街頭宣講的影片,當時宣講的青年說道:「每一句話、每一個承諾、每一個政策,比我阿嬤的假牙還要假!」被鄭運鵬批評:「他每講一次,都在證明自己是個不肖孫子!快去賺錢給自己阿嬤裝好一點的假牙啦!不要當個敗家子。」
在宣講後的餐敘中,國民黨青年提起這件事,其中一人指著被鄭運鵬點名的當事人喊道:「欸欸,你紅了!還上新聞了!」
《關鍵評論網》在國民黨青年街宣現場進行採訪時,常被開玩笑似地提醒下筆時要「手下留情」一點。在年輕人普遍被認為傾綠、或者支持「進步價值」的同時,能感覺到這些有時被認為是「異類」的年輕人,一方面害怕「國民黨青年」在同儕眼中可能存在的負面標籤,另一方面又非常渴望「國民黨青年」能夠透過公投宣講被看見。
至於參與民進黨公投街講的年輕人呢?他們在公投後,將會持續參與政黨活動。22歲的國務青經貿組組長許馥嘉表示,將來青年部有需要、也認同議題觀點的話就會出現。
同樣是22歲、就讀大學四年級的新聞輿情組組長饒辰書則認為,在國務青能直接接觸到執政黨的政策,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未來希望能從事政治幕僚工作。
在本次的公投街頭宣講活動中,能源組組長沈建華則認為自己和國務青的關係是雙向的,「我的能力可以幫助到國務青,國務青這個品牌也可以藉由我們的加入,吸收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至於公投結束是否還會繼續參加青年部的活動,沈建華語帶保留地表示,服完兵役後若有機會會繼續參與。
公投真的無關藍綠、只是價值選擇?
12月初,週日的捷運中山站商圈恰巧有市集活動,周遭的線型廣場與百貨公司擠滿人潮,7名民進黨國務青手舉「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的綠色手板,在距離捷運站約50公尺、人流較少的街道上突兀地喊道:「這四個不同意,投的不是政黨的顏色,而是我們的未來。」
藍綠雙方對公投的主張天差地遠,但倒是不謀而合地試圖與「藍綠」色彩切割。「我們本來就不設定是政黨攻防的戰爭」,蔡沐霖表示:「年輕世代更不會把公投議題當成藍綠、或政黨直接的連結。」國民黨青年部主任陳克威則指出,這次的公投不是政黨、候選人的選擇,「一般困擾我們的藍綠問題,在公投是看不到的。」
把公投「去政治化」當然是聰明的策略,因為能吸引中間選民,以及那些不願被政黨動員、嘗試獨立思考的民眾。儘管如此,在街頭上看到的仍是藍色、綠色,大大寫上「四個同意」、「四個不同意」的手舉牌。陳克威坦言,雖然公投本身是價值性的問題,「但我覺得政黨嘛,在每個價值上會有我們自己的主張,我們透過街講,把價值、主張跟大家溝通。」
延伸閱讀:
- 「我又不吃豬肉,公投跟我沒有關係吧?」和2018年相比,為何今年許多大學生對公投冷感?
- 【公投認知民調】超過7成民眾會去投票,但對4項公投內容的瞭解程度僅「反萊豬」超過5成
- 【珍愛藻礁公投QA】蓋三接為什麼要「離岸5公里」?主文超長的公投案你看懂了嗎?
- 【反萊豬公投QA】萊豬進不進口,到底會影響哪些事?
- 【圖表】從歷史公投看現在:通過的公投有效嗎?門檻降低後,公投怎麼了?
- 【TNL沙龍本週議題】來看看「公投」觀點調查的結果,分享你的想法!
公投即時開票:2021公投開票,4項議題結果、民調與問答一次看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楊士範
專題下則文章:
全民公投作為一種「直接民主」,我們可以更好的實踐民主、決定公共事務嗎?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