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不想跟著黨投票!2021公投你該知道的事

【圖表】公投結果分析:選前民調「三好一壞」失準,中間選民定勝負,哪些縣市沒「跟著黨投」?

2021/12/19 ,

新聞

李秉芳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李秉芳

李秉芳

當過小編、文案、企劃,寫字的人。現為關鍵評論網記者。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雖然國民黨的「四個同意」整體票數輸了,但民進黨也不能算贏;因為國民黨這次推的四案同意,實際上催票率都和民進黨推的四個不同意差距非常小,兩者催票率相當。

文:李秉芳|圖表:If Lin

四大公投案昨(18)日投票,重啟核四、反萊豬、公投綁大選、三接遷離等四案,不同意票都領先同意票,四大公投都沒有通過。先前各項民調評估結果可望三好一壞,不過,結果卻跌破外界眼鏡。

相較於2018年的公投投票率落在54%左右,這次全國投票率僅41%;在藍綠對決下,沒有任何一案超過同意票25%的門檻;除了天氣冷可能影響投票率,其實專家也分析,這是中間選民給藍綠的一個「訊號」,也就是他們在這樣的藍綠高度動員「四個同意」對決「四個不同意」下,他們不想投票。

沒有任何一案超過25%門檻,中間選民幾乎沒出來投票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沈有忠教授指出,以投票率或以最後票數來看,這次可以說是完全回到藍綠基本盤的對決。今天沒出來投的選民,跟去年2020年總統大選比,當時出來投票的選民,這次大概有三分之一都沒出來;有投票權的選民,超過一半都沒出來;雖然有些人可能本來就不會投票,不過中間選民、小黨選民,這次公投可能都沒出來。

至於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導致選前各家民調都「失準」?地方人士分析,中間選民對於公投的議題,恐怕處於「雖然我不贊成萊豬,但我也沒有一定要去投這張票」的狀態,尤其當最後選前的黃金週,藍綠兩黨都在拼命動員,越來越缺乏理性空間,本來就沒有政黨傾向偏好的中間選民看了可能對這樣藍綠對決的情勢更加厭煩,就更沒有投票的理由。

所以可以說,這場選舉還是中間選民「決定勝負」,而他們的缺席投票就是讓這場公投「沒有贏家」,雖然整體不同意票比較多,但民進黨實際上沒有大贏,而國民黨輸得徹底,卯足全力動員還只有這樣,恐怕未來不容樂觀。

國民兩黨執政的縣市,動員表現如何?

而綜觀這次全台22個縣市,幾乎都是「一面倒」的結果,要不「四個都同意」,要不「四個都不同意」,僅在重啟核四這一案,和核四廠有地緣關係的新北市雖然其他三案都同意,但重啟核四「不同意」成「三好一壞」;台中市則是「公投綁大選」同意票較多成「一好三壞」。

「四案都同意」縣市為台北市、桃園市、基隆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南投縣、花蓮縣、台東縣、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等12縣市。而「四案都不同意」縣市為台南市、高雄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屏東縣、宜蘭縣。

各縣市催票差異3

在國民黨執政的15個縣市中,有11個縣市都投出了「四個同意」,其中4個沒有「跟著黨投」的縣市分別是台中市、宜蘭縣、彰化縣和雲林縣。

而其中花蓮縣更是在立委傅崑萁和其妻花蓮縣長徐榛蔚的聯手動員下,每一案都交出「漂亮成績單」,同意票遠超過不同意票兩倍以上,傅崑萁將有望以此公投動員成績進行「軍火展示」,爭取回到國民黨且掌握更多的主導權。

而在民進黨執政的6個縣市當中,其中新竹市、桃園市和基隆市,遭到藍營「逆轉勝」,都是「四個同意」大於「四個不同意」。

地方人士分析,桃園、基隆跟新竹這三個地方,基本盤其實還是藍大於綠,但因為縣市首長個人特殊因素所以才讓民進黨當時取得執政,但選民過去長期都是藍的,立委投出來也幾乎都是藍的。民進黨可以拿下執政並連任,大都是因為藍營分裂。另外在宜蘭縣的局面也是同樣道理,在這裡民進黨推的「四個不同意」大贏,反映了雖然縣長林姿妙是國民黨,但其實宜蘭選民本來就偏綠;只是林姿妙個人受喜愛的程度,超越了藍綠,而且林姿妙在此次公投也採取與黨中央切割不表態。

地方人士也特別指出,像是這次備受關注的新北市侯友宜,成為許多藍營「抓戰犯」的對象,但其實新北市的公投結果,除了核四重啟案,三個同意小勝不同意;反而同樣不太表態的台中市長盧秀燕,最後除了公投綁大選一案,其餘三個不同意贏過了三個同意。

他認為,侯友宜日前遭環團綠色和平以「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的言論在《中國時報》登頭版廣告,其實引發不少選民的不滿和同情,他們出來投下「同意」是有點想幫侯友宜市長「出口氣」,心疼這位不願意明確表態的市長內外交迫的處境。而台中的狀況就是單純反應了台中就是藍綠五五波的「搖擺城市」。

綠營「南票北送」策略成功

這次投票結果可以看出南北差異。其中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市、基隆市都投出「四個同意」;而嘉義縣市、台南市、高雄市和屏東縣都為「四個不同意」。

這樣的結果,反映民進黨「南票北送」策略成功;沈有忠則直言,因為民進黨本來就是以南部作為主要群眾基本盤,所以這次的強力動員,激發了南部民進黨支持者的危機感,導致他們更踴躍、更團結的出門投「四個不同意」衝高了票數;而北部除了天氣寒冷陰雨的因素,國民黨動員效果並不如預期。所以雖然國民黨「四個同意」在北部贏下的縣市比較多,但雙方差距拉的不夠開,整體還是輸給了民進黨的「四個不同意」。

在各縣市投票率上,全國總投票率約4成1,台北市投票率為4成7、新北市則為4成2、桃園市有4成,而南台灣,除了嘉義縣約3成6略低之外,其餘縣市都有約4成的投票率;高雄市有4成2,台南市也有4成1,屏東縣則有4成;相較之下,離島投票率最低,像澎湖縣僅2成8,金門縣僅1成8。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當家的台北市,這次則是投出了「四個同意」,而且台北市也是全台灣投票率最高的縣市。

地方人士認為,其實雖然國民黨的「四個同意」整體票數輸了,但民進黨也不能算贏;因為國民黨這次推的四案同意,實際上催票率都和民進黨推的四個不同意差距非常小,兩者催票率相當。而以過去各家民調所調查的支持度來看,國民黨動員的「同意、教訓民進黨票」已經「超過」了其原本的支持群眾基礎。

各縣市催票率地圖_3

而民進黨的「四個不同意」催票,地方人士認為,雖然陳柏惟罷免案通過後,綠營的危機意識發酵,但其實民進黨之所以會全力催票,應該還是因為擔心中間選民都跑出來投票的話,他們恐怕全盤皆輸;就像之前多數的民調結果一樣,所以到最後透過傳統選戰方式,傾全黨之力積極動員支持者出來投票,才能有今天的結果。

各縣市催票率地圖_4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晚間表示,看到公投結果相當遺憾,因為公投已死,在公投綁大選未能通過的「鳥籠制度」下,今後很難看到有公投案會通過,這對台灣民主獨裁政府是勝利,但對於追求深化民主的基層、民團,對台灣民主是很大傷害。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則表示,四大公投牽涉到食品安全、能源政策、環境永續,選舉制度的變革的複雜議題,很少人有充足的時間與資訊量做出全面性的判斷,投票動力更低。最後只能訴諸政黨動員,從選舉結果來看,顯然大撒幣的組織動員有效。在行政資源、媒體近乎一體化的傾斜之下、新綠色威權更強大,在野黨的處境會更加艱困。

不過沈有忠認為「公投已死」的說法太過悲觀,雖然這次投票結果回歸藍綠基本盤動員,但民眾確實也在論辯過程中更加理解公投議題,獲得更多政策相關的資訊;未來還是有很多方法可以讓公投制度更加優化,但沈有忠認為不必然是恢復綁大選才能提高投票率,例如可以跟上國際腳步,推行不在籍投票、通訊投票等方式,降低民眾投票成本;如果能降低對公投議題表達意見的門檻,這些都可以讓民眾更好的參與公投。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公投民調】6成民眾會投票但所有人投票意願都降低,哪個黨的支持者「不跟著黨投」?



不想跟著黨投票!2021公投你該知道的事:

2021年12月18日,台灣將有4個全國性公投案登場,這些案子涵蓋的層面包括食品安全、能源轉型、生態保護、國際經貿和民主制度,這也是第一次台灣舉行一場「只有對事不選人」的全國選舉。面對這些複雜的議題,各政黨紛紛強力動員同意或不同意;而你想好該怎麼投票了嗎?在投票之前,請和我們一起更全面了解正反方的觀點,每個公投案的爭議,以及可能產生的影響。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