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2023泰國國會大選

2014政變推手帕拉育的「終局之戰」,泰國政局九年來經歷了什麼?

2023/05/08 ,

新聞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泰國第29、30任總理帕拉育。Photo Credit:GettyImages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中南半島,地理位置上介於中國與印度之間,西方國家稱之為Indochina,其文化除了受到中印的影響外,殖民與戰爭的歷史也讓這塊陸地擁有英法日美的足跡,人文特色因此多元豐富,各國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 Indochina,除了有台灣人普遍比較熟悉的泰國與越南,寮國、柬埔寨、以及近年來備受世界關注緬甸,都位於此塊區域:在東協(ASEAN)的地理劃分上,被稱為東南亞大陸五國。 面對東協崛起,我們需要更全面的了解,關鍵評論網因此特別成立ASEAN:Indochina,希望透過每日新聞摘要,以及定期發表的專文,讓讀者更認識中南半島,第一時間掌握東南亞趨勢脈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年為現任總理帕拉育自2014年發動政變推翻民選總理盈拉後的第9年,期間泰國社會經歷各種動盪與變遷。根據2017年修訂的憲法,總理任期最多8年,而本屆大選也會是帕拉育最後一次競逐總理大位。本文將回顧帕拉育主政年間,所經歷的各種大事記。

泰國即將在今年5月14日迎來國會大選,目前選戰打得火熱,各候選人分別提出不同政見以吸引選票,希望在下屆國會能佔有一席之地,外界也紛紛預測大選是否會為泰國政壇帶來新的風向。本文將回顧泰國在現任總理帕拉育(Prayut Chan-ocha)發動政變後主政期間,所經歷的各種大事記。

泰國政壇大事紀
Photo Credit:關鍵評論網自製
 

2013年,民選的盈拉(Yingluck Shinawatra)政府因為推動赦免法,被懷疑是為兄長塔克辛(前總理)重返政壇鋪路,引起部分民眾不滿,並發起反政府示威運動要求盈拉下台。到了2014年5月,受軍方控制的憲法法庭裁定盈拉涉及一起違法的人事調動案,因此解除她的總理職位,支持者紛紛上街抗議。支持和反政府雙方也在立場不同的活動中產生衝突,泰國局勢陷入動盪。

一片混亂之際,時任泰國皇家陸軍總司令帕拉育(Prayut Chan-ocha)於5月20日宣布全國戒嚴,最終於5月22日透過電視向全國宣布接管政權,強行推翻盈拉政府並終止憲法,同時成立國家和平秩序維護委員會(National Council for Peace and Order,以下簡稱維和委員會),泰國眾議院、參議院先後也遭軍方解散。維和委員會則在7月23日頒布《2014年臨時憲法》,初步建立了政變後的國家立法與內閣雛型。

2014年8月25日,拉瑪九世(Rama IX)蒲美蓬(Phumiphon Adunyadet)正式任命帕拉育為泰國第29任總理,他也是首位發動政變後獲任總理職位的軍人領袖。此次政變為泰國自1932年結束君主制以來,第12次的軍事政變。

2015年初,泰國國會以涉嫌在「大米瀆職案」中失職及貪汙對前總理盈拉發動彈劾,隨後於國會投票高票通過,並勒令盈拉5年內不得重返泰國政壇。同年,軍政府4月1日宣布結束為期近一年的戒嚴。

2016年10月13日,在位70年的拉瑪九世蒲美蓬以高齡88歲逝世,王儲哇集拉隆功(Mahawachiralongkon Bodinthrathepphayawarangkun)理應即刻繼承王位,但長期旅居德國的哇集拉隆功透過帕拉育表示將與民眾一同悼念先王,因此希望推遲繼任,期間由樞密院主席、前總理普瑞姆.廷素拉暖(Prem Tinsulanonda)暫時出任攝政王,以穩定政局。直至12月1日,哇集拉隆功正式繼任為拉瑪十世(Rama X),為帕拉育任期內第二位君主。

2017年4月6日,哇集拉隆功簽署並頒布《2017年泰國憲法》,起草該部憲法的維和委員會隨之解散。新憲法除了是1932年君主立憲以來的第20部被頒布的憲法,其中也規定總理的最高任期為8年,而總理的推選必須透過參議院與眾議院兩院一起進行投票,包含參議院的250席代表,以及眾議院的500席代表,兩院合計共750席代表,代表著當選總理至少要獲得375席代表才有機會,但參議院的250席全數由軍方指派,因此新憲法直接鞏固了軍方在國會佔有的絕對優勢,並提高其餘政黨挑戰競選總理一職的門檻。此外,泰國最高法院也於同年9月27日宣判已流亡海外的前總理盈拉因「大米瀆職案」,處5年有期徒刑。

2019年,泰國迎來政變後首次全國大選,此次大選首次實施2017年憲法引入的新投票制度。3月26日全國投票後,經過漫長的驗票程序,泰國中央選舉委員會最終於5月28日宣布選舉結果,該次選舉共有26個政黨進入眾議院,包含為泰黨(Phak Phuea Thai Party)137席、公民力量黨(Palang Pracharath Party)116席、未來前進黨(Future Forward Party)81席、民主黨(Phak Prachathipat Party)53席、泰自豪黨(Bhumjaithai Party)51席,此外還有21個政黨獲得1至10席不等。6月5日,眾議院與軍方指派席位的參議院共747席進行總理投票,黨籍為公民力量黨的帕拉育以500票高票續任泰國第30任總理 。

2020年2月21日,在前一年選舉中表現亮眼、廣受年輕人喜愛的新進政黨未來前進黨,遭泰國憲法法庭判定違反政治獻金相關法律並勒令解散,黨魁塔納通(Thanathon Chuengrungrueangkit)也遭禁止參政10年,引發了全泰國的抗爭運動。學生為此次抗爭的主要參與者,抗爭者向軍政府提出三項訴求,包含要求總理帕拉育下台、修訂軍人主導制定的憲法以及王室改革。面對民眾的訴求,軍政府以各種方式強力在街頭驅離抗議者,其中不少學運領袖及參與民眾遭當局以《刑法》第112條「冒犯君主罪」等罪名起訴。至2021年6月,該場抗爭運動前後總共爆發四波規模較大的示威遊行,時至今日,仍有零星的抗議事件。

GettyImages-1229820908
Photo Credit:GettyImages
2020年,泰國發生近年規模最大的民眾示威運動。

從2014年算起,帕拉育的總理任期於2022年8月24日屆滿8年,已達《2017年泰國憲法》中規定的最高任期,反對黨提出請願要求帕拉育下台,憲法法庭於24日接受請願並暫停帕拉育的總理職務,暫停期間由副總理巴威(Prawit Wongsuwan)擔任臨時總理。時隔一個月後,憲法法庭於9月30日宣布帕拉育的任期從2017年開始計算,因此恢復他到2023年前的總理職位;但若2023年國會大選後仍是帕拉育當選,他的任期便只能到2025年。

本屆國會由2019年選舉產出,會期依法到2023年3月23日,但帕拉育於今年3月20日提前解散國會,讓各政黨有充足時間準備大選,選委員會隨後宣布今年5月14日為大選投票日。本次備受關注的參選總理人選分別有2022年底加入團結建國黨(United Thai Nation)的總理帕拉育、公民力量黨的巴威(Prawit Wongsuwan,現任副總理)、泰自豪黨的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現任衛生部長)、民主黨的林明利(Jurin Laksanawisit) 、為泰黨的貝東丹(Paethongtarn Shinawatra)、前進黨代表皮塔(Pita Limjaroenrat)等人,被視作守舊派與改革派的競爭,選舉後的泰國政壇是否會帶來新的氣象或是延續過往的保守路線,外界將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歐穎慈
核稿編輯:杜晉軒

專題下則文章:

泰國國會大選的「頭銜與階級文化」:候選人有軍階是加分,已婚與未婚也需明確區分



2023泰國國會大選:

泰國國會大選投票日將於2023年5月14日舉行,這也是泰國現任總理帕拉育最後一次競選總理,而其他受矚目的競爭對手,還包括現任副總理巴威、前總理塔克辛之女貝東丹。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