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將人拯救出海洛因成癮泥沼,禁藥大麻、LSD、迷幻蘑菇可能有奇效

2017/03/23 ,

評論

東邪黃藥師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com
東邪黃藥師

東邪黃藥師

「利器越強大,如果使用不當,損壞可能性也越大。啟靈藥被濫用,對醫學或人類來說都是巨大損失。」—LSD發明者霍夫曼博士(1996)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上個月發表於《精神藥理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非法迷幻藥如LSD和迷幻蘑菇(Psilocybin)的體驗與降低鴉片類藥物濫用與依賴的風險有關。

人們對於鴉片類藥物的成癮與依賴在世界各國都是一個嚴肅的問題,非法藥物如海洛因固然能讓人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但像是如維柯丁(Vicodin)與可待因酮(Oxycodone)等合法的鴉片類處方止痛藥,卻也會讓人在未必自願的情況下跌入成癮深淵,甚至因此喪命。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目前全球約有1,350萬人服用鴉片類藥物,其中有920萬人都是使用海洛因。海洛因注射者時常面臨著用藥過量致死的風險,且由於海洛因通常用於注射,所以具有高度愛滋病毒和肝炎傳播風險,易言之,海洛因的使用已經在許多國家造成廣泛的健康和社會問題。

因此在許多國家,大多數需要尋求醫療協助的重度成癮者都是受鴉片類藥物之苦,每年約有69,000人死於鴉片類藥物過量,約有1,500萬人依賴鴉片類藥物,雖然其中大多數人都是使用非法種植和製造的海洛因,但也有越來越多人對合法的鴉片類處方藥成癮。

據了解,約有200萬美國人有鴉片類處方止痛藥成癮問題,在1999到2014年間,就有超過16萬美國人死於鴉片類處方藥過量,這些悲劇的典型受害者包括窮人、白人與單身者。這些合法的鴉片類藥物一般透過抑制呼吸系統致人於死,若是大量攝取或將標準劑量與酒精、抗焦慮藥或安眠藥混用,都有可能會讓人呼吸停止並失去意識。

事實上,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去年就曾發布了指導方針,告誡醫師在向非癌症患者開出鴉片類藥物時必須加強警惕。雖然更嚴謹的開藥是必要的,但此舉也導致了計畫外的傷害。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病患的鴉片類處方藥供給被切斷,進而轉向藥效強、便宜、且容易取得的海洛因,造成了更嚴重的濫用問題。美國一項關於藥物使用和健康的全國調查就顯示,五個海洛因使用者中有四個是從鴉片類止痛藥發展而來,這數字或許比大多數人所知的更為驚人。

在台灣,鴉片類藥物也是我國最嚴重的濫用問題,根據衛生福利部104年藥物濫用案件暨檢驗統計資料分析結果顯示,該年通報個案藥物濫用之品項排名以海洛因的12,334人最多,占通報總人次的50.3%,其中美沙冬、配西汀、可待因、特拉嗎竇等合法的鴉片類處方藥物也都在藥物濫用個案前十四項排行裡。

螢幕快照_2016-11-03_下午3_12_09

目前台灣對於海洛因成癮患者最常見的治療方式是「替代療法」,也就是讓患者靠著如美沙冬等替代藥物逐步緩和戒斷症狀,漸漸停止海洛因的使用。但就如同一般鴉片類藥物一樣,美沙冬連續服用就會上癮,突然停用身體也會不舒服出現戒斷症狀,雖然隨著病況進展可與醫師討論開始逐漸減量,但減量過程仍是長期抗戰,且有些人確實是需要一輩子服用的。

因此,世界各國的學者專家一直以來也都積極研究替代療法以外的其他成癮治療可能性,近期就有一項令人振奮的研究問世,上個月發表於《精神藥理學》期刊(Journal of Psychopharmacology )上的一項研究就指出,非法迷幻藥如LSD和迷幻蘑菇(Psilocybin)的體驗與降低鴉片類藥物濫用與依賴的風險有關。

這項研究是基於美國全國藥物使用和健康調查(NSDUH)6年來的數據(每年調查7萬人),研究人員分析了44,000名鴉片類藥物使用者的數據,這些患者在2008年至2013年間完成了全國藥物使用和健康調查,且控制了教育和收入水平等社會經濟因素。

科學家發現,那些過去一年來有使用過LSD、迷幻蘑菇、死藤水(Ayahuasca)和伊博格鹼(Ibogaine)等迷幻藥的人對鴉片類藥物依賴的風險降低27%,濫用的風險甚至降低了40%。值得留意的是,大麻使用也與降低55%鴉片類藥物的濫用風險相關,除此之外,沒有其他非法藥物與降低鴉片類藥物依賴或濫用的風險有關,有些甚至可能造成更高的風險。

雖然研究結果不能證明迷幻藥使用與降低鴉片類藥物濫用、依賴風險具因果效應,但很顯然地,迷幻藥體驗與減少鴉片類藥物危害的顯著相關性似乎值得進一步深入探究。

作者在結論中就表示,迷幻藥使用和鴉片類藥物濫用之間的關聯是「普遍且重要的」,而迷幻體驗與鴉片類藥物成癮患者的正向心理特徵有關,並與先前研究報告所提出「將迷幻藥用於物質使用障礙治療」的建議是一致的。

或許會有人質疑,拿另一種「毒品」來替代,真的算戒除「毒癮」嗎?但根據2010年發表在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nt)上的一篇報告,分析了20種世界上最流行的藥物,並為每種藥物「對於自己和他人的傷害性」評級。其中LSD、迷幻蘑菇等非法藥物不只毫無成癮性,對使用者本身的傷害性也頗低,低於菸酒更遠低於大麻,對他人的傷害性更幾近於零。

drug+rank
Photo Credit:Prof. David Nutt

事實上,將迷幻藥用於醫療並不是科學家近年來才有的想法,早在60年代時美國精神病協會就召開過以LSD為主題的研討會,美國政府甚至挹注了數百萬美元在涉及千餘名參與者的百餘項LSD相關研究中。當時迷幻蘑菇、LSD這類精神藥物被用在針對酒精成癮者、強迫症、憂鬱症所進行的多項實驗中,研究結果堪稱一片光明。

但當這些藥物迅速滲透至社會各階層,並從實驗室擴散到反主流文化圈裡,甚至摧化了反政府、反戰的浪潮時,嚇得美國政府立即發動「藥物戰爭」(War On Drugs),1970年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決定正式將大多數的精神藥物列入管制,禁止其用於任何用途,所有相關研究都因此停擺。

直到近年來學術風氣轉趨自由,才有科學家重新投入迷幻藥的研究,並發現迷幻蘑菇及LSD極可能具有幫助人戒除菸癮酒癮的潛力,且甚至能拯救癌症病患的心靈健康,除了有效減輕焦慮與抑鬱之外,更讓他們找到活下去的意義與動力。

當然,這些非法的迷幻藥也不是毫無風險,但研究人員指出,當在謹慎控制的情況使用時,比如適當的環境和心理狀態下,對於迷幻藥產生不良反應的風險相對較低,且與一般大眾認知的迷思相反,服用LSD和或其他類似迷幻藥與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增加無關。

而如前所述,目前在美國聯邦政府層級仍屬一級管制藥物(無醫療用途且具高度濫用風險)的大麻也可能是解決鴉片類藥物成癮問題的有效工具。但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川普內閣的司法部長賽辛斯(Jeff Sessions)日前不但預告將加強對於大麻的相關執法,更對於大麻可以用於治療鴉片類藥物濫用的說法提出質疑,他表示,這種為大麻提出的絕望辯護企圖闡述大麻無害甚至有其好處,「我懷疑這是真的,也許科學會證明我錯了」。

而科學不只能證明他的說法是錯的,更顯示出賽辛斯的無知與無能。今年年初,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院(NASEM)一個由16位醫學專家所組成的團隊分析了超過一萬份關於大麻的研究報告,並在結論中指出大麻有「確鑿的證據」可以有效減輕成人慢性疼痛的困擾。

事實上,目前美國有許多患者都藉由大麻來緩解疼痛,有證據顯示這遏止了他們對鴉片類處方止痛藥的依賴,不只如此,科學家也發現,在1999年至2010年間,醫療用大麻合法的州,其鴉片類藥物過量致死的案例較醫用大麻不合法的州少了約25%。且醫療用大麻合法的效果似乎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長,在通過合法後過量致死的案例逐年減少,這或許正意味有更多因鴉片類藥物成癮而受苦的生命因為大麻而得到拯救。

因此,若國家將美沙冬作為鴉片類藥物成癮的替代治療方式,那麼我們就沒有理由將這些具有高度醫療潛力的非法藥物拒於門外,並將這類藥物的使用者視為罪犯並將其關在監獄中,政府甚至應該積極地動用醫療及學術資源研究這些非法藥物,並設法幫助更多人。

而當所謂的「毒癮」,竟然可能用法律上及一般人口中的「毒品」(如大麻、LSD、迷幻蘑菇等)來戒除,且該「毒品」生理成癮性、傷害性極低,除了改善成癮者的生活品質之外,更能將藥物依賴者拯救出泥沼,在這種奇妙的情況在科學中有可能成立時,或許人們才願意去思考所謂「毒品」這個詞彙的正確性及適切性。

也只有當我們建構出對「藥物」這個詞的正確認知,並撇除一切對於「毒品」這個詞近乎反射式的激憤、先入為主的想像及預設立場時,才能更加明白不是所有「毒品」都一定會毒害人身心,也不是所有「藥物」都是有益健康的,如此一來,這個社會的藥物及物質濫用問題才有可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專題下則文章:

一場「令人飄飄然」的社會運動:川普就職後美國大麻政策的轉變與角力



4/20國際大麻日:不美化、不恐嚇,透過科學來重新認識大麻: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4月20日,今天對你來說有什麼意義呢?其實,對許多人來說,每年的4月20日是「國際大麻日」,在這一天,世界各地的大麻支持者會相聚在一起抽大麻,以示慶祝與支持大麻合法化之意。今年(2017)的國際大麻日相信是有史以來最多人響應的一次,因為除了大家耳熟能詳,早就解禁大麻的美國許多州及荷蘭之外,近一年來又多了德國、澳洲、加拿大、烏拉圭、南非、阿根廷等國將陸續開放民眾合法或以醫療目的使用大麻,儼然成為一股席捲全球的「綠色風潮」。不過,在台灣,大麻仍被視為「二級毒品」,對於全球各國都開始關注大麻的這個趨勢,我國衛福部僅在去年底回應表示:「參酌目前亞洲其他國家均未開放醫療使用之情形,爰不考慮大麻開放醫藥使用。」如此與國際趨勢背道而馳的立場,不禁讓人質疑,究竟大麻的爭議何在?它到底有哪些好處或壞處?台灣政府以什麼理由來反對開放大麻?這些理由有說服力嗎?在這一系列的特別報導中,我們將盡可能回答以上這些問題,並透過最新的科學研究帶你來重新認識大麻,讓我們繼續往下看吧!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