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強調「引發學生學習動機」這件事情在訪談過程中不斷被提到。嚴天浩自己承認他們拍的影片都不是讓學生一下子成績就能進步。「我們的影片不可能看完就考上台大,」他說,「但我們相信這才是教育該有的樣子。」
第一屆的未來大人物中,有不少是投入在教育這塊,嚴天浩創辦的LIS線上教學平台看起來跟均一教育平台的影片式教學有點類似,那為什麼不投入均一就好,而要自己打造一個新的平台呢?
「因為我不聰明,所以我懂這些不聰明小朋友問題在哪裡。」嚴天浩很堅定的說。
採訪的時間是一個週一下雨的晚上,因為嚴天浩還在服替代役,十月才退伍,所以我們約在下班後,台北車站附近一間咖啡館。他還帶了兩位正在一起打拼的夥伴前來。趕到的時候,三個年輕人還坐在戶外區等我們,「因為裡面不能吃外食」嚴天浩笑著說。一進去,其中一位夥伴在旁邊就先架起了攝影機,「做記錄用,之後可能可以用到」現在就讀政大資管所的黃泓銘看著嚴天浩笑笑的說。
相較於其他已經有點成果的教學平台或計畫,LIS線上教育平台現在的Youtube頻道上僅公開了55支影片,裡面點閱最高的是要募資用的概念影片大約將近4000人點閱,甚至後來在FlyingV上的募資計畫,也僅達成了44.3%,怎麼看起來,都不是很令人興奮的成果,但是對於此,嚴天浩卻看得很開。
「FlyingV之後我們去找孩子的書屋的陳爸,他建議我們重寫教材,做更多的修正,那讓我們知道,還不是那麼多人可以接受我們影片是可以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嚴天浩淡淡的說。
嚴天浩雖然才大學畢業沒多久,但是他從小到大就已經經歷了三次台灣教育資源有很大落差的感受。第一次是國二轉學到台北時,本來國一隨便念都前五名,但轉學後第一次段考卻考了二十名。後來努力念書,自嘲因為運氣不錯才考上了公立的百齡高中,在高中時期,想要花很多時間參加課外活動,卻發現自己想參加的活動都是在建中、成功這些學校才有辦,於是第二次發現了教育資源的落差。
第三次是大學考上成大,在學校裏面再次體會教育落差,只是這次是站在擁有的一方,所以當大學發現有天使金計畫時,就決定要以教育改變的方式去申請,也順利了加入102年度天使金創業計畫,拿到了2萬元的補助。
教學不能只是把知識放到網路上
為什麼網路上已經有均一、有可汗學院,但還是選擇用拍攝教學影片的方式進行?嚴天浩說他曾經教過一個台南後甲國中的小女生,教她國三的自然課程時,最後一直學不會的原因竟然是卡在國一的數學概念交叉相乘。那時候他一週只有一堂課,所以他讓學生先去看均一翻譯的影片,但是每一週她都說老師我沒看,我不會我不想看,「你會發現一件事,如果教學只是單純把知識放在上面,是沒有小朋友會看的。」
嚴天浩說他回想起自己學自然的情況,希望動手做,所以會帶著家教學生去廁所驗證大氣壓力,或是帶學生出去騎腳踏車看位移、看輪軸踩踏,所以開始覺得「是不是可以讓台灣的教育或教學影片是引發學生學習動機為主?」
於是他們希望LIS線上教學平台跟均一或是可汗學院有一點會很不一樣,他們強調不要出現黑板或電子白板,重點是要引發學習動機,而不是教會考試,所以在他們現在的影片上,會看到有趣的動畫;在他們去服務教育的影片中,會有一群大男生好像在演戲一樣教小朋友什麼是慣性。從小朋友在底下看著哈哈大笑的情況看來,他們的確是做到了吸引小朋友的第一步。
但這點也讓他們在尋找企業贊助的時候很辛苦,因為會被質疑教學影片太簡單,質疑學生沒辦法在考試成績上成長。不過教學就是要讓小朋友先有興趣之後再說,而不是把所有重點統整都一次給你,可是這點社會卻很難接受。

還要出外景拍攝 Photo Credit: 嚴天浩提供
這是一個漫長的改變
強調「引發學生學習動機」這件事情在訪談過程中不斷被提到。嚴天浩自己承認他們拍的影片都不是讓學生一下子成績就能進步。「我們的影片不可能看完就考上台大,」他說,「但我們相信這才是教育該有的樣子。」LIS想要引發學生好奇心,讓學生對於一件事情感到好奇,就像小時候我們會對所有的事情追問大人為什麼。
所以他們希望的是一個長期的計畫,把所有的課程重新寫過,把LIS打造一個完整的教學平台,有影片,有題目測驗,有系統監看學生學習進度。希望花三到五年讓大家發現另外一種學習方式,原來其實自然、國文、閱讀是可以這樣學。
目前整個LIS線上教育平台已經成立協會運作,有三個全職員工,有三個還在學校念書,另外還有一個兼職員工。而靠這樣的人力運作,單單要錄完所有的自然課程他們估計就要花上三到四年,預計大概要拍上每部大約片長7分鐘的影片,總共要拍上150-200部。這些影片不像是傳統教學影片,比較像是節目,透過攝影、動畫、口語教學綜合在一起,每一支影片都需要有一組人在製作。

拍攝一個影片要花多功夫 Photo Credit: 嚴天浩提供

夥伴是很重要的。 Photo Credit: 嚴天浩提供
除了內部的夥伴之外,他們還希望可以透過群眾募資的方式來「徵人」,只是這不是募資金,而是募老師、募教法,希望老師有很棒、很有趣的教法,能夠放到他們的平台上,讓他們製作出影片。
談到入選未來大人物能夠給其他迷惘或猶豫的年輕人有什麼啟發時,嚴天浩說:「我沒有錢、沒有權,我什麼都沒有,但當我想要做一件事情,全世界都會來救我。過程很痛苦,受到很多批評,很難受,但關鍵在於堅持下去。」
他的國中同學黃泓銘則說嚴天浩是個很瘋狂的人,國中考完基測之後就把書本帶去學校,然後拿來烤雞腿。環島過兩次,爬過雪霸,就是一個很衝的人。
而另外一個國中同學,畢業自政大中文系、剛剛當完實習老師的陳儷文也是這樣覺得:「他是標準教育體制外的人,我們都沒有想過他會考上成功大學,他的成長歷程和想法很天馬行空,有些是我們體制內的人不會去做的。我們常常會對於他提的點子想說,這真的可以行嗎?但他很神奇的地方是,他就是會吸引我們周圍這些不敢做的人一起跳下去。」
「這個活動是未來大人物,我想我們就是期待跟著他,能夠看到怎麼樣的未來吧。」陳儷文笑著說。
核稿編輯:鄭少凡
專題下則文章:
【未來大人物】胡庭碩的共好創新實驗:選擇在哪裡習慣是件浪漫的事,而你要選擇什麼樣的生活?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