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陸子均是泛科學的靈魂人物、主編兼泛科知識媒體副總監。
以下這張圖乍看之下,會以為是政府推出的買房優惠或是某建案祭出行銷,在房價高漲的現在,需要買房的年輕人都會想點進去看看有什麼好康的。

Photo Credit: PanSci科學新聞網

Photo Credit: PanSci 科學新聞網
但這不是在賣房子,而是科學新聞報導,報導中告訴大家海生館發起活動,希望大眾將寄居蟹的殼還給牠們,讓牠們有個自己的家。
原本是個枯燥的科學新聞,在有趣的包裝下,本來不關心寄居蟹的人也被吸引。而這創意,就是泛科學的靈魂人物、主編兼泛科知識媒體副總監陸子鈞的神來之筆。
陸子鈞的科普之路
陸子鈞現年28歲,是貨真價實的科學愛好者,他是東海大學生物系、台大昆蟲所碩士畢業,一談起科學,就會忍不住滔滔不絕地分享科學新知。而會對科學那麼感興趣,是在高中上生物課時,發現小候時候許多對自然、生物的疑問都可在這門課中獲得解答,雖然數學很爛,還是在高一升高二選組別時,毅然決然選了三類組。
大學時,因分數的關係選了東海生物系,東海生物系偏傳統,傾向學習基礎知識,對做科普很有幫助。後來研究所念的是台大昆蟲所,在研究所他學到了如何找需要的知識,以及用科學思維剖析知識,但他發現自己不適合做研究。
雖然如此,一位很會做研究的學長卻啟發他從事網路科普知識的傳播,這位學長是個典型的科學家,非常穩定地做著枯燥的科學研究,每天忙於研究之餘還會固定看國外的科學新聞,於是陸子鈞也跟著閱讀,驚訝地發現國內的科學新聞品質差國外太多,他很幾位同學就成立臉書社團,開始翻譯國際科學新聞。
2011年、研究所期間,他被邀去擔任傳統紙、媒科普雜誌BBC Knowledge的編譯,所以他很瞭解紙本科普的生態,也瞭解他們想數位化的渴望。
期間他接觸了泛科學,一開始是以專欄作者和泛科學合作、翻譯國外科學新聞。當時泛科學只有鄭國威一位編輯和一位助理編輯,都不是科學背景出身的,陸子鈞希望能夠自己跟讀者分享科學故事,所以跳下來推自己的文章。
後來在泛科學粉絲團人數三千人時正式加入了泛科學團隊,成了挑大樑的主編,總編輯鄭國威負責大方向,而陸子鈞就負責操作每日的運作。

泛科學團隊。誠品《提案》提供。
跨域學習行銷手法用在普及科學
在網路新媒體領域裡從事科普,台灣只有泛科學在做,但是科普題材,時常也會和其他傳統科普媒體重複,不過陸子鈞強調,他跟別人不一樣的是:會用行銷手法讓更多人看到內容。泛科學總編輯鄭國威表示:「他(陸子鈞)同時擁有科學人的縝密,以及對數據的敏感性,同時也懂的用最流行的社群媒體擬定如何將嚴肅的科學新聞傳播出去。」
陸子鈞認為,現有在做科普的媒體,在行銷上並不到位,不足以模仿,所以他自行去學習不同產業的行銷手法,比如賣衣服、瘦身的產業,並歸納出有效的網路行銷做法,再惕除容易引起爭議之處,這就成了他獨門普及科學新聞的方法。
比如文中一開始提到的用「青年成家方案」來包裝寄居蟹保育,就是很成功的例子,陸子鈞解釋:「我們讀者群很符合會關心青年成家方案的族群,一來他們是社會新鮮人,需要買房,二來他們是知青,關心居住正義。」
在美麗灣爭議很大時,讀者一看到這圖,就會以為又有建案推出,趕進點進來關心,結果主辦單位跟陸子鈞說,收到的寄居蟹殼很多,顯示這手法確實很有效。
或是用「正妹牌」,大家都愛看正妹,但只有正妹就會淪為腦殘新聞,有真材實料的內容加上正妹,那就有傳播的效果,陸子鈞解釋:「比如我去採訪一個正妹科學家,報導還是詳細講述她的研究發現,當然她的研究必須有一定的重要性,才會去採訪他。」如此一來,不用刻意突出「正妹」,只是詳實的報導加上照片,就會有正妹傳播的效果。
另外,陸子鈞對臉書演算法都會花心力研究,所以在臉書不斷改演算法、各媒體小編都哀鴻遍野的情況下,泛科學的臉書還能不斷成長,他在泛科學臉書粉絲團三千人時加入,約三年的時間,目前泛科學的臉書人數已破20萬人。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曾任科學新聞網站「科景」總編輯的Gene NG,同時也是泛科學的作者群之一,他回憶起泛科學粉絲團5萬人的時候,他曾向陸子鈞潑冷水說:「才5萬人而已,朱學恆的粉絲團有15萬人(當時),你們影響力不如人家,可是你們討論的主題又比朱學恆還紮實…」但沒想到轉眼間粉絲已超過20萬人,讓Gene非常佩服:「泛科學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為陸子鈞非常懂的社群網站的經營。」
據Gene的觀察,陸子鈞很能抓住網路熱門話題,並向作者邀請相關話題的稿件搭上討論的風潮,一般科普界對時事不敏感,因為科學家專注的是普事性的科學研究,對紅及一時的話題不太會注意,他笑著說:「連《格雷的五十道陰影》都可以激發出好幾篇科普文章,看到一個時事問題可以很快的回應,這是以前搞科普反應比較遲鈍的地方。」
打擊進擊的偽科學

Photo Credit: 泛科學臉書
在內容農場文章充斥網路、而主流媒體內容農場化的媒體環境下,讀者常被餵食許多聳動的科學新聞,但這些新聞很多都是未經查證的偽科學,陸子鈞在一次演講中,用時下熱門漫畫《進擊的巨人》比喻,偽科學新聞就是進擊的巨人,而他與泛科學夥伴們就是偵察兵軍團,專門打擊巨人。
泛科學打擊偽科學巨人的力量越來越強,漸漸的有很強的社會影響力,2013年1月,一位宗教人士巴登洛德大在主流媒體大買廣告,表示用科學儀器證實自己頭頂,開頂成聖自命為「法王」,泛科學的作者、腦部照影專家寫了一篇文章說明腦部照射的真實情況,此篇文章被公視轉載,其信徒不滿動員包圍公視,「這是我們第一次知道我們寫得東西真的會嚇到人,這件事還滿激勵我們繼續對偽科學提出指正,」陸子鈞生動地說。
另一個打擊偽科學的例子是,前陣子海洋深層水這假議題被明顯炒熱,泛科學引海洋深層水最新的論文寫了一篇打臉文後,一下子就被大量轉載,後來還被相關廠商來電關切。由於科學證據支持,泛科學堅持不撤文。陸子鈞高興的說:「這件事證明(偽科學)他們會怕,(我們的指正)很有效。」
展望未來,陸子鈞希望五年後能成為「媒體巨獸的馴獸師」,在五年後他期待在談論社群媒體時,他會是其中一位重要的人,鄭國威則表示,陸子鈞現在還年輕,還有很多技能必須得靠經驗累積,像是管理、談判能力,他期待陸子鈞能持續成長。
等不及和未來大人物一起挑戰夢想的極限嗎?
全台30位30歲以下,橫跨教育、公益、科技、創業等領域最值得期待的年輕人,要和你一起發光發熱!
不能錯過的舞台就在這裡→3/29 未來大人物
核稿編輯:楊士範
專題下則文章:
【未來大人物】毛毛蟲很噁心嗎?蝌蚪老師呂軍逸:「不要讓大人的恐懼,限制了孩子的想像」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