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藉由分享美感教科書計畫的受挫經驗,陳慕天表示,在台灣推動美感教科書,牽動到的單位非常多,他深深體會到,實現夢想必定需要多種資源輔助,因此勉勵年輕人大膽作夢前,別忘了先釐清自身資源的多寡。
國小、國中、高中⋯⋯這10幾年的歲月中,我們似乎總在不斷地讀書。如果有人告訴你,這些教科書可以有另一種樣貌,不但更生動活潑,甚至使人著迷,你相信嗎?
今年3月,2015年未來大人物陳慕天以「美感教科書,可以翻轉台灣教育嗎?」為主題,在台北文創大樓進行教科書再造計畫的經驗分享,以及關於教育環境的意見交流。
美感教科書計畫的終極目標是提升台灣學生的美感價值,透過對教科書的重新設計編排,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養成對「美」的感受力。計畫將在今年邁入第二季,除了提升試用學生人數,課本也將全面涵蓋國語、英文、數學、自然、社會五科,同時更進一步增加與南一出版社的合作。
作為團隊領導人,陳慕天對美感教育有著獨特的見解。「給我們一本課本,我們給孩子一座美術館。」他總是這麼說。
美感不只是性情的陶冶,也是一種國際競爭力
大學時期,陳慕天曾至歐洲參訪設計產業、深入體驗各國文化,包括舞蹈、音樂,也從各種日常設計中看見台灣美感教育的不足,因此回台後決心要做些什麼。
陳慕天提到,許多跨國商業行為,包括產品銷售及品牌行銷,都與「設計」息息相關。他相信視覺設計是一種能牽動情感的溝通方式,也是一種跨國界的語言。他深信,沒有了美感,就等同於失去了這項語言能力。因此,他持續將美感教育「去藝術化」,使大眾體認到所謂「設計」並非只是陶冶性情的過程,更是相當實際的國家競爭力。陳慕天語重心長地說,「大家都在談產業升級,但如果連最基本的視覺都做不好,要怎麼讓產業升級呢?」。
台灣並非沒有好的設計師,而是缺乏能夠「辨認設計好壞」的社會大眾——這項問題即是源自於對美感教育的不重視。然而,對美感的敏銳度並不能夠速成,而是需要整個生活環境的根本性改變,及長期不間斷的培養。「不斷接觸美的事物,才能打磨出好品味」。
陳慕天發現,多數台灣人好幾年才會參訪一次美術館。他表示,現下教育結構告訴我們沒有比考試成績更重要的東西,結果在學生時期,這個最有創造力的人生階段,我們多數人都在看課本。因此,他們決定鎖定一個最不起眼、令人厭煩,學生卻必須每天面對的東西——教科書。
「既然教科書很無聊但每天都要看,美術館很美又離我們太遠,我們就試試把這兩個傢伙結合在一起吧!」他認為,一本課本的製作成本可能比建一棟美術館便宜百倍以上,但它的瀏覽時間卻是美術館的上千倍。他相信,這樣的改變是可以延續的,甚至在10年後,可能會改變一整個世代。
於是他們帶著簡報,花了半年以上的時間拜訪政黨、教授和出版社。雖然多數人認同他們的理念也給予鼓勵,卻認為計劃牽扯到太多利益衝突,難度過高而沒有直接參與。這段時間的拚命帶來了這樣的結果:

再浪漫的事,也要等做出成績才有人理你
經過多方碰壁後,陳慕天等人只好自己著手執行,試著證明給大家看。完全不懂設計、兩手空空的他們拜訪了各個學校,費盡心力後總算找到願意合作的新竹香山大湖國小;也因為有學校願意加入,設計師的合作意願也相對提高,未料預算問題立刻浮上檯面。為了克服金額缺口,他們透過flyingV進行募資,靠著親友支持與些許報導的宣傳效果,計畫總算募集到了26萬元,成功完成第一次發書計畫。
與設計師接洽時,陳慕天總是謹慎小心,試著從枝微末節裡找到對方在乎的環節,進而提高對方合作意願。他們每一個大膽的嘗試背後,都有著詳細的策略。「提案就像打比賽,重點不只是把presentation做超好,而是清楚知道對方到底要什麼。」例如某次他們私下搜尋合作設計師的相關資料,發現對方有位就讀國小的女兒,於是在提案過程中,多強調教育的價值。
陳慕天笑著表示,整個計畫簡直就像在玩電玩遊戲,「像在破關,你拿到一瓶魔藥,就可以再執行下一個挑戰。」
發書期間拍攝的紀實影片引起廣大迴響,也陸續吸引更多媒體爭相報導。有了媒體的關注,教育部與出版社開始對他們這個三人團隊產生興趣,並主動提出會面邀約。最後,陳慕天等人和康軒出版社簽訂內容授權合作契約,才安心地大幅拓展美感教科書計畫的規模;同時獲得教育部藝術司以及曾成德教授的協助,陸續與政府展開幾次會議。
陳慕天強調,社會是非常現實的,不是只做浪漫的事就會吸引到人,因為多數人只關心自己的事,講得再美好也沒辦法說服別人,「成功的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能力拿出成績單給別人看」。
大家都不想當壞人,只是「立場」使大家動彈不得
美感教科書團隊曾和教育部進行多次討論,也與幾位立委交換意見。隨著計劃慢慢推進,他也逐漸對整個生態擁有更多了解。陳慕天發現,所謂的「教科書」並不是想像中這麼單純的事,其中摻雜了各方立場的拉扯,「很多時候,當權者並不是不想做,只是一但為了某群人做了某件事,很可能會得罪另一群擁有截然不同觀點的人」。
然而面對這種困境,我們卻不能單純責怪任何一方。「出版社不壞、教育部不壞,立委也不壞。事實上,沒有人想當壞人」陳慕天說,「大家都想做好自己的事,沒想到卻被結構性問題卡成一團。」
推動美感教育,要的不只是爭取特定人士的支持,而是要改變社會整體的價值認同,進而使眾人的立場趨於一致。比起透過謾罵與輿論去「強迫」他人做什麼,陳慕天更傾向給予具體建議和「鼓勵」。也因此,他們不斷和大眾溝通,從未放棄。
跨領域思考:除了「美」更要「不一樣」
陳慕天表示,美感教科書計畫是一個不斷突破的過程。走到第二季,他除了提供精細的知識外,也努力帶領學生作跨領域思考。因為這個計畫並非只是將課本重新排版得更美,而是嘗試加入另類的元素,顛覆大眾對課本的想像。
例如,設計師方序中在數學課本內加入「變形」的概念,讓內頁可以被誇張地展開,提供更清晰的範例;設計師陳永基在英文課本也結合擴增實境,師生用手機掃描後會跳出如魔術方塊的填字遊戲,協助學生背誦生字;此外,他們也在課本中加入夾頁,讓師生標記課程進度,使學習更有效率。
他強調,這些設計的目的,是給予教育體系一些新鮮的刺激。「有些設計在一般書市很常見,但在教科書產業並不流行。因此和老師交流後他們會發現『哇!原來課本也可以這樣做!』」。
台灣教育將各領域清楚劃分,雖讓知識能更有系統性地傳播,卻也造成學生思考僵化,加深對不同領域的不了解。陳慕天苦笑:「像我念理組的,班上常常會開玩笑,覺得數理念不好才去文組。念理工的覺得理工最重要,念文的覺得文才最重要,但其實真實社會中,這兩邊怎麼可能不合作?」
陳慕天認為,想在單一領域內有所創新很困難,但如果能結合不同領域的思考模式,就非常有機會。思考邏輯也許很難完全融入教育體系,但如何促進產學之間的對話,是政府必須面對的課題。
相信你可以改變社會,但在這之前,請確保自己擁有足夠資源
在交換學生期間他觀察到,儘管中國大陸學生擁有強大的實作能力與創造力,但社會卻瀰漫著不信任的氣氛,大眾相當害怕受騙。缺少互信合作的社會中,個人想自發性推動某些事情相對困難,變成一切的社會改革只能仰賴政府。但在台灣,這樣的改變卻有可能發生,因為台灣年輕人們願意相信社會擁有改變的可能性。
最後,陳慕天表示,儘管有多次創業經驗,他仍對「創業」這件事持保守態度,因為社會並不公平,每個人天生的環境背景不同。「如果有位小孩跟我說他想成為滑板選手,如果他家境很好,我會叫他立刻去追求夢想吧;如果他家境不好,我可能會先送他一個滑板,然後建議他先好好念書,但莫忘初衷,等有了足夠資源再去實踐你的滑板夢。」
因為要實現夢想,必定需要多種資源輔助,不論是金錢、學歷或人脈等,而擁有多少資源,也象徵著我們擁有多少可能性。他舉例,交大的文憑使他能沒有後顧之憂地追尋理想,即使是失敗或遭受挫折也不致潦倒。他強調,他相信台灣年輕人非常有潛力,但追求夢想前先必須確保自己擁有相對資源,才能將潛力發揮極大化。
想做很有影響力的事,同時必須養活自己,不然走到最後,我們的夢想都不可能會被這個社會接受。
延伸閱讀:
前往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新網站,認識更多未來大人物。
追蹤 未來大人物臉書專頁,接收最新文章。
責任編輯:吳冠言
核稿編輯:李牧宜
專題下則文章:
【未來大人物】站在「數學無用論」的另一側:賴以威將數學從生硬的黑板上抓下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