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輸入一行指令產生一張圖,真的稱得上是「藝術」嗎?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知道AI是如何將文字轉變為圖像,而藝術也不只是「美」,藝術還包含創作者的理念、創作者的技術能力,更重要的是必須得到社會認同。
2022年9月,傑森.艾倫(Jason Allen)的Midjourney畫作《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獲得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數位藝術類首獎,開啟了「AI生成圖像是不是藝術」的討論。
輸入「/imagine」和提示字(prompt),幾秒內AI就能幫你產出四張圖,這般創作模式顛覆了大眾對於繪畫的既有想像,不須要拿起畫筆從草圖開始勾勒,不須歲月累積的繪畫硬實力,也不再須要花費大量時間完成作品。
然而,輸入一行指令產生一張圖,真的稱得上是藝術嗎?我們又該如何解讀AI生成圖像的價值呢?
AI如何將文字轉換為圖像?
在評價AI生成作品是不是藝術之前,必須先了解AI究竟是如何藉由使用者的提示字產生圖像。
「文字轉圖像」最基礎的概念是,將提示字轉換為文字編碼,文字編碼再轉換成圖像編碼,最後再將圖像編碼解碼形成圖像。而AI繪圖工具的核心技術就在文字轉圖像過程中所使用的演算模型;以Dalle-E2為例,Dalle-E2分別運用CLIP(Contrastive Language - Image Pre-training)及Diffusion。
透過CLIP處理自然語言,Dalle-E2能夠理解文字與圖像之間的相關程度(不是一段文字、一張照片的對應關係),當使用者輸入「宮崎駿」時,模型能將文字對應到與「宮崎駿」相關性較高的宮崎駿圖像;透過Diffusion解碼生成圖像,Dalle-E2能避免直接輸出資料庫中既有的「宮崎駿」圖像,產生與宮崎駿「風格」類似的結果。
「輸入一行指令產生一張圖,這叫藝術嗎?」擁有六個月Midjourney使用經驗的玩家李怡志懷疑。
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副教授陳秉訓則表示,AI只是依照模型與資料庫內容進行運算,沒有創造、不是創作。國立政治大學人工智慧與數位教育中心研究員吳致勳補充,AI的優勢在於仿作、模擬風格,或是更有效率地融合不同藝術家的風格,但仍缺少「從無到有」的創造性價值,「沒有前人的基礎、AI沒有學習的內容,一切都是空談。」

AI圖像創作者、玩家:創作理念成就AI生成圖像的藝術性
李怡志不認為透過AI直接產出的作品能稱為創作,除非是進一步地將AI生成圖像反覆進行修改與調整,才能慢慢展現出創作者的理念與作品的藝術性,「否則就只是出圖而已。」
藝術大學出身的設計師/AI圖像溝通師林自庠認為,「思想」、「技術」、「美」是構成藝術的要素,任何人透過AI都可以隨意輸入提示字而產出美的內容,但如果缺乏想透過畫面傳達給其他人的思想、沒有了解哪些提示字能夠更好呈現畫面的技術,那麼就稱不上是藝術。
李怡志補充,藝術是對當時社會進行非常強烈的洞察後產生的呈現方法,AI繪圖工具確實能夠幫助具有藝術概念卻沒有能力完成的人,但就李怡志的觀察,許多Midjourney使用者並沒有思考自己要表達什麼、為什麼如此表達。
AI藝術創作者鳥巢則分享他透過AI工具進行角色IP系列創作的經驗。他能調整角色的服裝、動作、互動關係,也能改變場景、光源光線、鏡頭視角、場面調度等,將自己想像的畫面、編撰好的劇情透過AI繪圖工具一一實現,「我覺得我好像是一個導演,一個成本很低的導演。」
鳥巢認為,創作的價值、藝術的價值在於使人感動,而這是AI創作者、人類藝術家都須要面對的課題。至於如何使人感動?鳥巢強調:「講自己的故事、說自己的文化。」
鳥巢解釋,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成長背景、學經歷與專業,這些都形成個人獨有的特色,也是創作的養分;而盲目跟隨他人的、主流的文化,刻意貼近藝術家的風格,或是複製、模仿他人的作品,並無法形塑創作者的特質,作品也將缺乏特殊性,失去創作的意義。
AI生成圖像的藝術價值有待獲得社會認同
「AI做得出來不代表它會大眾被接受、被大眾使用。」李怡志以AI音樂為例,AI早就可以產生音樂了,但很少人聽、很少人使用,因為音樂欣賞是一種社會化的過程,它必須獲得認可、成為一種文化現象,而AI圖像創作的價值也一樣須獲得社會的認同。
就筆者的觀察,AI圖像的價值尚未在專業藝術領域取得共識,更不用說社會大眾普遍的認可了。
2022年12月,美術產業指標性的數位藝術平台ArtStation首頁被「NO TO AI GENERATED IMAGES」圖片洗版,藝術家們抗議平台混雜專業藝術作品與素人AI作品,欠缺標籤標示與分類分流,「AI正在與敬業的藝術家們競爭ArtStation首頁空間,這個做法簡直令人作嘔。」
一封藝術家寫給ArtStation公開信內容提到:「AI可以產生大師級的作品、可以媲美優秀的藝術家作品,但並不是近期這些大量充斥在網路上的『AI垃圾(AI crap)』。AI的生成速度快到人類無法抗衡,絕對會淹沒ArtStation,藝術家們不希望藝術在AI生成內容的衝擊中迷失。」
ArtStation對此則回應,ArtStation不會禁止AI生成圖像,但正在規劃新版頁面,讓ArtStation使用者能夠控制他們看到的內容與瀏覽ArtStation的方式。
而在國內擁有近八萬人追蹤的臉書粉專「繪畫界心聲」上,近期也有相當多的貼文討論AI生成作品的價值。大多人仍相當重視繪師們、圖像創作者們的原創性以及他們多年養成的繪畫功夫,因而排斥透過AI所產生的視覺內容;也常有作品因線條不夠俐落、角色身體比例不正確等原因而遭質疑使用AI代筆。
無獨有偶,2022年底越南的數位藝術家Ben Moran上傳到藝術平台「Reddit/Art」的作品《Minh Anh Nguyen Hoang 》被誤認為AI作品,以違反版規為由遭下架,帳號也被停權。他在Twitter上展示自己進行創作的過程與證明,並表示:「怎麼會有真正的藝術家受罰?」「我真的需要放棄我的藝術風格嗎?」
We are in the world which real artists is being punished because he's the victim of these thief called AI artists? #Savehumanartist #noAIart #NoAI #SavefutureArt pic.twitter.com/yTQAeyc8SR
— ben moran artist (@benmoran_artist) December 27, 2022
如同攝影問世、電腦繪圖技術誕生,藝術的概念與範圍都須要重新被確立,我們的社會還需要時間討論、詮釋AI生成圖像的藝術價值。
儘管如此,林自庠仍認為AI工具已經使藝術變得更為親民,一般民眾能夠用更簡單、更快速的方式認識藝術、產出作品;「AI擁有世界上幾億人的美學。」鳥巢則期待,透過AI產生出具有特色、富有美感的圖像成為AI世代的長輩圖,並藉此改善上一代人的視覺美學品味。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AI繪圖時代】智慧財產權學者談AI作品法律爭議:如何判斷AI生成圖像是否侵權?誰能擁有著作權?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