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色彩的藍天:俄羅斯入侵一週年,烏克蘭被改寫的日常
2022九合一選舉看關鍵
太空產業供應鏈發展推動計畫
2022六都議員暗公報
給你珊時萬,你想投給誰
一杯乾淨的水 守護孩子的安全|台灣世界展望會#WASH計畫
從反對Coldplay開唱到沒收彩虹手錶,馬來西亞社會該如何面對保守伊斯蘭「恐同」論述
看吳哥窟如何透過「飛天」將人間轉為天堂:「在高棉人心中,它們從來不是沒有靈魂的建築」
科學家研發「無豆味」豌豆不為討好小孩,有望改善植物肉口味減少肉類消耗
為國泰空姐說句公道話:中國輿論誇大又煽情,「毛毯事件」根本稱不上歧視
若郭柯的和平主張是中共認知作戰,賴清德「和平保台」就是天方夜譚
從毛主席的美術兵到習近平的漫畫家(三):我以為我是咱們家最後一個住過共產黨監獄的人
為什麼新藥要先在動物身上實驗?操作人員的心理健康和實驗動物福祉又有什麼關係呢?在感謝這些實驗動物之餘,最終目標仍是希望能夠有可信賴的替代實驗,這方面目前又有什麼進展呢?
共 5 篇
為什麼新藥要先在動物身上實驗?人們經歷慘痛教訓才學到當中原因。一項藥物或治療方式,要能安全地使用在人身上,背後是許多實驗動物的貢獻。不同實驗動物物種有什麼差別?台灣實驗動物的使用現況又是如何呢?
在過往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操作人員與動物福祉之間存在關聯性──操作人員的工作壓力程度越高,實驗動物表現出的壓力、疼痛程度也較高。拉福萊特表示,自己相信透過改善實驗動物的福祉與生活,回頭將幫助到操作人員本身。「反之亦然,透過改善操作人員的生活,我們也將改善實驗動物的生活。」
近年來,許多先進國家已投入替代方法的開發與驗證,並應用於相關法規的執行,如工業化學品、農藥、動物用藥、食品與飼料添加劑、化妝品等的安全性測試評估。然而,替代方法對於台灣算是剛起步發展的新興領域。
動物實驗法律規範不可能窮盡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動物之間的倫理分際;實務上,再嚴格的執法作為也難以全面涵蓋實驗機構或單位的時空環境和行為操作;因此所謂「不必要」的動物實驗──意即「惡」的避免,便有賴科學社群自身對嚴謹、程序正義與「在乎的文化」(culture of care)這三個面向的高標要求。
實驗動物的用與不用,是人對倫理的拉扯,但醫療上的迫切需求,促使我們必須對實驗動物更加負責,並且在發展出完整可運用的替代方法前,落實對實驗動物的動物福利與照護。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訪問了四位專家,期望能提供讀者更完整且多元的資訊,來理解實驗動物與替代方法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