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來自荷蘭的海尼根是世界知名的啤酒品牌,但許多人不曉得的是,其實發源於印尼的Bintang Bir和新加坡的虎牌啤酒,其實都是海尼根亞太旗下的品牌,這背後與荷蘭人在東南亞的殖民歷史有關。
「棕櫚樹下的一隻馬來虎」,這個商標經常出現在台灣的超商、超市和熱炒店。很多人不知道這其實是來自新加坡的啤酒品牌。虎牌啤酒(Tiger Beer)究竟是怎麼起家、怎麼成為新馬地區最受歡迎的品牌、怎麼來到台灣呢?家喻戶曉的海尼根(Heineken)釀酒公司正是其背後的重大推手。
回顧東南亞啤酒發展史,最早將啤酒引進東南亞的是英國人Edward Dyer。他在英屬印度創立了亞洲第一家釀酒廠Mohan Meakin後,於1886年在緬甸(當時為英屬印度緬甸省)王城曼德勒(Mandalay)設立Dyer Meakin釀酒廠。接著是1890年西班牙商人Enrique María Barretto de Ycaza y Esteban在菲律賓馬尼拉成立了San Miguel(生力)釀酒廠。越南也在1890年由法國人引進釀酒技術,創辦了Hommel釀酒廠,即今天的「河內啤酒」(Bia Hà Nội)。

荷蘭人把啤酒帶入「馬來世界」
1931年,荷蘭人起先在東爪哇的泗水(Surabaya)創立「荷屬印度釀酒廠」(Nederlandsch-Indische Bierbrouwerijen),生產著名的「爪哇啤酒」(Java Bier),即「星牌啤酒」(Bir Bintang)的前身。荷蘭釀酒公司海尼根在1936年收購了這座泗水釀酒廠。
1932年新馬地區終於有了第一個啤酒品牌「虎牌啤酒」(Tiger Beer)。虎牌的成立,恰好與「爪哇啤酒」密切相關。根據Omar D. Foda的研究,海尼根原先打算在印尼泗水設立釀酒廠,以拓展其海外業務。不料比利時的「殖民啤酒廠」(Coloniale Brasserie)已經在當地設立上述的「荷屬印度釀酒廠」。
新加坡New Nation報紙曾報導,當時荷蘭殖民政府拒絕授予海尼根在當地的稅務優待地位(pioneer status),海尼根代表Jonkheer Feith才與合夥人Fraser & Neave(F&N,花莎尼)在新加坡創立「馬來亞釀酒廠」(Malayan Breweries)。他們就推出了家喻戶曉的「虎牌啤酒」。
跟印尼的比利時商「爪哇啤酒」類似,荷蘭商海尼根在新馬市場也有強勁的對手。1933年德國商「貝克釀酒廠」(Beck’s Brewery)在印尼雅加達成立了「群島釀酒公司」(Archipel Brouwerij Compagnie),並在新加坡推出了著名的Anchor啤酒。二戰爆發後,英國政府於1941年將德國資產充公,Anchor品牌被「馬來亞釀酒廠」買去。

It’s time for a Tiger!
朗朗上口的標語,即是「It’s time for a Tiger」(是時候品嚐虎牌啤酒了)。這個標語,甚至成了著名英國小說家、「發條橘子」作者安東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的一本書名「Time for a Tiger」(其馬來亞三部曲之一)。
虎牌廣告鋪天蓋地,不僅有英文、中文,還有馬來語爪夷文的廣告。根據Audré Ang的研究,虎牌不僅主打有益身體、增加能量,還針對不同的文化採取不同的廣告設計。
對於歐洲人和受英語教育的華人,虎牌在「海峽時報」(Straits Times)打的廣告,貼近上流社會。其宣傳喝酒與做生意的關聯,比如「當市場走弱,我喝虎牌啤酒,變得更強勁」。對講華語的華人,虎牌在「南洋商報」打廣告,強調家庭和諧,如「欲家中和睦,須備有虎標啤酒,虎標啤不獨為馬來亞最美之飲料,而且為造成家庭和氣之要素」。虎牌甚至向馬來民衆打廣告,以馬來人帶宋谷帽(songkok)、穿紗籠(sarong)和踢藤球(sepak raga)為形象。

虎牌成功打開海外市場
「馬來亞釀酒廠」在新加坡以外最先落腳的廠房位於馬來半島吉隆坡。這時(1960年代)馬來西亞陸續有愛爾蘭釀酒廠健力士(Guinness)和丹麥釀酒廠嘉士伯(Carlsberg)的進駐。因此馬來西亞啤酒市場主要由「馬來亞釀酒廠」的虎牌和Anchor、健力士的「黑狗啤」以及嘉士伯佔據。
不過,由於健力士在馬來西亞的釀酒廠於1989年與「馬來亞釀酒廠」合併,大馬啤酒商原來三足鼎立的局面,變成了「馬來亞釀酒廠」和嘉士伯的雙雄爭霸格局。
1990年F&N(花莎尼/星獅)持有的「馬來亞釀酒廠」改名為「亞太釀酒廠」(Asia Pacific Breweries)。2012年,儘管海尼根面對F&N大股東泰國釀酒集團ThaiBev的競爭,但最終海尼根還是成功收購了合夥人F&N的「亞太釀酒廠」,而ThaiBev則全數收購F&N公司。「亞太釀酒廠」最後改名為「海尼根亞太」(Heineken Asia Pacific),因此在新加坡的「海尼根亞太」就除了海尼根集團在亞洲的總部。
而「海尼根亞太」旗下的虎牌,除新馬業務外,也擴展到了英國、德國、越南、中國等地。直至2014年,虎牌啤酒才被海尼根引入台灣市場,在許多超商和熱炒店可見其身影。


啤酒的引進,是上世紀大時代的產物。因此今天我們能喝到世界各地的啤酒,又可曾知道其背後跟殖民歷史和跨國企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呢?
關鍵評論網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楊之瑜
專題下則文章:
菲律賓生力集團:從生產啤酒發大財,最終成為舉國輕重的大財團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