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他們也曾在自由的西貢生活了幾十年,但仍不允許在碗中放入豆芽、泰國羅勒或萊姆,Srirach辣椒醬更是絕對禁止,我母親認為這很不 『越南人』。」Andrea Nguyen在一次訪談中也提到,母親會和其他同鄉討教如何做出美味河粉的秘訣,而經過這麼多年,源於西貢口味的河粉湯底已蛻變成「美式越南河粉」,味道偏甜而非偏鹹。
當我將碗裡一掃而空,香濃的肉湯、可口的牛肉和米線將我給迷住了。當時五歲的我突然對這碗湯著了迷,而那天是我越南童年歲月裡最生動的經歷之一。(摘自〈河粉的歷史〉,Andrea Nguyen)
穿梭在美國城市裡,幾乎都能找到寫著大大「Pho」字樣的越南河粉店,自1975年西貢淪陷後,約有12萬5000名難民赴美,也將越南飲食文化引進了美利堅。
如今踏進河粉店用餐的美國人,都能熟稔地將生牛肉片、豆芽放入湯中,還不忘擠些萊姆汁,喜歡口味重者,也會加點美國越南餐館必備的Sriracha辣椒醬;這些越南餐館有的簡單樸實,有的宛如高檔餐廳,一碗「Pho」的價格也因此有所差異。
1980年代,販賣越南河粉的店面在美國一間間開幕,主要集中在加州、華盛頓特區(華府)、德州和紐約州,這些逃離共產黨而來的越南移民,因著想念家鄉的一切,開始透過食物而得到慰藉。

最想念的家鄉味
《走進越南廚房》(Into the Vietnamese Kitchen)的美國越裔作者Andrea Nguyen,在〈河粉的歷史〉一文中,分享到當初和父母1975年移民到美國後,定居在加州的聖克萊門特(San Clemente),初來乍到,因想念河粉的味道,她的母親便開始在家中熬起湯來。
「就如許多越南僑民,我們開始將熬煮河粉湯頭,當作是通往我們文化根源的入口。我的母親經常在週六煮牛肉或雞肉河粉湯,隔天一早八點教堂彌撒過後,我們就飛奔回家,協助母親分裝河粉上桌。」
在Andrea Nguyen回憶的餐桌上,家人們會在河粉中加入新鮮的綠色辣椒和幾片薄荷葉,樸素的配菜反映了父母在北越的成長經歷。「他們也曾在自由的西貢生活了幾十年,但仍不允許在碗中放入豆芽、泰國羅勒或萊姆,Srirach辣椒醬更是絕對禁止,我母親認為這很不 『越南人』。」
Andrea Nguyen在一次訪談中也提到,母親會和其他同鄉討教如何做出美味河粉的秘訣,而經過這麼多年,源於西貢口味的河粉湯底已蛻變成「美式越南河粉」,味道偏甜而非偏鹹。

越南河粉店在美遍地開花
除了家庭內開始紛紛專研河粉,許多越南移民也做起小生意,1980年美國第一間越南河粉店在加州橘郡的小西貢社區開業,曾參與越戰的美國士兵也成為造訪河粉店的常客,他們還向美國友人大力推薦,讓河粉逐漸打入美國的飲食地圖。
河粉在1990年代開始成為美國飲食的主流,加州和德州更是拓展迅速,可說是從西海岸延墨西哥灣至東海岸蔓延開來。據統計,2000年的美國河粉餐廳年收入就已達到5億美元,如今在大學城或購物廣場都是相當常見的飲食選項,還有Pho Hoa和Pho 2000的河粉連鎖餐廳。
而根據「河粉狂潮」(Pho Fever)網站,全美共有2741家越南河粉餐廳,其中加州以763間居冠、德州274家間次之,另外還有這麼一說,在美國要判斷河粉店的好壞,就是菜單選項要越少越好,因為製作河粉湯頭很花功夫,如果餐點選擇太多,通常是為了要彌補河粉的不足。
對美國人而言,河粉雖是看似簡單的湯麵,但湯頭卻很豐富,還會搭配肉和蔬菜,對愛好高脂肪、油炸食物的美國人來說,是更味美又健康的選擇,不過飲食傳到異鄉,當然也不得不做出些改變,例如在由Bach Ngo和Gloria Zimmerman所著的《越南經典美食》(The Classic Cuisine of Vietnam),書中河內牛肉粉(Pho Bo Ha Noi)加入了豆芽和紅蔥,和正宗北越牛肉粉就有所不同,而這主要是因當初越南移民抵美後,缺乏一些特定食材的緣故。

獲得「食品界奧斯卡」的榮譽
在擄獲美國大眾胃口後,越南河粉也開始獲得名符其實的肯定。在加州橘郡一間不起眼的河粉店Pho 79,以其燉煮12小時的牛尾湯而聞名,該店是由現任負責人Mai Tran的母親Lieu Tran和叔叔Tho Tran於1982年創立。
Pho 79除了讓越南美食在當地大放異彩,也為南加州小西貢商圈榮景預先鋪路,更在2019年獲得有「食品界奧斯卡」之稱的「詹姆斯比爾德基金會大獎」,Pho 79在獲獎後,一篇採訪店內顧客的評語是這麼說的:
如果說西貢河粉(Saigon Pho)是以其濃稠的肉湯而聞名,河內河粉(Hanoi Pho)以其精緻的茴香和香草風味而聞名,那麼 Pho79就是兩者的結合。最重要的是,吃貨們可以找到離開越南後一直想念的味道。我們吃的是回憶,也是讓這碗Pho如此傑出的原因。)
還在西雅圖唸書時,學校附近的「大學大道」(University Ave)上至少就有三間河粉店,在學生族群中很受歡迎,當時覺得最有意思的,是餐後都會附上一顆泡芙作為甜點,後來學校東邊「大學村」的購物廣場內又開了一間越南餐廳,裝潢非常講究,還用燈籠、窗櫺、壁畫標誌著越南形象,一碗河粉價格也因此水漲船高,店內除了提供越南冰咖啡外,竟還有「珍珠奶茶」。
而在讀了美國越裔小説家阮越清的《同情者》後,受故事中從南越逃難到加州、與夫人開了越南餐館的將軍影響,讓人不禁要對光顧的河粉店店員多看幾眼,總之下回若來美國走走,一定不要錯過在當地吃越南河粉的機會,那一碗不只是越南移民的回憶,也是歷史動盪中留下的痕跡。
延伸閱讀:
- 高舉黃紅相間的南越國旗,美國大華府越南社群購物廣場「伊甸中心」是如何興起?
- 你們的解放日,他們的逃難日:美國越裔社群還能維持反共風格多久?
- 散居世界的海外越僑:從反共親美的「反動份子」,到越南在國際社會裡的支撐力量
參考來源:
- PHO IN THE U.S.: SWEEPING NORTH AMERICA SINCE 1975(lovingpho.com)
- THE HISTORY AND EVOLUTION OF PHO: A HUNDRED YEARS' JOURNEY(lovingpho.com)
- The Evolution of Pho in the Vietnamese-American Diaspora(storymaps)
- The History of Pho(vietworldkitchen)
- Evolution of pho, a modern dish born of multicultural traditions(The Splendid Table)
- Pho 79 is the first Orange County restaurant to win a prestigious James Beard Foundation award(The Orange County Register.)
- Vietnamese Foods(Pho Tuoi)
核稿編輯:杜晉軒
最新發展:
-
從默默無聞的廚師到成為TikTok明星,如今受集團青睞在好萊塢開了她首間越南餐廳1月前
-
演出希區考克《鳥》的蒂比·海德倫,原來是美國越南移民美甲事業的重要推手6月前
-
你所不知道的越南河粉:始於紡織廠工人到風靡河內,是美食家「心頭好」也曾是「舌貨幣」6月前
-
8000家越南餐廳在美國:疫情加速越南餐飲的爆炸性成長,越式三明治成為飲食新寵兒7月前
-
她是奪下《廚神當道》冠軍的「盲眼廚師」,曾因母親為她準備的越南式午餐而感到尷尬9月前
-
期中選舉奧勒岡眾議員候選人有五名是越南裔,美媒:「正在創造歷史!」1年前
-
由越南難民創立的「是拉差辣酱」,因辣椒產地乾旱將面臨夏季出貨短缺1年前
-
胡志明市「阿平河粉」的神祕與哀愁:當年在2樓宣讀「新春攻勢」,店員都是越共偽裝1年前
-
南越首都西貢淪陷47周年:海峽兩岸「藍綠紅」三個勢力,都可以從越戰中找到自己的影子1年前
-
東南亞飲食在美國(四):年產量2000萬瓶,由越南難民創立且風靡全美的「是拉差辣醬」1年前
-
為什麼越南河粉店名都有一個數字?不只是為了方便好記,還有關於戰爭和移民的記憶1年前
-
東南亞飲食在美國(一):越南河粉是如何打入美國大眾的飲食地圖?1年前
-
一位越南難民建立的「是拉差醬帝國」,成為美國大眾不可或缺的「那一味」1年前
-
柬埔寨移民花了超過40年的時間,才逐步將家鄉飲食介紹給美國大眾1年前
-
從越南移民到美國市長:「我和家人作為政治難民來到美國,自由對我們而言真的很重要」2年前
-
黃褐色咖啡罐的秘密:這個紐奧良的咖啡品牌,是如何與越南咖啡搭上關係?2年前
-
雙親當年乘船逃離越南,如今她是美國喬治亞州首位越裔眾議員2年前
-
8張圖表認識越南:從城市到飲食,你對紅色金星的國度了解多少?2年前
-
美聯邦法官裁定停止受理「追夢人計畫」,數以千計移民夢碎,拜登表示失望將提上訴2年前
-
《南向跫音》作者洪德青:不只是談越南美食,還要告訴你「魚露」與獨立運動的關聯2年前
-
拜訪越南古傳「綠米」製作過程,其甜美香氣是河內人的共同記憶2年前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