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台幹的河內大冒險:過去他對東南亞毫無認識,如今卻是不折不扣的「越南通」

2017/09/19 ,

評論

吳象元

吳象元

吳象元

從彌爾頓到中國研究,從台北到西雅圖,著迷學術的理性批判,卻更長停留在書寫行走於書本、咖啡和城市的小故事。現任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編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大學時期,何則文對東南亞幾乎毫無概念,直到畢業後於經濟部外貿協會(International Trade Institute,ITI)受訓,因造訪當地而扭轉思維

文字:吳象元|圖表設計:游承穎|照片圖說:何則文

「我在學校時完全不了解東南亞,從來沒學過越南曾經被中國統治一千年,到五代時才獨立,我也不知道清邁原本是個獨立王國,被緬甸入侵過.......」摘自何則文〈現代化不該等於西化,國際觀也不該等於西方觀〉

大學時期,何則文對東南亞幾乎毫無概念,直到畢業後於經濟部外貿協會(International Trade Institute,ITI)受訓,因造訪當地而扭轉思維,除創立「亞細安研究會 」分享東協大小事,2016年更外派越南,而其最瘋狂的東南亞經驗(據我了解),是造訪緬甸遂就地出家的故事。

河內城市代表

他目前住在越南北寧,工作地點在河內,職場上英文仍是主要語言,但用簡單越南話溝通基本上已無問題。

關於住處,他表示這裡大多居民住在窄長透天厝,多是自己買地後再找蓋房,「常用鵝黃色或粉色系粉刷外觀,多少有些法式風情和童話故事氛圍,很少有加蓋違建,比台灣好看許多。現在各大城市也很多開發案,吸引很多外國人投資置產。在河內的外商主管,居住地以Ecopark跟Time City為主,每月租金從美金500到1000不等。」

對初次抵達越南的外來客,最緊張的就是過馬路,「在越南沒有紅燈停綠燈行的習慣,路上常是震耳欲聾喇叭聲,隨時都有路人從路邊闖來,或機車突然冒出的情況。」不過北寧交通還算順暢,相較之下河內上下班時間就非常忙碌,常見交通工具除公車、嘟嘟車外,還有摩托計程車(Xe om),目前河內跟胡志明市也在興建捷運系統,大約五年內會通車。

在越南,路口都有摩托計程車司機待命,只要講好地點跟價錢就可上車,「價錢為計程車的一半,熱門叫車軟體Grab在這也有提供服務。」何則文表示,越南機車品牌主要為日系本田、山葉跟鈴木,台灣的光陽在越南也有一席地位,因越南許多鄉間道路較不平,需較強避震能力、直徑較長的輪胎。

機車可以上國道
越南的高速公路網滿健全,機車也可以上國道,所以在高速公路上也常常聽到喇叭聲。Photo Credit:何則文
河內

北越氣候和台灣類似,不只氣候潮濕,冬天也會冷到10幾度,穿著也跟北台灣差不多,而南部胡志明市四季如夏,只有雨季跟乾季分別,較似台灣南部。

「一般辦公室職員都是襯衫配西褲,許多國際服飾品牌都在越南代工,所以許多服飾店招牌都會大大寫上『Made in Vietnam』。而周末在河內還劍湖,常會看到女學生穿越南國服。白色國服是高中女生必備正式服飾,每件都是訂製,可展現越南女孩曼妙身姿,從奧黛顏色可看出年齡,婚前都是用較素雅粉淡隨著,隨年紀增長奧黛顏色越深,花紋也越多。」

河內特色_衣

何則文的早、午餐都在公司吃,有時是米粉、炒麵、煮香蕉,晚餐則最常吃平民飯、越南火鍋。關於平民飯(Com Binh Dan),他補充道:「很像台灣的便當自助餐店,口味也很像,不過有時會有楊桃入菜或煮香蕉、蟬蛹等這種台灣較少見的料理。」

提到越南美食,自然不能不提河粉(Pho),「常見有雞肉河粉跟牛肉河粉,會搭配一盤生菜,生菜會有薄荷、九層塔、豆芽菜等,一同放進湯裡食用。吃之前會擠些檸檬汁,讓湯頭更爽口,好吃的不得了。一般河粉價錢大概3萬越幣,合台幣45塊左右。」

平民飯
平民飯。Photo Credit:何則文
平民飯很像台灣自助餐
平民飯很像台灣自助餐。Photo Credit:何則文

越南麵包(Banh Mi)和越南火鍋也是重點代表。受法國麵包啓蒙的越南麵包,因加入稻米吃起來更加酥脆,吃法或形狀可是有地區差異,中部的麵包較細長,南部的生菜會放更多。越南火鍋是因北越冬天寒冷,而養成吃火鍋的習慣;越南火鍋味道多樣,會用鳳梨、椰子入湯,湯頭酸甜,相較台灣搭配烏龍麵或泡麵,越南是放入河粉或米線(Bun)。

談到對越南菜看法,他表示越南口味跟台灣較接近,「北越口味就偏清淡,料理少油少鹽,但一般來說,越南菜大量使用魚露這點就和台灣較不同,不過魚露其實也是福建人發明後再傳到東南亞。」

越難菜市場
越南菜市場。Photo Credit:何則文
雞都雄赳赳氣洋洋
雞都雄赳赳氣洋洋。Photo Credit:何則文
越南焦阿巴
越南焦阿巴。Photo Credit:何則文
越南火鍋
越南火鍋。Photo Credit:何則文

如今越南咖啡館文化已是遠近馳名,除咖啡外還會販售各種茶、冰沙、果汁、瓜子等,而知名的冰咖啡(Ca Phe Sua Da),是用濃郁黑咖啡加上煉乳、冰塊攪拌而成。坐在咖啡店外,面對馬路喝咖啡聊天是常見景象,店內則必定有台電視播放體育頻道,「東南亞普遍都看足球,尤其東協足球賽(AFF Championship)可說是舉國關注,大街小巷都會在越南進球那刻一起歡呼。」

河內特色_食

何則文也分享對南北越差異的觀察,「因歷史因素,南北越在文化、習慣上有很大差距,例如北越人較保守,南越人較西化開放;兩邊使用的電信商也不同,北越是Vinaphone跟Viettel為主,南越則是Mobifone。此外越語詞彙也有差異,發音也不同,北越人發音比較分明,南越人常有連音或懶音。目前越南標準音以河內為主,不過居海外的越僑大多是統一後逃離西貢的移民,因此海外越南人與傳媒大多仍以西貢腔為主。」

*關於何則文的越南自述:我的越南故事:走出舒適圈看到不同世界,整個國家猶如一位有活力的年輕人

相關評論:

北越狗肉攤
北越狗肉攤。Photo Credit:何則文
婚禮座長桌
越南婚禮是長桌而非圓桌。Photo Credit:何則文
婚禮都喝伏特加
在一場越南婚禮上擺出了伏特加。Photo Credit:何則文
婚禮的會場
婚禮的會場,大家會拿小杯子敬酒,敬完會跟對方握手,特別有意思。Photo Credit:何則文
這不是蛋糕,是放禮金的地方
這不是蛋糕,是放禮金的地方。Photo Credit:何則文

核稿編輯:楊之瑜

專題下則文章:

我的越南故事:走出舒適圈看到不同世界,整個國家猶如一位有活力的年輕人



我們才是「新南向」:六座城市代表的東南亞故事:

可否想過,在雅加達、河內、清邁、金邊、馬尼拉、仰光,有群來自台灣的年輕人,在當地的生活是什麼模樣?關鍵評論網推出專題報導:「六座城市代表的東南亞故事」,透過八位城市代表自述,進而了解東南亞的多元面貌。這裡不會告訴你貿易數據和南向政策KPI,而是聆聽這群年輕人下南洋的日常點滴、食衣住行;他們是學生、台商、記者、自由工作者、投資人,透過其親身觀察,我們將更深入認識東南亞城市的飲食文化、城市變遷和其專屬故事。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