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單純就是有個機會,而在大城市裡沒有更好機會;許多去的人都留下了,甚至還不想離開,因為給了更好的平台,站在人來人往的舞台上。」
文字:吳象元|圖表設計:游承穎
編按:本文受訪者為匿名
2013年,他在緬甸改朝換代前來到仰光,正逢政經環境鉅變時刻,除見證翁山蘇姬為首的「全國民主聯盟」(NLD)取代軍政府上台、緬甸仰光證交所開幕、美國正式解除對緬甸經濟制裁,也目睹各國投資人紛紛進駐。

「剛抵達仰光時,眼前所見的景象很不真實,許多舊建築看得到曾經的風光,城裡很多建築,若搬到台灣都是總統府等級,讓你覺得這城市很有底氣,但實際上卻又斑駁不堪,許多英式房子都沒有維修,裡頭住著遊民。只有大金塔是唯一例外,畢竟它是精神象徵,而新首都奈多比則是另種極端,建築物都很新,卻沒有人氣。」
「如今,許多舊建築都展開維護,例如市區鐵道部一座建物要被開發成半島酒店,緬甸目前更是用『一年等於十年力氣』在前進,在中國可用一個禮拜蓋一層樓,仰光同樣是以這般速度在改變。」提到對仰光的第一印象與轉變,James如此說到。
而這樣的發展氛圍,也反映在薪資、工作,「緬甸上一輩公務員,薪資就是幾百塊美金,但這一代領的卻可能是幾千塊美金。現在緬甸年輕人擁有更多機會,許多人拿美國、英國、新加坡獎學金出國留學,而因選擇很多,年輕人工作跳槽很容易,至於客觀環境,橋樑、機場、大樓、道路都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
James說到,隨著外資湧進,不僅外商興盛,本地企業也大量聘用外國人士,薪資從一個月5千到一萬美金不等,但另一方面,若家中請幫傭則花不到40塊美金,在城裡高價位餐廳吃一餐就要80美金,薪資、消費標準落差極大。

過去在緬甸開車需遵守奇特的「右駕右行」規則,因此外國人需考本地駕照才能上路,而在緬甸用自駕車代步的James,儼然已是半個仰光人,目前和同事居於臨著河岸的新式開放社區。
「我曾分享過一張仰光照片,說這城市有5、6百萬人口,朋友都說看起來不像啊,因為仰光城裡不大,但一離開核心還有好多圈向外擴張。」

他表示仰光平時交通狀況並不理想,公車系統是由政府統一營運,而為因應高速膨脹車流,政府已在計劃興建地鐵;這裡更有特殊的「私家車載客」一景,司機會將後車廂打開擺上座位,一台車甚至可塞到十多個人,此外也有小發財車載客生意,至於網路則已有4G,網速有漸漸穩定成長。

提到飲食生活,James表示,因考量衛生習慣和台灣不同,早餐他較少光顧本地人最常前往的茶店(Tea Shop),午晚餐多在公司附近賣場用餐,有時會去華為公司食堂,因為有自製刀削麵。
提到緬甸菜,他喜歡魚湯米線、撣邦麵、似印度拉茶的甜茶,甜點推薦無顏六色的西米露糕;James說到,這裡因天氣炎熱,大家通常是晚上出門活動,路上有很多烤魚、烤肉和菜鋪攤位,而提到當地啤酒品牌,他推薦Myanmar Bear,但表示這裡很多啤酒廠牌都已被日本公司掌握。



除了夜市,晚間還可見仰光人聚集在茶店,街角隨處都有店鋪,店外會擺上小椅子小桌子,客人隨性聊天喝茶,好不熱鬧,此景和改變中的仰光形成有趣對比。緬甸人也喜歡音樂,常可見有人在路邊抱著彈吉唱歌,或聽到華語歌被改編成當地語言傳唱,例如知名的〈童話〉、〈還珠格格〉都被翻譯成緬甸文版本,一位台大森林系校友Y Wine- Thamin Lal Pyan,畢業後回緬甸還成了知名改編歌曲歌手。
(Y Wine演唱緬甸版〈吻別〉)
談到有報導指出緬甸外國投資額下降,是否代表新政府前景堪憂?James對此有不同看法,「若從外商角度看會失真,但若從本地人角度,例如教育、工作、居住等議題,這些都處理得不錯。」他進而表示,因要準備選舉,緬甸投資從2015年狀況就不好,而新政府上任後「先政府後經濟」也是可想而知,但2016年新政府已頒布一套投資政策,經濟已漸回溫,只是緬甸畢竟倚靠外資,例如近期因中印衝突,週邊投資就會按兵不動。
「政治環境是影響投資的最大因素,東南亞政治環境都相對不穩定,而評論緬甸新政權我會用『變動中的發展』來定義。台灣的政治蜜月期很短,但緬甸政黨輪替已醞釀很久,等軍政府下台實在等了太久,所以對當今一些狀況的忍受度很高。而政府在產業政策上很精準,例如做農產品加工、進口替代、密集產業,雖不是從服務業下手,卻能讓人民能實際拿到收益。」
「週邊不做的,緬甸就把它接收起來,菲律賓賺外匯的方式是把人送出去,但緬甸除吸引外資外,又開發製造業,靠機器、勞工賺錢讓人民賺錢,也知道要做平抑物價、房價,又請日本協力機構JICA做『仰光2040城市規劃』,眼光看得很遠。」
最近緬甸又躍上國際新聞版面,James語重心長說到:「我個人認為西方媒體對緬甸議題,有時有失公允,例如『羅興亞人』是歷史上因人口大規模遷移、土地爭奪延續下來的生存衝突,若能用人權議題解決,豈不早就解決了?而西方在苛責翁山蘇姬或聯合國對此議題的發言,並無深刻思考在地脈絡。」
回顧這4年,比起談最初前往仰光的原因,他覺得探討「為什麼留下來」更有意思,「許多人因受不了環境而離開,例如會得一些像霍亂這種已失傳的疾病,政治動亂也是原因之一。在仰光工作也較不適合整個家庭帶去,雖然現在有國際學校,居住環境改善許多,許多人仍把家人安頓在新加坡。」
說到自己至今仍在緬甸的理由:「單純就是有個機會,而在大城市裡沒有更好機會;許多去的人都留下了,甚至還不想離開,因為給了更好的平台,站在人來人往的舞台上。」
相關評論:
- 我在緬甸KTV唱著緬文版的「心太軟」:他們唱的不是「盜版」,而是唯一連結外來世界的媒介
- 到緬甸一嚐「異中存同」的美味小吃:撣族湯麵、茶葉沙拉、Nangyi Thoke
- 羅興亞衝突並非單純宗教紛爭,痛罵翁山蘇姬也沒有幫助:從歷史脈絡看羅興亞問題
核稿編輯:楊之瑜
專題下則文章:
兩女生勇闖馬尼拉:白天在貴族大學上課,課後深入菲律賓底層社會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