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美食的來由,與時空脈絡交織,更與過往華人的遷徙密不可分,陳靜宜走訪台灣、廈門、福州、漳州、泉州、檳城,觀察源自中國大陸原鄉的料理,如何在移民的遷徙下,順應當地民情,展現了不同變化與吃法。
文字整理:杜晉軒
繼去年12月,《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訪問了台灣美食作家陳靜宜後,今年再次邀請她上節目,談談她的新書《喔!臺味原來如此:潤餅裡包什麼,透露你的身世!20種常民小吃的跨境尋跡與風味探索》
陳靜宜可以說是最了解星馬料理的台灣人,其過去著作還包括《臺味:從番薯糜到紅蟳米糕》和《啊,這味道:深入馬來西亞市井巷弄,嚐一口有情有味華人小吃》。
陳靜宜用了8年時間,行走於台灣、廈門、漳州、泉州、馬來西亞等地,探索台灣美食小吃的前身今世。例如,台灣的蚵仔煎、傻瓜乾麵、雞捲等美食小吃,都能在「原鄉」中國大陸或也是移民社會的馬來西亞,找到相應的美食。
以在台灣知名的傻瓜乾麵為例,陳靜宜分享到,當她告訴當地人,福州乾麵在台灣被稱為「傻瓜乾麵」時,當地人是有點不悅;而馬來西亞的砂拉越州的詩巫市,也是個福州移民聚集的地方,當地也有乾麵,名字稱作哥羅麵(kolo mee),在馬來西亞也是相當有名的麵食。可見福州人移民到不同地方後,原鄉的食物會因不同的社會脈絡,而產生不同的名字,而有相同情況的台灣美食,就是雞捲,在福建地區被稱為「五香」,而在馬來西亞,當地華人依然稱之為五香或滷肉(loh bak)。
另外台灣人所熟悉的小吃潤餅,在福建原鄉的廈門、同安地區是叫薄餅,叫潤餅者多跟漳州人有關。陳靜宜提到,薄餅這小吃隨著移民到馬來西亞後,對當地飲食文化影響非常大,薄餅也與當地的馬來人、印度人料理文化結合,在各族群料理中,都能找到薄餅身影的美食,如馬來人做的薄餅不會有豬肉,印裔穆斯林製作的薄餅(mamak popia)會抹上辣醬,而華人與馬來人通婚的族群「娘惹」,所製作的「娘惹金杯」,則是薄餅的變種,潤餅的配料會放入油炸的小餅皮杯裡,有不易讓餡料掉落的作用。
陳靜宜認為,如今我們看待美食時,多以人為的疆域來劃分,其實是很刻板且粗魯的,倘若相反地從食物角度來看疆域的話,會顯得更包容和精彩,如我們都是吃沙茶的,那我們都隸屬於「沙茶國」,從角度而言,可以串連華人世界的共通性,並拉大飲食文化的廣度。陳靜宜強調,當不同地區的人,若發現到各自飲食都是共通的,也許會更珍惜對方,而其中飲食的差異,也可以讓彼此互相學習。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吳象元
專題下則文章:
從國關研究到泰菜廚師:因著一碗美味清邁麵,她決定辭職赴曼谷藍帶學習泰式料理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