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

中國餐廳大舉進入馬來西亞,會改變當地華人飲食文化嗎?

2021/08/19 ,

專訪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是一個從新聞時事出發,帶您認識東南亞政經和文化的網路廣播節目(Podcast),透過訪談耕耘東南亞各領域的來賓,聆聽他們的採訪故事、異國經驗和在地觀點。《阿峇卡巴-東南亞電台》每週四透過Podcast向全球華語聽眾說聲「Apa Kabar」(你好),如果你有想聽的人物採訪,也歡迎留言或私訊告訴我們。本節目由關鍵評論網製作播出,主持人是來自馬來西亞的杜晉軒、人在美國的台灣編輯吳象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馬來西亞文史工作者林家豪認為,儘管近年越來越多以湘菜、川菜為主的中國餐館進入大馬,但消費者多以年輕華人為主,基本上傳統的大馬華人中餐館未受衝擊,未來是否會融合,仍有待觀察。

文字整理:杜晉軒

「要看一個國家或城市,是否很多中國人,那就看一個標準,那就是是否很容易看到『老乾媽』這個醬料」林家豪說。

30歲的林家豪是馬來西亞文史工作者,2010年到北京大學唸考古系,2014年畢業返馬後,成為了當地甫成立的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首位執行主任。林家豪也是一位道地的吉隆坡華人,自小看著這城市的華人文化演變,由於家族經營福建興華菜館,因此培養了他對大馬華人飲食文化的敏感度。

相信許多去過吉隆坡、新加坡等東南亞城市、國家旅行的人都注意到,除了有當地華人經營的餐館外,也越來越多中國新移民開設的餐館,與當地南方華人(多為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籍貫)餐館不一樣的是,這些中國餐館多為川菜或北方菜。差異甚大的菜系,在南洋相遇,會給當地生根、在地化多年的華人料理帶來什麼影響,是這次《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關注的焦點。

林家豪記得,2014到2017回到吉隆坡工作的初期,也許當時來馬工作的中國人、留學生還不多,不容易找到「老乾媽」,得到吉隆坡少數的中國超市才買的到。直到最近四年,也許在「一帶一路」的推展下,吉隆坡的中國超市和餐館才遽增,最常見的就是川菜館和湘菜館,以及一些中國餐飲品牌「出海」來馬,如海底撈火鍋。

「馬來西亞人普遍吃辣沒問題,但麻的接受度還不行,因此口味上肯定有所調整。」林家豪說。林家豪指出,受到中國影視流行文化、抖音等社交媒體影響,在馬來西亞的中國餐館不僅是為中國新移民而存在,也服務了廣大的馬來西亞華人消費者(當地約有720萬華人),但口味難免還是有一定調整,如在油份、花椒量上會和中國消費者有差異。

IMG_20200120_210100
Photo Credit:杜晉軒
圖為吉隆坡的知名商圈「Sunway Velocity」,聚集了許多中國餐館與超市,更有一處「南京街」。

馬來西亞華人所經營的中餐館,主要粵菜為主,同時還有福建菜、客家菜館,共同點都是經歷了華人祖先多年的發展與在地化,形成了馬來西亞獨有的飲食文化;至於近幾年才大舉下南洋過來的中國菜系,林家豪稱基本上當地華人還是把這些中國餐館當成「外國菜」的角度品嚐,畢竟近年冒起的中國餐館還欠缺內化、在地化的過程。林家豪進一步說明,對華人餐館的衝擊是有,但不太大,尤其華人長輩可能無法這些太辣、太油的菜,消費者還是以年輕人為主。

至於馬來穆斯林消費者方面,林家豪觀察到,儘管遍佈中國各城市的蘭州拉麵在馬來西亞也能見到,但蘭州拉麵館不多,可能有兩個因素。首先,可能和製作工藝有關,店內需要有師傅手工製麵,但無法招到太多師傅來馬,第二,雖然蘭州拉麵屬於清真食物,但在馬來西亞落地時候,經營者沒有以馬來穆斯林為主要消費對象,還是以在中國穆斯林為主,因此未必有申請馬來西亞的清真認真。至於一般的華人消費者也不了解西北菜系,華人消費者的心態是「既然要吃中國菜,為何還要吃清真食物?」。

此外,林家豪也提到台灣料理在馬來西亞的發展。根據林家豪的觀察,在馬來西亞的台灣料理主要還是以小吃為主,如在當地的夜市能吃到台灣雞排,以及近年在馬來西亞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手搖飲料店,台灣品牌還是霸主,例如鹿角巷。

IMG_20200120_210217
Photo Credit:杜晉軒
圖為吉隆坡的知名商圈「Sunway Velocity」的一個四川火鍋店。

至於台灣餐館、熱炒店的台菜,林家豪覺得可惜的是,雖然有不少嫁來馬來西亞的台灣媳婦,但很難找到正式的台菜,台菜所需的食材在馬來西亞也多能找到。林家豪打趣地說到,也許對馬來西亞人而言,因為入境台灣免簽,台灣太容易去,對台菜的渴求就沒那麼迫切了。

最後,關於如何看待馬來西亞中餐品牌未來的「出海」,林家豪表示,馬來西亞中餐品牌有關尷尬的處境,因為當地的高檔中餐館品牌以粵菜為基調,當海外的消費者聽到馬來西亞粵菜品牌時,就會覺得奇怪。

因此林家豪認為,所以能衝出海外的,多是有南洋風味、融合各族群美食的品牌,如在多國有分店的Oldtown(舊街場)、在台灣也有展店的Papparich(金爸爸)等。對於華人餐飲品牌的推廣,林家豪主張,其實也不一定要把馬來西亞華人餐飲品牌推出去,而是把馬來西亞食材推到海外,建立完整的銷售體系,讓海外的馬來西亞僑民、餐飲業者能以低廉的成本順利創業,就更容易讓各國的消費者接觸馬來西亞美食了。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吳象元

專題下則文章:

南洋料理達人劉明芳:統計共5350種菜餚,「萬島之國」印尼料理特色是什麼?



阿峇卡巴東南亞電台: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是一個從新聞時事出發,帶您認識東南亞政經和文化的網路廣播節目(Podcast),透過訪談耕耘東南亞各領域的來賓,聆聽他們的採訪故事、異國經驗和在地觀點。 《阿峇卡巴-東南亞電台》每雙週一集,希望透過Podcast向全球華語聽眾說聲「Apa Kabar」,如果你有想聽的人物採訪,也歡迎留言或私訊告訴我們。 本節目由關鍵評論網製作播出,主持人是來自馬來西亞的杜晉軒、人在美國的台灣編輯吳象元。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