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自泰國政府「美食外交」展開後,在美國的泰國餐館數量就從2000多間增加到5000多間,也有約460家泰國餐館獲得由泰國商務部頒發的「泰精選」(Thai Select)標誌,不過「美食外交」並非泰菜在美國興盛的唯一原因,若翻開美國泰裔移民史還能窺探到更多線索。
文字整理:吳象元
你知道泰國裔在美國總人口不到1%,但泰國餐館在美國的數量竟已有約5340家嗎?而究竟,泰國菜在美國的興起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阿峇卡巴東南亞電台》將推出共5集的「東南亞飲食在美國」系列,在上一集中,我們分享的是越南河粉是如何打入美國大眾飲食的歷史,而這集要談的主題,是關於泰國菜是如何在美國蓬勃發展的背景。
許多人或許都聽過泰國政府推動的「美食外交」,是如何成功將泰國菜行銷到全世界的背景,以美國為例,自「美食外交」展開後,在美國的泰國餐館數量就從2000多間增加到5000多間,也有約460家泰國餐館獲得由泰國商務部頒發的「泰精選」(Thai Select)標誌。
不過「美食外交」並非泰菜在美國興盛的唯一原因,若翻開美國泰裔移民史還能窺探到更多線索,根據具泰國裔背景的美國內華達大學教授Mark Padoongpatt出版的專書《帝國的美味》,泰國菜在美國的發展有三個重要時期。
第一個時期為美國在1950至1960年代冷戰期間派出軍隊、和平隊志願者、傅爾布萊特計畫研究員赴泰,而這些外派的美國公民接觸到泰菜後,也將從泰國習得烹飪知識帶回美國。首本在美出版的泰菜食譜,正是此背景下的產物。
第二個關鍵時期為1960年代後開始有大量泰國學生來到洛杉磯和全美各地求學,而這些留學生也成為第一批在美國經營泰國餐館的先行者。
第三個關鍵年代,則是1971年由泰菜名廚提拉(Jet Tila)家族所創立,位於洛城曼谷市場(Bangkok Market)的開幕,因著這間雜貨店的營業,讓當地泰國移民和泰國餐館終於有了正宗泰菜食材來源。

而在文化上,名廚與電視台合作的節目,以及歐美明星到洛杉磯泰國餐館的造訪與宣傳,也大大有助於提升泰菜在美國大眾的口碑 ,例如知名泰國廚師湯米·唐(Tommy Tang)1994年為《美國公共電視網》(PBS)拍攝了烹飪和旅行系列節目,天后歌手瑪丹娜是西好萊塢經營「暹羅公主」(Siamese Princess)的餐廳常客;此外,像是位於好萊塢中心的Chan Dara和近福斯製片廠的「皇家泰菜」(Royal Thai Cuisine),也都是好萊塢電影從業人員常造訪的泰菜餐廳。
在探討泰國飲食在美國的興起,絕非單一角度所能解答,而是包括了從移民歷史、國際角力、政府政策和市井小民人生經歷所造就的飲食跨國遷徙。
延伸閱讀
- 東南亞飲食在美國(一):越南河粉是如何打入美國大眾的飲食地圖?
- 泰國的美食外交(一):將飲食這「小題」持續「大作」,讓餐廳成為非正式的大使館
- 原來泰式餐廳必點的椒麻雞不是泰國菜,是來自泰滇緬邊境「椒麻料理」的變型菜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
專題下則文章:
東南亞飲食在美國(一):越南河粉是如何打入美國大眾的飲食地圖?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