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學者江懷哲指出,儘管外界許多刻板印象認為,羅貝多陣營的支持者多是社經地位比較高的族群,但各種民調顯示,兩者陣營支持者的背景分佈相當平均,並非小馬可仕的支持者都是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反而是地方家族勢力影響力較大。
文字整理:杜晉軒
就在過去幾週的5月9日,菲律賓完成了令國際矚目的總統大選,最終是由已故獨裁者馬可仕的兒子小馬可仕(Bongbong Marcos)當選新任總統,而其搭檔是現任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港譯「杜特爾特」)的長女薩拉(Sara Duterte-Carpio)。
這次總統大選結果的焦點在於,外界始終關注為何經歷過老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戒嚴獨裁統治的菲律賓人民,會願意支持獨裁者的後代掌權呢?這又對有過戒嚴經歷的台灣,又能帶來哪些啟示呢?這次《阿峇卡吧 東南亞電台》訪問了研究菲律賓政治的江懷哲,以了解菲律賓政治的現況。
江懷哲畢業於政治大學外交系(輔修歷史系)、英國劍橋大學國際關係與政治研究碩士,過去任職財團法人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鴻海科技集團,現於外商科技業擔任策略顧問。今年4月,江懷哲出版了《現代菲律賓政治的起源:從殖民統治到強人杜特蒂,群島國追求獨立、發展與民主的艱難路》一書。
從杜特蒂到小馬可仕,對於為何菲律賓社會有崇拜強人政治的傾向,江懷哲稱對於威權記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側重點,他們不一定是完全不在乎戒嚴,而是有許多面向。江懷哲提到,許多菲律賓人在選舉期間接受媒體訪問時,也不否認有許多人因老馬可仕的人權迫害而死亡,但接下來的一句話又多會是稱當時的社會較安定,或強調社會應該“move on”。
江懷哲指出,雖然這場選舉,許多人認為小馬可仕陣營透過假訊息操縱社群媒體,但媒體還在尋找確切的證據當中,各類假訊息中對老馬可仕時期的浪漫化了,很多時候還是跟當地人民對社會現況的感受是有很大關係的。江懷哲表示,雖然菲律賓在疫情前的經濟成長相當快速,每年GDP都在6%以上,但貧富差距、基礎建設的問題讓很多民眾覺得,國家需要有個在乎他們的鐵腕領袖。「我覺得這才是部分菲律賓人不重視過去老馬可仕戒嚴時期人權迫害的大背景」江懷哲說。

羅貝多支持者是誰?
被小馬可仕擊敗的競選對手,是現任菲律賓副總統羅貝多(Leni Robredo)。根據菲律賓1987年憲法規定,每6年舉行一次總統大選,正副總統分別由直接民選產生,而總統不得連任,副總統連選得連任一次,且可被委任為內閣成員。
由於正副總統分開選,因此會產生有不同陣營候選人當選的結果,如自從1987年修憲以來, 2004年總統候選人雅羅育和副手順利當選,其他4次的正副總統當選人都來自不同陣營。由於杜特蒂在2016年當選總統後,發動「毒品戰爭」,產生許多人權侵害事件,副總統羅貝多也多次批評杜特蒂的鐵腕政策,是在野陣營的重要領袖,也是重要的制衡力量。如今菲律賓政局又回到了正副總統由同一陣營掌權的局面。
江懷哲指出,教育界、非政府組織界都蠻支持羅貝多的,而外界許多刻板印象也認為,其支持者多是社經地位比較高的族群。不過各種民調顯示,無論是小馬可仕或羅貝多陣營,支持者的背景分佈相當平均,差異並沒有太多,並非小馬可仕的支持者都是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他分析道,反而是區域因素較多,如羅貝多家族來自呂宋島南部地區,而馬可仕家族是呂宋島北部的北伊羅科斯省地區,杜特蒂家族勢力則把持菲律賓南部民答那峨島地區。
對於未來羅貝多的動向,根據江懷哲觀察,他所認識的羅貝多支持者,很清楚認識到接下來唯有持續在地方深耕,未來才有翻轉政權的可能性,而即將卸任副總統的羅貝多則已成立NGO,以延續這次大選中所積累的「粉紅浪潮」的力量。

對於菲律賓這場總統大選給台灣的思考點,江懷哲認為台灣和菲律賓同樣是第三波民主化的國家,台灣民主轉型後,經濟沒有大規模衰退,治理表現儘管讓民眾有許多怨言,但也不能說跟其他國家比起來非常失敗,多數人也不會想往回頭路走。
「其實菲律賓民眾對民主支持度也很高,但他們不認為支持小馬可仕或杜特蒂是反民主,他們認為這才是真民主,因為民主化以來的總統,都是由大家族勢力盤根錯節地把持著。」江懷哲說。他認為台灣應避免的事情是,社會對民主的認知,是由「政幾代」或「商幾代」對政治有過大影響,導致政治參與的管道受限。江懷哲認為可思考的是,到底該怎樣去讓台灣民主的涵括性更廣,讓一般民眾會認為民主不只是價值的追求,而是和生活切身相關的。
最後江懷哲要強調的是,他反對部分媒體對菲律賓選舉結果是所謂「智力測驗」、「人種」的問題,或假訊息洗腦,他覺得這些論述對菲律賓民主困境過於簡化,而且存有歧視,並忽視了當地的結構性問題。江懷哲主張,這種簡化的視角,無論是對周邊東南亞鄰居或台灣,都有負面的效應,當把其他人的政治困境過於簡化,就會忽視真實的困境。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楊士範
專題下則文章:
專訪《開外掛》主編溫思妮:移工與新住民為人口問題「開外掛」,也是台灣的生命共同體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