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面臨少子化、高齡化的問題,如果沒有東南亞移工的勞動力,沒有新住民扛下了重大的家庭和經濟責任,台灣不可能維持得下去,他們也已經是台灣的生命共同體了。
文字整理:杜晉軒
當提到「開外掛」時,也許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玩電子遊戲的「開外掛」,如果一本雜誌以「開外掛」為名,也許大家會更直覺地想到是一本介紹電玩的雜誌吧?今年6月,台灣第一本關於東南亞移工和新住民如何跟高屏地區互動的雜誌《開外掛》正式「上線」了。
本集《阿峇卡吧東南亞電台》訪問了《開外掛》主編溫思妮,談出版這本雜誌的初衷。
「我們要的是勞動力,來的卻是人。」溫思妮提到這句話,出自於瑞士作家馬克斯.弗里施(Max Frisch),也道盡了台灣在1989年已開放外籍移工後,至今依然對他們仍有許多的不了解。
溫思妮指出,儘管我們已不再稱呼東南亞移工和新住民為「外籍新娘」或「外勞」,但也不意味著歧視會隨之消除。這本雜誌之所以叫「開外掛」,是因為許多人沒意識到,台灣早已在這些東南亞鄰居們的協助下,已「開外掛」了,因為台灣面臨少子化、高齡化的問題,如果沒有東南亞移工的勞動力,沒有新住民扛下了重大的家庭和經濟責任,台灣不可能維持得下去,他們也已經是台灣的生命共同體了。
開拓高屏地區的東南亞故事
當提到台灣各地的各東南亞族群的「族裔地景」(ethnoscape)時,如菲律賓社群就會想到台北市中山區的金萬萬名店城與隔壁的聖多福天主堂,談到緬甸時則會想到南勢角的華新街,說起泰北、滇緬的孤軍後裔就會想到南投的博望新村與桃園忠貞新村,印尼移工有台北車站東三門對面的印尼街,還有台中火車站附近的東協廣場…那麼高雄、屏東地區的東南亞社群故事呢?
來自高雄的溫思妮注意到,過去大眾比較少談高屏地區的東南亞移工、新住民故事,而正好過去主要在北部從事東南亞藝文相關工作的友人吳庭寬移居高雄,因此找了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來辦《開外掛》。
《開外掛》中介紹了不少有特色的地方故事,例如屏東東港迎王平安祭典中,就有一班有印尼漁工組成的鼓陣,為祭典增添了東南亞的聲色;還有也介紹了來自印尼龍目島的移工,把家鄉的戰舞「Presean」帶來了台灣,也讓在台灣的爪哇島印尼人,認識家鄉「千島之國」豐富的文化。
欲訂購《開外掛:東南亞新住民移工生活——@高屏》創刊號,可填此表單,內有內容介紹、試閱。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吳象元
專題下則文章:
台灣教授在東帝汶:東南亞最民主國家,台灣可從東帝汶學到什麼?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