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阿峇卡巴東南亞電台

馬華作家黎紫書:如果我不寫關於怡保的長篇小說,那永遠無人能寫

2023/06/08 ,

專訪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是一個從新聞時事出發,帶您認識東南亞政經和文化的網路廣播節目(Podcast),透過訪談耕耘東南亞各領域的來賓,聆聽他們的採訪故事、異國經驗和在地觀點。《阿峇卡巴-東南亞電台》每週四透過Podcast向全球華語聽眾說聲「Apa Kabar」(你好),如果你有想聽的人物採訪,也歡迎留言或私訊告訴我們。本節目由關鍵評論網製作播出,主持人是來自馬來西亞的杜晉軒、人在美國的台灣編輯吳象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知名馬華作家黎紫書曾在台灣與馬來西亞榮獲多個代表性文學獎,她著有兩部描寫家鄉怡保故事的長篇小說《流俗地》(2020)、《告別的年代》(2012),本集《阿峇卡巴東南亞電台》會由同樣出生於怡保的主持人杜晉軒,與黎紫書對話,與聽眾們理解怡保這座「山城」。

若提到台灣人比較熟悉的馬來西亞的城市的話,那比較能說得出口的城市名字,大概就是首都吉隆坡,還有擁有世界文化遺產的檳城和馬六甲,這幾個地方的特點是擁有許多華人人口,至於同樣也有許多華人的城市如怡保(IPOH),則較為陌生了,不過怡保的名產白咖啡,可能就有許多台灣消費者買過。

本集《阿峇卡巴東南亞電台》是知名馬華作家黎紫書,而黎紫書跟主持人杜晉軒一樣,家鄉都是在馬來西亞怡保。透過兩個不同世代怡保人的對話,和聽眾們一起理解怡保這座「山城」。

不是「留台」的馬華作家

黎紫書本名林寶玲,1971年出生於怡保,24歲以來便連年拿下馬來西亞各大具代表性的文學獎,更跨海奪下台灣的兩大報文學獎──包含聯合報文學獎及時報文學獎。黎紫書出道以來,出版了多部短篇小說,如2020出版了第二部長篇小說《流俗地》,而第一部長篇小說是2012年出版的《告別的年代》,這兩部小說的共同點,都是在講述怡保的庶民故事。

杜晉軒分享到,他在閱讀黎紫書的作品時會有許多既視感,看見過去童年時所出現過的熟悉景點,如舊街場的壩羅古廟和霹靂華小,還有新街場市區內的棺材街、老電影院。而提到電影院,就不能不提香港對黎紫書的影響,黎紫書曾說香港才像是她第二個家,因為怡保和吉隆坡都是一個以祖籍廣東人為多數的華人城市,因此過去香港影視流行文化對怡保的影響力相當大,香港電視劇、電影對她影響甚鉅。

由於在台灣有許多知名的馬華作家,如李永平、張貴興、黃錦樹等,他們都是有留學台灣背景的馬華作家,過去有不少人誤以為黎紫書也是留台生,黎紫書表示她不喜歡被人貼標籤為「類留台」,因為她許多作品是在台灣發行,也在台灣得獎。對於為何不來台灣留學,黎紫書表示她高中畢業時根本沒想要讀大學。黎紫書回憶道,她中學時期很會考試,但並不喜歡唸書,也常逃課,但她逃課並沒有到處溜達,而是在家裡看她愛看的有興趣的課外書。霹靂女子中學畢業後,黎紫書留在怡保從事了許多工作,如商店收銀員,並沒有想要到吉隆坡、新加坡賺更多錢的衝動。後來黎紫書到了怡保《通報》當記者,《通報》倒閉後就到《星洲日報》怡保分社當地方記者。

曾經黎紫書接受訪問時表示,過去她作品中有關馬共的題材都是為了迎合評審口味而寫的,她成長經驗中也沒有接觸過馬共課題。主持人杜晉軒問到,因為高中時期,得知學校的一些董事、同學父母都有馬共或左派背景,才意識到馬共在馬來西亞歷史的意義,因此相當好奇黎紫書是在什麼契機下接觸到馬共的題材?黎紫書透露,她在馬來西亞文壇得獎後,就獲得了到《星洲日報》總社工作的機會,才有機會親身接觸了馬共成員。

退居馬泰邊境的馬共成員,是直到1989年才放下武裝,與泰國、馬來西亞政府簽署和平條約,部分馬共成員才得以陸續重返馬來西亞。黎紫書表示,她是1998年接到《星洲日報》上級指派任務,跟著報社內的資深記者到曼谷專訪馬共前總書記陳平,當時是由她做訪問記錄。接著報社請黎紫書分別與另一位資深記者各自寫一篇陳平的專訪,最終決定是刊出黎紫書的報導,因為相比之下,另一名資深記者因政治立場較崇拜陳平,此前對馬共不熟悉的黎紫書所寫出的報導更能客觀呈現陳平的生平。

rendered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矗立在怡保市舊街場的組屋,也是小說《流俗地》中重要的場景。

怡保是文化沙漠?

至於為何第二本長篇小說會取名《流俗地》,黎紫書說她喜歡這是三個字組成起來的意象,流字的部首是水,地的部首是土,那水和土之間就有人和谷,而人和俗物就有一種很民生的地方性。

在訪談中,杜晉軒提到過去霹靂州首府怡保是非常繁華的城市,早年因為採錫礦產業而蓬勃發展,但由於全球錫礦價格在80年代崩盤,怡保乃至整個霹靂州的經濟開始沒落,許多人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到檳城、吉隆坡,或鄰國新加坡尋找發展機會。

對黎紫書來說,正因為怡保的沒落,對她來說怡保不能說是個城市,而是一個城鎮。也因為經濟發展的停滯,年輕人不斷外流,也使得怡保多年來在當地人、文化人的口中的代名詞,就是「文化沙漠」。黎紫書分享道,儘管多年來其作品都是書寫怡保的故事,但比較少在家鄉怡保辦活動,有次在怡保辦新書講座生時,儘管出席者不少,但她認為當中多數讀者是特地從外州過來捧場的。

不過,無論是對黎紫書或杜晉軒而言,如果沒有怡保的成長經驗,就不會有今天的自己。黎紫書坦言,雖然怡保是文化沙漠,但還是孕育了許多人才,馬華作家就有她和陳大為,她認為怡保始終是好山好水的之地,仍有一定的文化底蘊讓藝文工作者去汲取。

至於為何要寫怡保的故事,黎紫書說「如果我不寫,那永遠無人能寫」,她解釋,有的人會覺得她這番話好狂妄,但她並不是如此,因為她是來自怡保的作家,如果還有再等下一個人以小說的形式寫怡保的話,那可能要等十年,而且寫出來的場景,會跟她所看過的怡保是不一樣的了。

_DSC1979
Photo Credit:關鍵評論網/杜晉軒
怡保被譽為「山城」,被群山環繞,圖為怡保市打昔工業區。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吳象元

專題下則文章:

專訪泰語老師「泰國冰塊」:紅黃衫軍跟塔克辛已成過去式,希望新的政治氣象能改變泰國



阿峇卡巴東南亞電台: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是一個從新聞時事出發,帶您認識東南亞政經和文化的網路廣播節目(Podcast),透過訪談耕耘東南亞各領域的來賓,聆聽他們的採訪故事、異國經驗和在地觀點。 《阿峇卡巴-東南亞電台》每雙週一集,希望透過Podcast向全球華語聽眾說聲「Apa Kabar」,如果你有想聽的人物採訪,也歡迎留言或私訊告訴我們。 本節目由關鍵評論網製作播出,主持人是來自馬來西亞的杜晉軒、人在美國的台灣編輯吳象元。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