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知名馬華作家黎紫書曾在台灣與馬來西亞榮獲多個代表性文學獎,她著有兩部描寫家鄉怡保故事的長篇小說《流俗地》(2020)、《告別的年代》(2012),本集《阿峇卡巴東南亞電台》會由同樣出生於怡保的主持人杜晉軒,與黎紫書對話,與聽眾們理解怡保這座「山城」。
若提到台灣人比較熟悉的馬來西亞的城市的話,那比較能說得出口的城市名字,大概就是首都吉隆坡,還有擁有世界文化遺產的檳城和馬六甲,這幾個地方的特點是擁有許多華人人口,至於同樣也有許多華人的城市如怡保(IPOH),則較為陌生了,不過怡保的名產白咖啡,可能就有許多台灣消費者買過。
本集《阿峇卡巴東南亞電台》是知名馬華作家黎紫書,而黎紫書跟主持人杜晉軒一樣,家鄉都是在馬來西亞怡保。透過兩個不同世代怡保人的對話,和聽眾們一起理解怡保這座「山城」。
不是「留台」的馬華作家
黎紫書本名林寶玲,1971年出生於怡保,24歲以來便連年拿下馬來西亞各大具代表性的文學獎,更跨海奪下台灣的兩大報文學獎──包含聯合報文學獎及時報文學獎。黎紫書出道以來,出版了多部短篇小說,如2020出版了第二部長篇小說《流俗地》,而第一部長篇小說是2012年出版的《告別的年代》,這兩部小說的共同點,都是在講述怡保的庶民故事。
杜晉軒分享到,他在閱讀黎紫書的作品時會有許多既視感,看見過去童年時所出現過的熟悉景點,如舊街場的壩羅古廟和霹靂華小,還有新街場市區內的棺材街、老電影院。而提到電影院,就不能不提香港對黎紫書的影響,黎紫書曾說香港才像是她第二個家,因為怡保和吉隆坡都是一個以祖籍廣東人為多數的華人城市,因此過去香港影視流行文化對怡保的影響力相當大,香港電視劇、電影對她影響甚鉅。
由於在台灣有許多知名的馬華作家,如李永平、張貴興、黃錦樹等,他們都是有留學台灣背景的馬華作家,過去有不少人誤以為黎紫書也是留台生,黎紫書表示她不喜歡被人貼標籤為「類留台」,因為她許多作品是在台灣發行,也在台灣得獎。對於為何不來台灣留學,黎紫書表示她高中畢業時根本沒想要讀大學。黎紫書回憶道,她中學時期很會考試,但並不喜歡唸書,也常逃課,但她逃課並沒有到處溜達,而是在家裡看她愛看的有興趣的課外書。霹靂女子中學畢業後,黎紫書留在怡保從事了許多工作,如商店收銀員,並沒有想要到吉隆坡、新加坡賺更多錢的衝動。後來黎紫書到了怡保《通報》當記者,《通報》倒閉後就到《星洲日報》怡保分社當地方記者。
曾經黎紫書接受訪問時表示,過去她作品中有關馬共的題材都是為了迎合評審口味而寫的,她成長經驗中也沒有接觸過馬共課題。主持人杜晉軒問到,因為高中時期,得知學校的一些董事、同學父母都有馬共或左派背景,才意識到馬共在馬來西亞歷史的意義,因此相當好奇黎紫書是在什麼契機下接觸到馬共的題材?黎紫書透露,她在馬來西亞文壇得獎後,就獲得了到《星洲日報》總社工作的機會,才有機會親身接觸了馬共成員。
退居馬泰邊境的馬共成員,是直到1989年才放下武裝,與泰國、馬來西亞政府簽署和平條約,部分馬共成員才得以陸續重返馬來西亞。黎紫書表示,她是1998年接到《星洲日報》上級指派任務,跟著報社內的資深記者到曼谷專訪馬共前總書記陳平,當時是由她做訪問記錄。接著報社請黎紫書分別與另一位資深記者各自寫一篇陳平的專訪,最終決定是刊出黎紫書的報導,因為相比之下,另一名資深記者因政治立場較崇拜陳平,此前對馬共不熟悉的黎紫書所寫出的報導更能客觀呈現陳平的生平。

怡保是文化沙漠?
至於為何第二本長篇小說會取名《流俗地》,黎紫書說她喜歡這是三個字組成起來的意象,流字的部首是水,地的部首是土,那水和土之間就有人和谷,而人和俗物就有一種很民生的地方性。
在訪談中,杜晉軒提到過去霹靂州首府怡保是非常繁華的城市,早年因為採錫礦產業而蓬勃發展,但由於全球錫礦價格在80年代崩盤,怡保乃至整個霹靂州的經濟開始沒落,許多人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到檳城、吉隆坡,或鄰國新加坡尋找發展機會。
對黎紫書來說,正因為怡保的沒落,對她來說怡保不能說是個城市,而是一個城鎮。也因為經濟發展的停滯,年輕人不斷外流,也使得怡保多年來在當地人、文化人的口中的代名詞,就是「文化沙漠」。黎紫書分享道,儘管多年來其作品都是書寫怡保的故事,但比較少在家鄉怡保辦活動,有次在怡保辦新書講座生時,儘管出席者不少,但她認為當中多數讀者是特地從外州過來捧場的。
不過,無論是對黎紫書或杜晉軒而言,如果沒有怡保的成長經驗,就不會有今天的自己。黎紫書坦言,雖然怡保是文化沙漠,但還是孕育了許多人才,馬華作家就有她和陳大為,她認為怡保始終是好山好水的之地,仍有一定的文化底蘊讓藝文工作者去汲取。
至於為何要寫怡保的故事,黎紫書說「如果我不寫,那永遠無人能寫」,她解釋,有的人會覺得她這番話好狂妄,但她並不是如此,因為她是來自怡保的作家,如果還有再等下一個人以小說的形式寫怡保的話,那可能要等十年,而且寫出來的場景,會跟她所看過的怡保是不一樣的了。
延伸閱讀:
- 讀馬華小說《流俗地》:黎紫書不流俗地說好了故事,然對於價值提問的追求,讀者還能期待更多
- 黎紫書《流俗地》小說選摘:老媽媽僵在屈腿跪坐的形態中,其死狀猶如悔罪者
- 黎紫書《流俗地》導讀:當盲女遇見野豬,柳暗花明的一則寓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吳象元
專題下則文章:
專訪泰語老師「泰國冰塊」:紅黃衫軍跟塔克辛已成過去式,希望新的政治氣象能改變泰國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