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越南王子走進彭瑞麟的照相館》作者洪德青:當台灣第一位攝影學士遇上越南最後一位革命王子

2023/09/28 ,

專訪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是一個從新聞時事出發,帶您認識東南亞政經和文化的網路廣播節目(Podcast),透過訪談耕耘東南亞各領域的來賓,聆聽他們的採訪故事、異國經驗和在地觀點。《阿峇卡巴-東南亞電台》每週四透過Podcast向全球華語聽眾說聲「Apa Kabar」(你好),如果你有想聽的人物採訪,也歡迎留言或私訊告訴我們。本節目由關鍵評論網製作播出,主持人是來自馬來西亞的杜晉軒、人在美國的台灣編輯吳象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941年6月27日,彊㭽夫婦及攝影師彭瑞麟與妻兒在大稻埕阿波羅照相館留下合影紀錄,《越南王子走進彭瑞麟的照相館》作者洪德青表示,這是台灣「第一位攝影學士」與越南「最後一位革命王子」的相遇,而從兩人的互動,不只當時台北的飲食、服裝和社交生活躍然紙上,也讓我們看到台灣比想像中更為國際化也更為西化。

文字整理:吳象元

這集《阿峇卡巴東南亞電台》的來賓,是曾出版《南向跫音》、《華府跫音》的作者洪德青,這次她與我們分享新書:《越南王子走進彭瑞麟的照相館:一張照片背後不為人知的台越歷史》,內容從一張照片進而挖掘到跨越台灣與越南,一段越南王子與台灣攝影師不為人知的歷史。

《越南王子走進彭瑞麟的照相館》的主線有兩個主角,一位是越南阮朝開國君主嘉隆帝的嫡系子孫彊㭽,一位是具日本宮內廳攝影資格台灣攝影師彭瑞麟,兩人在1940年代的台灣相遇進而成為朋友。當時越南處於法國殖民時期,而越南王子彊㭽為了反法復國,曾先後待在日本、中國、新加坡、泰國,受到1911年武昌起義啟發後,他在廣州組成復國組織「越南光復會」,二戰期間又來到台灣領導「越南語廣播隊」。

Phan_Boi_Chau_va_Cuong_De
Photo Credit:Wikipedia
越南王子彊㭽(左)和越南革命份子潘佩珠於1907年在日本的合影。

洪德青是在遠端參與新北市燦爛時光書店舉辦的東南亞講座時,看到黃宗鼎教授分享了兩張照片,那是日治時期越南語廣播隊隊員在台北拍攝的照片。看到那張照片後,洪德青直覺上就覺得背後必定有一番故事,在經過閱讀學者研究和史料查找後,她釐清了彊㭽來台的前後脈絡,也得知照片的拍攝者,是首位進入東京寫真專門學校、具備日本宮內廳攝影資格的台籍攝影師彭瑞麟,當時他在台北大稻埕經營阿波羅攝影館。

圖62_彭全家與王子全家福_
Photo Credit:貓頭鷹出版社提供
1941年6月27日吃完蓬萊閣後,彊㭽夫婦(前左二、前右一)、黃南雄夫婦(後左一、前左一)以及攝影師彭瑞麟與妻兒在阿波羅寫場合影。彭瑞麟在相簿中記載剛出生的二子「良岷君徹底睡著了,便不叫醒他」。

問及彊㭽與彭瑞麟在那個時代建立友誼的意義,洪德青表示,這是台灣「第一位攝影學士」與越南「最後一位革命王子」的相遇,而從兩人的互動,不只當時台北的飲食、服裝和社交生活躍然紙上,也讓我們看到台灣比想像中更為國際化也更為西化。

洪德青指出,台灣是當時東亞航道中的重要據點,而台灣在二戰期間地緣位置的重要性,也可從彊㭽赴台成立越南廣播隊得證。因台灣位於中國華南、華中及東南亞的中間位置,因此日本便想透過這個優勢,透過在台灣成立廣播隊以進行電波宣傳戰,而受到日本政府長期贊助的彊㭽,就成了日本南進東南亞的一枚棋子,雖然未有明確記載彊㭽與彭瑞麟究竟是如何認識,但確實是二戰的進程促成了兩人認識的時機。

在那張由彭瑞麟拍攝的照片中,除了彊㭽和太太安藤千枝,還有彭瑞麟、夫人呂玉葉、彭呂的兩名兒子及越南廣播隊成員黃南雄夫婦。洪德青提到,如有機會,她會想再探究彊㭽神秘那位神秘的日本太太,因為有一說安藤千枝是日本派來監視彊㭽的特務,照片中唯一露出微笑的她,也讓氛圍更顯神秘,不過目前還需要有日方資料,才能更了解安藤千枝的背景。

而在「新南向」成為顯學的台灣,可從彊㭽與彭瑞麟的故事得到什麼啟發嗎?洪德青表示,她覺得對任何一位從國外到台灣的朋友,我們都應以禮相待,因為你從來不知道這些互動在未來會如何發展,例如越南留學生杜海勇,因喜歡台灣而創立了Taiwan Diary,目的是提供越南留台學生所需資訊,今年越南成為台灣留學生最多來源國,杜海勇的作為功不可沒,又如《越南王子走進彭瑞麟的照相館》中提到的越南廣播隊成員黃南雄,他與彭瑞麟始終保持聯絡,在台灣1959年發生八七水災時,在南越任官職的黃南雄還代表政府捐錢給台灣,而這些都是私人友誼演變而來的成果。

最後,提到假如《越南王子走進彭瑞麟的照相館》有被拍成影視作品的一天,是否有心儀的演員名單?洪德青表示,他認為台灣演員中像是莫子儀、劉冠廷和薛仕凌都是飾演彭瑞麟的適合人選,而我們也衷心期待,這本精彩的著作能有被拍成戲劇的那天。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

專題下則文章:

專訪「雖然媽媽說那裡太危險」版主:為何想將泰國「設計呼應社會」的經驗分享給台灣?



阿峇卡巴東南亞電台: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是一個從新聞時事出發,帶您認識東南亞政經和文化的網路廣播節目(Podcast),透過訪談耕耘東南亞各領域的來賓,聆聽他們的採訪故事、異國經驗和在地觀點。 《阿峇卡巴-東南亞電台》每雙週一集,希望透過Podcast向全球華語聽眾說聲「Apa Kabar」,如果你有想聽的人物採訪,也歡迎留言或私訊告訴我們。 本節目由關鍵評論網製作播出,主持人是來自馬來西亞的杜晉軒、人在美國的台灣編輯吳象元。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