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馬來西亞餅乾業的發展分成三個階段——獨立前、獨立後和近期。而屬於近期成立的、陪伴許多讀者長大的知名餅乾茱蒂絲(Julie’s)和馬奇(Munchy’s),也是屬於馬來西亞道地品牌。
前些年與友人到永和拜訪二戰老兵梁元明,得知老先生曾在新加坡工作。在新加坡他幫台資企業「UIC」拓展業務,對新加坡的環境頗為熟悉。如今UIC公司已從生產洗衣粉,發展成多元化企業。從小聽UIC洗潔劑廣告長大的筆者,能在台北聽到老先生提及該公司,實屬驚奇。
梁元明在二戰期間也曾到馬來半島參與英軍136部隊(諜報部門),對馬來西亞毫不陌生。關於梁元明的事跡,網路上都有其自述和訪談。讓我感到好奇的是當老先生提及他在馬來亞時,當地已設立不少餅乾廠。
筆者特別關注餅乾,是因為來台後發現台灣超市和超商的餅乾種類和品牌不多,而馬來西亞超市架上的餅乾玲瑯滿目、消費者有諸多選擇。聽到梁老的說法,可以斷定馬來西亞的餅乾產業半世紀以前已經蓬勃發展。
據「World's Top Exports」統計,馬來西亞的餅乾(曲奇)淨出口排在全球第14位,金額高達1億6百萬美元。雖然不及鄰國印尼來得多(2.35億美元),但在東南亞是第二大出口國。在亞洲區域內,也僅排在土耳其和印度之後。
馬來西亞餅乾業的發展分成三個階段——獨立前、獨立後和近期。獨立前,馬來亞的餅乾廠家主要設立在新加坡,分別為和和餅乾廠(Ho Ho)、寰球餅乾廠(The World Biscuit Factory)、南益餅乾廠(Lee)和、太豐餅乾廠(Thye Hong)和康元餅乾廠(Khong Guan)。
和和餅乾廠創辦於1898年,老闆是周文禮(Chew Boon Lay)。新加坡西部的地鐵站「文禮」(Boon Lay MRT)就是以他命名的。周文禮來自福建漳州,起先到泰國跟親戚打工,後來到新加坡發展,設立餅乾廠。周文禮後來在裕廊(Jurong)地區擁有大片土地,種植經濟作物如甘蜜(gambier)、胡椒、橡膠和水果,這是今天裕廊西(Jurong West)的一處住宅區以「文禮」(Boon Lay)命名的原因。
翻看1924年舊報紙的廣告(圖的右下角),可以看到和和餅乾廠售賣各式餅乾,有瑪莉餅(Marie biscuit)、梳打餅(台灣稱蘇打餅)、士文餅(Osborne biscuit)、冉花餅(又稱小花餅Iced gem biscuit)、蘇丹那餅(葡萄乾餅,Sultana biscuit,源自Garibaldi biscuit)等。
這些餅乾都源自英國。像是瑪莉餅的發明,用以紀念俄羅斯亞歷山大二世女兒瑪麗亞(Maria Alexandrovna)和英國愛丁堡公爵的婚禮;士文餅則以維多利亞女王的故居奧斯本莊園(Osborne House)命名;蘇丹那餅的「蘇丹那」是白葡萄的品種,而餅乾本身是一種葡萄乾夾心餅,稱為加里波底餅。筆者猜想這些餅乾的工業化生產,可能和英國下午茶文化在星馬普及化、平民化有關。
1925年新加坡橡膠大王陳嘉庚(Tan Kah Kee)收購了寰球餅乾廠。根據1930年出版的「南洋英屬海峽殖民地誌略」(檔案第3頁)記載,早於寰球的餅乾廠,除了有和和餅乾廠,還有另兩家餅乾廠——昌發、實德力。
陳嘉庚接收該餅乾廠後,將其生產的餅乾由自己公司旗下的分行代售,生意很好、供不應求。1934年陳嘉庚把餅乾廠轉讓給了女婿李光前(Lee Kong Chian),後者成立了南益餅乾廠接手。南益餅乾在馬來西亞家喻戶曉,至今八十五年仍屹立不倒。如今主要生產梳打餅和瑪莉餅。
1929年另一位實業家李俊承(Lee Choon Seng)創辦了太豐餅乾廠。太豐生產的餅乾在新加坡人人皆知,同樣以瑪莉餅、夾心餅、曲奇為主。可惜太豐在1981年就被英國餅乾公司「Huntley & Palmers」收購,匿跡於市場。
最後一家康元餅乾廠於1947年設立。來自廈門的周子敬先在陳嘉庚的餅乾廠打工,他出色、認真的表現得到陳嘉庚父子的讚許,因此陳嘉庚兒子決定把製作餅乾的秘訣告訴他。1941年周子敬辭去橡膠廠的工作,創立康寧餅乾廠,並讓弟弟周子漢協助打理。戰後他搬離怡保回到新加坡,創立了康元餅乾廠。
如今康元的餅乾不僅在新加坡保持龍頭地位,還外銷到世界各地。其有名的產品包括蘇丹那餅、梳打餅、瑪莉餅等。
第二階段(獨立後)成立的餅乾廠有合成食品工業(Hup Seng)和華大工業(Hwa Tai)。這兩家與獨立前成立的餅乾廠的不同,在於他們都在馬來半島成立,而非新加坡。
合成創立於1958年,其創始人之一是馬來西亞前執政黨民政黨署理主席郭洙鎮(Kerk Choo Ting)。合成最有名的產品,是海內外暢銷的乒乓較較餅(奶油梳打餅)。華大創立於1962年,是合成在奶油梳打餅市場的對手。華大另一款產品,是個別包裝的餅乾Luxury系列,同樣暢銷。
第三階段,也就是近期成立的餅乾廠,都是馬來西亞銷量最高的餅乾企業,且在台灣大多數超市都能看到。
第三階段中,第一家成立的是1985年成立的茱蒂絲(Julie’s),老闆史進福(Su Chin Hock)對經營餅乾業有一套。他不僅重視產品的品質,還針對不同國家消費者的口味進行調整。為了讓消費者記起餅乾的品牌,他選用了外國小女孩做商標,并將品牌取名為Julie’s,既好記又洋氣。
筆者小時候也不知道這是道地的馬來西亞餅乾品牌。Julie’s至今已外銷70多個國家,是馬來西亞最大的餅乾出口商。其代表產品是花生夾心餅、草莓蛋卷、Hershey’s巧克力餅、梳打餅等,種類繁多。

第二家是1991年成立的馬奇(Munchy’s)。Munchy’s老闆陳氏兄弟(陳書國、陳禮國、陳傳國和陳正國)的父親正是華大餅乾(Hwa Tai)的創辦人。華大於1992年首次公開募股後,四年後便脫手給其他人,最後由蘇氏父子接管。Munchy’s的廠房設立在馬來西亞南部柔佛州的峇株巴轄縣(Batu Pahat)。
前述的合成和華大都在這裡起家,峇株巴轄可說是馬來西亞的餅乾之都。如今Munchy’s外銷超過50個國家,在本地的銷量也排在第二位(21%市場份額)。其在台灣能買到的產品為燕麥餅,而在本地暢銷的是威化餅和夾心餅。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人從小享用西式餅乾,梳打餅配上一杯咖啡烏(kopi o)或美祿(Milo),乃是星馬人小確幸的生活方式。梁元明老先生眼中半世紀前的馬來亞民眾,是否也這樣度過人生呢?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李牧宜
核稿編輯:吳象元
專題下則文章:
【東南亞零食】Jajan Pasar是印尼最接地氣的「庶民甜點」 ,更是本地和東西方文化融合的象徵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