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你該搶的不是口罩,防疫還可以這樣做!

全境封鎖、航空公司入寒冬——政府投入32億紓困補助後,旅遊業者還能何去何從?

2020/04/01 ,

評論

TNL Brand Studio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TNL Brand Studio

TNL Brand Studio

TNL Brand Studio是關鍵評論網集團的內容行銷團隊,隸屬於關鍵評論網業務部門,我們擅長企劃、採訪、編輯與製作文字、圖表、影音、以及社群活動。※本帳號刊登內容,為業務部門自製企劃,沒有品牌客戶贊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受到限制,誰能先以感性溝通,創造新的消費體驗、拉近情感距離,便有機會在疫情期間猶能站上浪頭。

備受疫情衝擊的航空/旅遊業,在人人自危、家門不出的非常時期,即使政府挹注32億紓困補助,旅遊業者還能如何積極作為,挺過這一波危機?或許這正是重整腳步,搶話題嶄露頭角的好機會,也就是正式告別「曝光等於銷售」的年代,從掌握消費者動態出發,即時因應、調整策略,以靈活應變之姿,度過這次的疫情難關。

本文將以關鍵評論網(TNL Research)的調查報告分析,以最受台灣人歡迎的日本旅遊業為例,一探旅遊相關產業復甦的可能性。

台灣人最愛的日本旅遊都下跌37.1%,旅遊業者還能如何死裡求生?

疫情導致旅遊業景況低迷,而這恐怕不會馬上回升,旅遊業者須意識到這會是一場長期抗戰。就以台灣人最愛去旅遊的日本為例,根據調查報告,以往台灣人⾸選的赴⽇旅遊預算,已⼤幅下跌37.1%,甚⾄超過購買日本奢侈品的預算(下滑26.8%)。

儘管在台灣人⼼中,⽇本的商品品質值得信任,但在疫情影響下,消費者對日本的信心低迷,幾乎波及到所有品項的消費,使大多數類別的日本商品皆呈現預算下滑趨勢,僅醫療保健食品微幅上漲。

截圖_2020-04-01_下午6_42_31
資料來源:TNL Research

對於各產業業者而言,除了多加溝通⽇本原有的⾼品質利基點,以跟上疫情期間市場成長動能之外,旅遊業者或許也能趁這時候,緊扣消費者較願意消費的⽇本商品類別(如成長中的包裝食品)搭上話題,從情感出發,持續溝通在⽇本旅遊的「感覺」 。

而這樣的做法,當然不限於日本旅遊業者,而是跨產業的必要思考。當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受到限制,誰能先以感性溝通,創造新的消費體驗、拉近情感距離,便有機會在疫情期間猶能站上浪頭。

疫情總有一天會結束,此時可以累積的是「強勢回歸」的爆發力

雖然麥肯錫悲觀預測全球局勢會到明年Q2才會復甦,但根據調查報告顯⽰,⽬前台灣⺠眾對於旅⽇的信⼼約在今年10月稍可回溫。綜觀旅遊業可因應的做法,或許能提早針對年底節慶或主題⾏程開始規劃,並與KOL等意⾒領袖或宣傳者族群溝通。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樣的提早佈局,仍要隨時觀察疫情的千變萬化,即時掌握消費者⼼態與想法,才能做出最精準而有效的⾏銷策略。

japan-2603955_1920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其實在這次疫情衝擊下,許多旅客不得不變更與取消⾏程,卻也因此感受到有旅⾏社專業服務的重要性。儘管出不了國,旅遊業者仍能善用社群媒體或部落格等內容行銷,為品牌的信任度與好感度加分。諸如:即時更新相關旅遊警⽰、相關員⼯保護措施、消費者措施等,或是與其他產業異業結盟,⽤疫情最新消息,以及世界各地幽默應對隔離的趣聞,降低消費者的焦慮感,並提升信任度。

防疫也能拚經濟?創意行銷、異業結盟,運用疫情最聰明

憂患之際,陷入業績低迷的恐懼絕不是首要任務,當務之急是該如何破框思考,甚至善用疫情趨勢,為企業品牌殺出血路。事實上,有許多業者已紛紛展現創意與社會關懷,為品牌加分。

例如,精油品牌EO與出租⾞業者Lyft合作,送出20萬⼿部消毒噴霧給轉運站的司機,不但能達到宣揚品牌精神的效果,也兼備了廣告效益與社會公益。

此外,許多業者也積極利用網路數位,發展新服務模式,找尋與消費者接觸的有效方式。例如:開放線上觀看舞台劇、健⾝房推出線上遠端教練課等,又或者像是國外知名連鎖餐飲Chiptole,運⽤Zoom讓粉絲線上網聚,不僅成功創造話題,也讓品牌有了交友平台的新價值。

尚未完全關閉的歐美飯店業者,也開始探討是否能在服務上落實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像是透過分散住客、⽽非集中管理,以維持最低營運開銷。也有部分業者鼓勵消費者延期服務,⽽非取消⾏程。

silhouette-4796573_1920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即使景氣⼀片低迷,這次的事件仍有逆勢成長的產業,如「線上教育平台」等宅經濟品牌。旅遊業者不妨考慮與線上教育的做異業結盟,如合作推出「現在學⽇⽂,年底去⽇本」的實⽤組合包,藉此升級成更打動⼈⼼、更⾼附加價值的產品;又或者與KTV業者結盟,推出旅遊包⾞服務等⾏動歡唱⾏程。

總之,創意的施力點很多,前提是要先從恐慌與焦慮中走出來,才能發現創意。

本文作者:Cher,內容經關鍵評論網Brand Studio編修後上刊。

專題下則文章:

比SARS期間幸運的是,現在電商很發達;不幸的是,經濟極度全球化


你該搶的不是口罩,防疫還可以這樣做!: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網路上出現搶購口罩的防疫熱潮。與其一窩蜂搶購口罩,民眾又該如何應對?「關鍵評論網 Brand Studio」從食衣住行育樂的角度切入,帶讀者瞭解有哪些服務可以解決因應疫情所帶來的生活難題。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