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百工職人漫

【百工職人漫】《拉麵王》:出現大王具足蟲奇葩拉麵不意外?這部漫畫把整個業界都罵了一遍

TNL+ 2023/07/30 ,

評論

罵克伍陸

罵克伍陸

罵克伍陸

不正經但有讀過一些文學批評的寫作者。喜歡寫動漫、電影評論。偶爾會穿插一些理論剖析內容。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很難想像,有一部美食漫畫竟然敢公然檢討整體業界的問題,把大家都全罵了一遍:針對客人的拙劣味覺、盲目追風、乃至現今最流行的「給負評」、「PO網公審」,對現今拉麵店經營者毫無自我風格、隨波逐流進行一定程度的反思,針對雜誌電視媒體更是火力全開。

小小一碗拉麵象徵的是對國族的再思考,蘊含的正是文化的移植與再創,至今持續牽動「日本」在日本人及世人心中的輪廓。

──《拉麵:一麵入魂的國民料理發展史》

近期有許多奇葩口味的拉麵如雨後春筍般產出:鱷魚腳、大王具足蟲、青蛙、榴槤等,讓人嘆為觀止。但放在歷史脈絡下,這或許只是拉麵進化史中的滄海一粟罷了。

日本史研究者喬治.索特(George Solt)在其著作《拉麵:一麵入魂的國民料理發展史》中,討論拉麵與日本戰後史的密切關聯,經濟起飛的昭和時代、來自美國的小麥援助,各種因素下才導致現今方興未艾、席捲全球的拉麵風潮,成為經濟實惠的B級美食王者。拉麵既古老又新潮、既在地又國際,被破壞的同時也被不斷再造。

未命名
圖片來源:由左至右為山禾堂拉麵圓拉麵拉麵公子
榴槤拉麵(山禾堂拉麵)、青蛙拉麵(圓拉麵)及大王具足蟲拉麵(拉麵公子)。
1
圖片來源:小學館《ラーメン発見伝》第26卷試讀
拉麵的歷史,可追溯至明治時期中華麵料理來到日本,而後成為大眾化攤販,至第一間元祖拉麵「來來軒」在淺草開業,正式開啟了日本拉麵的戰國時代,在本作中亦有詳細介紹其演變及相關流派之衍生。圖片來源:小學館《ラーメン発見伝》第26卷試讀

為何拉麵的味道如此多變?這不光是牽涉食材的應用,更是整體日本的變化:從過往的追求飽足感、能快速上桌快速完食;到今日追求精緻、多樣、強烈輪廓、新鮮口感,以在地食材或文化為元素進行變化的各派系拉麵皆應有盡有,拉麵的定義被無限地拉深、變廣。

拉麵的變化,也反映著人們的變化。這些變化為何?又該如何因應這些變化改變拉麵乃至店內的經營策略?如何在製作美味料理及決定經營策略之間取得平衡?這些問題與答案,你或許可以在久部綠郎原作,河合單作畫的《拉麵王》中略知一二。

1
圖片來源:小學館《ラーメン発見伝》第1卷試讀
《拉麵王》單行本封面,圖片來源:小學館《ラーメン発見伝》第1卷試讀

不只是追求美味、更要追求管理

《拉麵王》的故事從東京上班族──藤本浩平說起。起初他對自己在公司的工作得過且過,利用下班時間獨自鑽研、經營攤販,想靠自己的品味與技術開一間屬於自己的拉麵店。後來逐漸涉入公司的餐廳開拓、拉麵商品開發,甚至幫助其他店家振興、與其他拉麵店及宿敵──拉麵清流房負責人芹澤達也對決、到日本其他地方進行拉麵乃至料理調查,從一個普通職員到專案負責人,他逐步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拉麵人。

1
圖片來源:小學館《ラーメン発見伝》第1卷試讀

看似單純的劇情,卻打破了多數美食漫畫「不斷對決,只比美味」的單線邏輯。說到底,追求「美味」這件事背後亦有諸多考量;例如:料理對決本身是否被過度地強調,成為一種譁眾取寵的表演?透過對決,要達成什麼?

這在現代化的經營中至關重要:對決的目的可能是「發揮某種當季/當地素材的美味」、「創造新商品」、「在不增加廚房工作量的前提下,善用現有食材進行創新」、「降低成本或提升毛利」、「如何處理客人的各種需求」......並不是做得好吃、也不是全部都用高級食材或高級技法就好。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專題下則文章:

【百工職人漫】《BLUE GIANT藍色巨星》:被譽為「有聲音的漫畫」,傳達出凌駕於樂音之上的感動



百工職人漫: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