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網路上許多「台女為什麼要找洋男」的指控,常充斥「新鮮」、「虛榮」、「為了性愛」等推測,但實際上真是如此嗎?我們實際訪問八位在台灣有異國戀經驗的人,他們多覺得網路上對「CCR想像」,和實際有些不太一樣。
採訪:丁肇九、黃筱歡、李秉芳|撰文:丁肇九
在前篇文章中,我們整理了網路上批評CCR的各種面向,有些人把在台外籍人士的負面行為投射在他們的另一半,有人覺得女生對台灣男性和外國男性的要求標準不同不公平,也有些純粹覺得「台灣女生就該和台灣男生交往」。
相關的討論中,也常看到發文者對「台女為什麼要找洋男」的指控,其中常充斥「新鮮」、「虛榮」、「為了性愛」等推測,但實際上真是如此嗎?為此,我們實際訪問八位曾在台灣有過異國戀經驗的人,裏頭有些人還在尋覓真愛、有些已修成正果、也有幾位外國男性的代表,訴說他們對網路上「CCR想像」的看法。
「老外來台灣就只想著要把台灣女生。」這可能是很多人對在台外國人的想法,但在台灣已居住超過12年的S先生並不這樣認為。
西班牙籍的S先生曾與三位台灣女性認真交往,他表示大部分人在挑選伴侶時並不會預設國籍,以他為例,約會對象之所以台灣人為多,是因為「在台灣,台灣人本來就比較多」,加上自己常會去酒吧之類的地方,比較容易認識到想找另一半的對象,但他從沒想過「我只要找台灣女生」。
話雖如此,S也同意「比較好玩」可能是異國戀的一大動力。
因為文化差異的吸引力,讓異國戀變得「比較好玩」
「因為不一樣,因為比較好玩,而且不用感到壓力,可以更加做自己,」S認為在同個文化裡的戀情,通常會有較多規則要遵守,但如果自己的另一半是別的國家的人,那些傳統規則通常會失效,「其實不只在台灣,旅居美國6年的期間,我也有一樣的感覺。」
這個論點也廣受曾有過異國戀經驗的受訪台灣女性同意。
曾與南美洲旅伴認真交往半年的小楸,就表示與外國人交往的有趣之處,在於完全不一樣的文化就像是新的領域,會想知道對方怎麼思考,並可以觀察一個國家如何影響一個人。
曾長期住在國外,近年大部分約會對象都是非台灣男性的Gin表示,雖然每個個體不同,但台灣男生有些比較「在地」,關心的東西會比較侷限,興趣文領域比較不一樣,有時候會覺得笑話或俚語對方聽不懂,因此對與自己文化相近的西方人比較有興趣。
同樣有過多段跨文化戀情的Nikki也指出,他在很多年前出國打工旅遊,認識了不同的文化,自己的認知和習慣也產生改變,和台灣男生在一起時,常會覺得彼此喜歡的東西不一樣。
對於這樣的「差異」,小楸小姐觀察到周遭有很多台灣男生想盡辦法工作、投資、賺錢,壓縮了很多時間,雖然西方國家也不乏這一類「保守」的人,但因為在台灣的外國人許多是旅行中的人,價值觀通常比較自在開放,相較起來便會覺得「比較有趣」,讓大部分台灣男生的「文化優勢」被比下去,但若是常旅行或體驗文化的台灣人,在這方面其實不會輸給這些外國人。

「只是玩玩」的戀情確實不少,但努力仍能創造長久好時光
就算了解動機,仍有批評者會質疑異國戀「長長久久」的可能性,因此冠上CCR就「只是玩玩」的指控。
久居台灣且已成為台灣女婿的法國男性D先生坦承,那些在台灣的年輕外國人常不想要承諾,因為不知道自己會在台灣待多久,也很快會回到自己的國家,但這種狀況其實並不分台灣人或外國人,「我在法國的時候也遇到玩很兇的台灣學生,」D先生說,「他們沒想要承諾,因為他們遲早要回台灣。」
S先生也部分同意這樣的看法,他覺得許多台灣女生和外國男性交往時,會因為知道可能不會長久,比較專心在「共創好時光」的部分,身邊許多這樣的女生雖然曾與外籍人士有過戀情,但最後卻嫁給台灣男生,這樣的行為其實不無道理,因為「Love is one thing, marriage is another thing」。
S覺得喜歡一個人不見得能長久,很多人把外國人當成當成交往對象,可能同時抱著可以學英文和能出國玩的附加價值心態,這方面確實勝過大部分的台灣男生。
有趣的是,這種「都是玩玩」的批評,往往會在男女結婚或穩定交往後銷聲匿跡。
與法籍男友交往多年的W小姐就說在交往初期,家人常會擔心男方從哪裡來、何時要走,也質疑交往會不會浪費時間,有天離開台灣的時候會讓自己傷心難過。但隨著交往時間久,每個月帶男友回家,彼此見過對方家人,長期相處下來家人也更認識男友,男友也表示台灣更像他的家,主動研究台灣的政治和歷史,家人也跟著接受這段感情。
與德國籍丈夫結婚一年定居台灣的辛西亞也說自己初期和對方遠距和年齡差距的組合,爸爸覺得有點不能接受,之後也是因為自己努力介紹另一半,並時常帶給爸爸媽媽看,更進一步了解之後,家人便釋懷許多(而且爸爸還很喜歡他)。

可以做好自己、不用服侍家人,打破「社會教條」限制
在訪談中,許多受訪者不約而同提到自己或周遭人鍾情異國戀的原因:迴避社會教條。
回顧過往經驗,W小姐覺得相較台灣籍的交往對象,外國男友普遍認為兩個人在一起應該還是要保有各自的交友圈和生活圈,不會因為交了男友就不能和其他朋友出去,相較台灣男生比較會控制另一半的交友狀況,讓他覺得和外國人交往時雙方會比較獨立,比較可以「做自己」。
除了感情觀的差異,家庭的束縛也是一大重點。S先生就表示根據自己的觀察,台灣女生和外國人交往的最大動力,是不用做「見家人」之類的事情,可以減少交往時的壓力和擔心。
Nikki就表示選擇對象時,亞洲家庭的壓力是一大考量,因為她連自己的家人都不太照顧,更不會想要照顧對方的家人,叫他們爸爸媽媽、服侍他們等等,比較想為自己而活。Gin也指出台灣社會常對台灣女生設定刻板印象,覺得女生就應該要怎麼樣、應該要做這個,但自己的個性就不是這樣。
與外籍男友長期交往的W小姐也舉出一個例子,雖然自己的戀情受兩方家人肯定,但對方家人希望自己學法文、自己家人希望男友可以講中文,他們只覺得「有時間就學,沒時間也不強求」,因為「We are not dating with your family(我們不是和你全家談戀愛)」。
「性」是一個考量,但並不是外國人就比較好
另一個網路言論常針對CCR的點就是「性」。從覺得外國人性能力比較強的推測,到「吃洋腸」一類的粗俗咒罵,常把異國戀與交媾情節緊緊掛鉤。
Gin坦誠性確實是選擇另一半的重要考量,根據自己的經驗,台灣另一半的性通常比較不激情,沒有那種「我要把你吃了」的撲倒感。Gin覺得這可能是文化差異的一種展現,因為亞洲文化比較溫文儒雅,連帶在性愛上也比較「遵守紀律」,就算對你充滿激情也不會表達出來。
小楸則覺得相較於台灣的交往對象,與歐洲另一半在性愛上最大的差異,是在性行為之外還會有些默契或是小儀式感,他認為背後原因可能是許多台灣男性傾向看日本的A片,大部分的情節呈現羞澀的女性,造成床第之間的想法比較單一和接近。
「我覺得和性沒有關係,」久居台灣的S先生說,「我有過外國戀情經驗的女性朋友,大多說跟台灣男生在性上面比較滿足。」S覺得性其實不是大部分台灣女性想和外國人交往的主因,只是因為有些台灣男生覺得自己的條件和外國人差不多,對方不喜歡自己原因一定是因為性,反而更像是一種推託之說。

其實談感情就是談感情,真的別那麼在乎國籍
對於這些「歐美比較好」的感覺,小楸覺得背後建構的主因是教育,因為台灣的歷史課本對歐美文化的描述,常偏向光鮮亮麗、社會運動、啟蒙、很多偉人等等,對世上其他地方則較少類似討論,建構了「歐美比較優秀」的感覺。
但也有訪者抱持著不一樣的看法,例如嫁至美國的E小姐,就表示自己原本其實對外國戀情不太有好感,之前也遇過來台灣不停把妹的外籍英文老師,自己與現在的先生在一起,是因為覺得和這個男生很合得來,甚至常好像忘記另一半的國籍,都要看到他的臉,才會想到「對耶,他是外國人」。
E也覺得不管男生女生,和另一個國家的人交往時不應該先有想像「因為她是外國人所以會怎樣」的設定,每個人都是個個體。
Gin也表示,雖然自己有許多跨文化的交往經驗,但國籍並不是重點,到頭來還是看那個人對你的付出,對你的感情,因為感情才是一切的交往基礎。Nikki也表示自己不是不喜歡台灣男生,只是沒有碰到喜歡的那種型,「自己個性可能不是大部分台灣男生會喜歡的那種,因此容易被接受度比較大的外國人吸引」。
與外籍另一半定居台灣的辛西亞,也很清楚和現在的老公在一起並不是因為他是老外,而是因為他們的個性和得來,相處得來,其實戀愛本來就是這樣。辛西亞也覺得如果有人用「就要找老外」的心態去尋找對象,對方會感覺出來不是真心,就像只是為了外表在一起的戀情一樣,一定很難走遠。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仇CCR情緒從何而來?厭女文化、求偶焦慮與受挫的陽剛氣概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