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少子化浪潮及養寵物的人口有增無減之下,先前《時勢研究》便預測「2020年台灣的犬貓數將超過兒童數」,現今「毛小孩」的重要性已不是過去可比擬,人與動物之間的共生也就成了這個時代備受矚目的課題。2 位女高中生藉由參與嘉義市「青年實踐行動培育競賽」,將於今年暑假展開實際行動,期待發揮自身影響力,改善嘉義市社區的友善動物環境,讓更多人關注動保議題。
嘉義市後驛里,是昔日北港車頭的所在地,如今經過社區改造後別有一番風味,保有舊時代的古色古香,處處都有故事,雖然區域不大,卻有百餘隻浪貓及大量餵食者聚集,因此這裡也將是「喵來喵去」計畫的目標區域,作為嘉義市首屆「青年實踐行動培育競賽」入選組別當中最年輕的團隊,仍在就讀輔仁中學設計科的林家妤、許庭瑜,便是想為在地動保議題盡一份力的生力軍。
對浪貓的熱情轉化為行動實踐
起初因學校專題緣故,同組的兩人開始接觸到浪貓議題,藉由與嘉義中途之家「萌貓館」的多次交流,讓兩個小女生的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在對於動物友善環境相關議題有了進一步的認知後,設置餵食站的想法越來越明確,萌貓館工作人員除了協助擬定計畫之外,更建議我們參加首屆『有事青年節』青年實踐行動培育競賽。」從決定報名到確定入選,許庭瑜的心情始終很興奮,「嘉義市真的難得有如此大規模的活動,讓在地年輕人有更多機會和資源表達自己想做的事,同時對於回饋我們生活的地方來說也是很直接的一種方式!」
她們打算利用後驛里當地老木屋淘汰後的零碎木材打造成浪貓專屬的餵食站,並實施 TNvR(捕捉、絕育、施打疫苗、釋放),藉此改善因民眾餵食浪貓所造成的環境髒亂問題。

行動路上有導師陪伴不茫然
投身動保議題多年的「台灣之心」駐紮任務創辦人洪聖雯,可說是作為「喵來喵去」培育導師的不二人選,對於林家妤、許庭瑜兩名年輕新血的計畫,洪聖雯在為期 50 天的輔導培訓期會給予什麼樣的建議?「如果將這次計畫視為一個萌芽的種子,我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為她們灌溉較缺乏的實務經驗,雖然動保議題字面上在談流浪動物,但實際上卻是牽扯到許多『人』的問題,因此『如何溝通』反而成了相關工作的重點所在,有時候臉皮真的需要厚一點。」洪聖雯笑著說。
由於兩人本身都不是後驛里的居民,初步接觸便讓林家妤明白,餵食站設置完成後,真正花心力的部分才將正式開始,「大多數居民認為只要沒有人餵食就不會有浪貓聚集,我們認為除了這樣之外應該有相對更積極的作法,所以後續如何藉由文宣設計及相關講座的宣導,進一步促成當地居民觀念上的轉變,的確就必須仰賴更多說話應對的技巧了。」試著互相理解整個環境關係鏈中的實際生態,林家妤相信都會成為這次計畫的寶貴經驗。

而許庭瑜認為人在面對動物議題時,態度大多都會比較感性,也許一開始的契機只是單純覺得動物可愛,但接觸越多就越會意識到這真的是一項需要完善規劃的工作,「聽洪聖雯導師說,相較於過去,我們這個世代對於動保議題的態度已有很大的轉變,不過由流浪動物作為出發點,延伸下去與環境息息相關的議題還有更多、更廣泛的層面,藉由這次的嘉義市有事青年節『青年實踐行動培育競賽』,除了希望貢獻我們小小心力,讓嘉義市環境變得更友善之外,如果能讓更多人一同建立起對於動保議題的自我觀點與認知就太棒了!」

林家妤與許庭瑜還處於對任何事物都抱持熱情的年紀,雖然未來還存在許多想像空間,兩人卻都不約而同地希望,將來能將所學一技之長用於推動在地發展,隨著更多認識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對於家鄉的愛有增無減,從發現問題進而想解決問題,她們不怕有事,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做些什麼,「喵來喵去」的有事青年看來已經準備好要改變世界了。
專題下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