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有事青年行動誌 #2

期許舉辦一場帶給別人悸動的音樂祭 — 吳威融的諸羅祭

2020/08/20 ,

評論

有事青年實驗室

Photo Credit : 嘉義市政府智慧科技處
有事青年實驗室

有事青年實驗室

「青春的靈魂,實驗的熱忱」,人類有青春這段歲月,就是拿來搞事用。 最有Guts的嘉義市,與最有事的青年一起尬創意!勇於突破的膽量、放手去搏的青春、積極嘗試的熱忱以及幫助社會的信念,是有事青年的態度。一起當一個願意不計較的投入,試著搞些可能翻轉地方的事的「有事青年」吧。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喜歡音樂的人,不見得多懂音樂,可能是喜歡詞曲之間勾勒出的情境想像,又或是喜歡演出者不同方式的故事演繹,每當一段熟悉的旋律響起時,酸甜苦辣的回憶會跑出來,音樂是如此神奇地存在於生活,似乎不論是誰都多少被音樂感動過,哪怕是一句歌詞,一個樂團,一場表演。 今夏,一位熱愛音樂的嘉義大學生運用嘉義市「青年實踐行動培育競賽」實踐機會,夢想延續嘉義在地的音樂能量,有朝一日將音樂祭與嘉義市重新搭起的靈魂人物。

吳威融,就讀嘉義大學植物醫學系,從台南到嘉義市唸書的他,希冀以音樂祭的形式讓更多人了解嘉義市,尤其去年長期耕耘在嘉義市的音樂祭倒閉後,更激起他的決心。至今參加過台灣多場音樂活動,去年在「搖滾台中」擔任志工的他,從旁筆記著一場成功的活動是如何運作,就在那次,當他親眼見到自己很喜歡的樂團 Trash 演出時,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心靈悸動,「我也想辦一場像他們感動我的音樂祭。」今年即將升大四的吳威融說。

精神的延續,一場以嘉義市出發的音樂祭

早前參與同樣由嘉義市政府所舉辦的「勇契學」進而得知此回青年實踐行動培育競賽,毅然決然地鼓起幹勁參與競賽,以獲得更多實踐夢想的可能。吳威融的參選主題命名為「諸羅祭」,名稱是延續去年嘉義大學的草地音樂節,自他參加了嘉義大學的音樂節以後,便燃起自己想將音樂祭的型態帶入到大學裡面的想法,對他而言,音樂祭是一種精神的延續,而非看完、聽完後什麼也沒留下。對此,指導他的導師張敬業看法如是,更補充說道,台灣音樂祭的同質性相當大,倘若只是單純從玩樂團、喜歡音樂而想辦一場音樂祭,那麼便很可能讓音樂祭淪為曇花一現的音樂活動。

藉由音樂祭,讓更多人了解嘉義市

吳威融之所以如此執著於音樂祭,多少是因為曾親身感受到那份悸動,據他形容,那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即便是陌生人,都能因為音樂或是喜歡同個樂團的人,建立起一座溝通的橋樑。音樂就好比一個交流的媒介,可以帶他去到更遠的世界。諸羅祭的未來想像裡,他想將音樂祭能引導人們去到不同城市的行為,進而讓更多人了解嘉義這座城市。「有熱血很好,但熱血並不足以讓你完整一件事」導師給予的現實考量則是必須去思考實質要去影響的是什麼?找出自己所熱愛的事情非音樂祭不可的原因。畢竟,就導師的觀點來看,音樂祭絕非單靠熱血就可以完成的事,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多去吸收國內外的各種活動資訊,參考並評估每一場音樂祭成功與否的關鍵,將細部的核心與方向規劃得更明確,做好萬全準備,這場音樂祭才有撼動人心的可能。

諸羅祭4
Photo Credit : 吳威融

將嘉義元素注入至諸羅祭中的規劃與想像

正如張敬業導師所言,音樂祭的核心理念為何?想影響的對象又是?相較去年嘉義大學的音樂節,吳威融想在第二屆的諸羅祭中,置入更多嘉義市的元素來作為音樂祭的貫穿。開始,他想以大方向出發,從外地認知到的嘉義印象來做主軸,核心主題是想創造出一個能夠給樂團及非樂團者的表演舞台。計畫裡其中一點類似此回競賽—樂團徵選的培育競賽,主要目的是想召集在嘉義地區玩樂團的年輕人,或是想玩卻沒有資源的人,用培育競賽的方式,讓大家發揮音樂的創作可能。再者,目前他的想像中,音樂祭裡面的市集一部分是以在地特色店家為主,另一部分則想將學生攤位獨立出來,讓不只是嘉義的學生,其他縣市的學生也能一同參與。

S__85360653
Photo Credit : 嘉義市政府智慧科技處

為自己想做的事,建立起一座橋樑

參與各種活動都是想藉此機會吸取各方經驗以及接觸不同管道,他表示:「競賽是一個開啟的機關,輔導的導師都是各領域的專家,之後若想延續或推動,至少已經先搭起了橋樑。」最後,導師張敬業亦表示,嘉義市有事青年節「青年實踐行動培育競賽」毫無疑問是可以激發起年輕人在創作上天馬行空的想像,並容許更多不同的創作可能,把眼光放長來看對整體大環境都很有幫助,哪怕只有一點點刺激到年輕人想創作的慾望,都很值得。

吳威融,試圖將自己熱愛的事物,用自己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能量,夢想有朝一日成為將音樂祭與嘉義市重新搭起的靈魂人物。

專題下則文章:

「喵來喵去」的在地幼苗 喚起嘉義動物友善環境意識


有事青年實驗室:

嘉義市去年辦理有事青年節、勇契學等青年計畫,鼓勵越來越多的在地青年勇於付出行動,透過創新的思維和熱情的投入,讓每一件青春小事,成為翻轉社會的「大事」!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