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座城市,一條街道,一個轉角,一個地區建構出屬於一座城市的面容,進而成為前往蒞臨人們腦海裡對這座城市的記憶。色彩可以是一種語言,用純粹的形式傳達這片土地上的點滴,色彩也可以賦予一座城市個性,使城市綻放出不同的光芒。因參與嘉義市政府第一屆青年學院「勇契學」而結緣組隊的一群年輕人,將勇契學的行動成果延伸到「青年實踐行動培育競賽」,持續執行自己的城市色彩計畫。
Color Chiayi City 是由國立中正大學張耿榮、林子綺、就讀美國 Edmonds Community College 的林品妤以及華南高商的陳冠儒,其中林品妤因為受疫情影響必須留在台灣遠距教學,也因此把握這次機會,參加活動認識自己生活的土地,更延伸出想為嘉義市做些改變的行動議題。團隊為早前嘉義市政府第一屆「勇契學」的組合,一拍即合的他們,延續到這回青年實踐行動培育競賽。對於嘉義市的色彩想像,團員們分別有不同的見解,其中身為在地人的張耿榮表示嘉義市是他從小長大的地方,如同天空般習以為常的存在,天空藍是他為嘉義市下的色彩註解。

嘉深印巷,打造出屬於嘉義市的文化識別
參與勇契學的當時,團隊曾舉辦數次嘉義市導覽活動,實際走訪街道巷弄的心得為此回競賽主題埋下伏筆,他們觀感中,嘉義市許多街道、住家、店家、招牌交織出的紊亂景象,有著可被改造的空間。團隊期望蒐集並以色票形式呈現屬於嘉義市的顏色,並打造在地文化識別,可供往後任何想以色彩表現「嘉義市」特色之民眾、藝術家,以及在地政府機關推動都市更新、景觀規劃、建設或增進城市美學時作為參考使用。
範圍縮小,從嘉義人的廚房「東市場」著手
從計畫到著手的過程中,團隊意識到要建立如此龐大系統的前提,必須先深究一座城市的歷史脈絡與文化背景,更重要的是從根本改變的美學教育。在台灣美學教育尚未發展成熟之際,指導團隊的導師是鹿港囝仔創辦人張敬業,導師也建議先將範圍縮小到一個街區或是場域,作為實驗的出發點。嘉義市的東市場,一個包羅嘉義人食衣住行的地方,便成為團隊城市色彩計畫的起點。張敬業補充說:「要告訴人家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時,必須提出理由,為什麼這樣不好?或許只是你覺得醜、覺得亂,別人也許不覺得。可以先從過去的脈絡中理出一個模型,並整理出東市場的代表色,如此一來跟民眾溝通時,有模型對照,他們會更加理解你想做的事。」
城市美學的建立,需要循序漸進的統整歸納
「該有的都有,不需要大排長龍,紅綠燈也不超過 70 秒,是一個生活起來不會覺得累的地方。」嘉義市對本身是嘉義市人的張耿榮來說是如此這般的宜居城市。團隊聽從導師建議,自小地方一步步做起,針對接觸到實際民眾時的做法,導師說:「要實際去接觸,才能知道你想溝通的這件事情人家到底懂多少?也許人家完全不懂,那你要轉換他懂的語言,他懂了還是不知道你在幹嘛?就要修正你的內容。」總的來說,導師認為需要先將問題問題化,才會形成問題,假若沒有經過問題化的過程,便是主觀認知覺得這是問題,對別人來講也許不構成問題。

失敗沒關係,夢想從來都不是一步登天
因為參與嘉義市政府的勇契學而結識到夢想夥伴,這回的青年實踐行動培育競賽更讓團隊進一步得到許多寶貴的資源,是團隊認為最大的收穫。「實踐夢想的過程中一定會有錯誤,遇到錯誤就去修正,遇到挫折就爬起來。」對他們來說競賽不只是讓你找到夢想,更是讓受挫的人學習站起來的能力。當中年紀最小的陳冠儒說:「參與競賽的組別很多,假如每一組都有把計畫持續做下去,嘉義市一定會變得比其他城市不一樣,而且是持續的進步。」尾聲,導師張敬業讚嘆地表示:「高中生能有這樣想法,你就知道這城市是有創造力的,嘉義市的條件是願意把資源給年輕人去嘗試,並在可容許錯誤的狀態裡嘗試不同的可能,這是很棒的事。」青年實踐行動培育競賽的目的無疑是為了鼓勵年輕人去嘗試不同的創意想像,且在這之中,你不需要害怕犯錯,失敗永遠都是為夢想鋪路的最佳基石。
一步一步朝自己的夢想計畫走去,相信哪一天 Color Chiayi City 會告訴你嘉義市的色彩是什麼。
專題下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