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有事青年行動誌 #6

落實長照兼顧振興觀光 嘉義市的無障礙小旅行

2020/09/08 ,

評論

有事青年實驗室

Photo Credit : 嘉義市政府智慧科技處
有事青年實驗室

有事青年實驗室

「青春的靈魂,實驗的熱忱」,人類有青春這段歲月,就是拿來搞事用。 最有Guts的嘉義市,與最有事的青年一起尬創意!勇於突破的膽量、放手去搏的青春、積極嘗試的熱忱以及幫助社會的信念,是有事青年的態度。一起當一個願意不計較的投入,試著搞些可能翻轉地方的事的「有事青年」吧。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因疫情而重創的觀光旅遊業一片愁雲慘霧,但危機便是轉機,由羅元佐、羅蕙心、陳品鈞三位研究所學生組成的「左心房」團隊認為,這正是培養台灣成為友善環境、共融社區、國際醫療的國家旅遊定位的契機,如多扶事業創辦人 Jeff 曾說過的:「只有障礙的環境,沒有障礙的人。」他們透過入選嘉義市「青年實踐行動培育競賽」機緣,展開嘉義市田野踏查並持續性開發不同的友善社區,三位有事青年開始著手策劃嘉義市的無障礙旅遊行程。

正就讀成功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的陳品鈞與就讀中山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的羅蕙心本是大學同窗,陳品鈞大學時曾在特教中心打工,某次因課程要求,負責規劃文化園區導覽路線,實際走過才發現對一般人來說都不算好走,更何況是行動不便的身障者?因此有了旅行平權的想法,去年兩人一同參與教育部的培育專案,結識了志同道合的羅元佐,以無障礙旅行為主題的策劃團隊「左心房」就此誕生。

推廣無障礙旅行的熱情在嘉義市落地

極欲學習與累積更多經驗的三人,雖然都不是在地人,藉由參與這次「青年實踐行動培育競賽」,陳品鈞體認到嘉義市的發展已經遠超乎自己想像,「我們在考察導覽路線時發現,嘉義市很奇特的在市區與郊區的劃分上達成一種奇妙的平衡,想要有去戶外透透氣的感覺,並不需要真的離開市區就能做到,是未來發展無障礙旅行相當合適的環境。」

左心房2
Photo Credit : 左心房

嘉義市在地行動導師的協助提攜

長期投入社區護理、長期照護,身兼多職的「舊時光新鮮事」創辦人張嘉秀,對於擔任「左心房」團隊的導師感到振奮,「普遍的年輕人不太喜歡與老人接觸,但這是我們這個世代避無可避的課題,畢竟人口老化造成的高齡社會是不可逆的,這三位年輕人願意做長照相關議題真的很有心!」不過實際執行商業旅遊活動所需的前置規劃較為耗時,考量到三人較缺乏在地連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協助團隊快速掌握相關資源便成了張嘉秀此次著力的重點,「暸解他們的需求後盡可能的分享相對應的資源,降低自行摸索的時間耗費,但還是得靠他們自己行動,聯繫過程中的溝通對他們來說或許才是最寶貴的經驗,藉此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張嘉秀提醒這是一項需長期投入的行動,一定要考量到預期效應跟永續經營的部分,必須要能夠自給自足生存下來。

左心房3
Photo Credit : 左心房

在嘉義市首次跨出無障礙友善旅行的第一步

正在嘉義就讀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的羅元佐認為,目前台灣一般大眾對於無障礙環境的認知還有許多進步空間,但身障者本身或許也需要更多為自己發聲,「我們去日本考察時有拜訪過一個身心障礙者自主性發起的互助會,讓類似處境的人能夠有交流的機會,畢竟很多因意外造成的身障者並不清楚該如何面對往後人生,同為身障者的經驗分享更能站在相同立場去給予真正需要的協助,同時也較能凝聚力量讓大眾重視到自己的需求。」

中山大學劇場藝術所的羅蕙心表示,「對於這次嘉義市『青年實踐行動培育競賽』溝通與交流都非常具即時性,無論是嘉義市政府窗口、協辦單位或是導師,都不藏私地分享資源及回應需求,同時我們還是保有企劃上的自由度,過去我們針對無障礙旅行其實都只處於前置的策劃階段,這次藉由競賽成果發表的機會終於要實際執行一次真槍實彈的旅行了,『有事青年節』作為強而有力的後盾,真的讓我們更有信心面對挑戰。」

無障礙環境的議題本來就需要長遠且完善的週期規劃,目前三人分佈於南台灣的不同城市,「左心房」希望透過三人的不同專業,持續與各地政府、學校單位的資源串連,進而讓整個南台灣地區都能慢慢落實無障礙友善環境的建立,「看到其他團隊的年輕人也提出了很多值得關注的不同議題,彼此之間的互相交流是很棒的,如張嘉秀導師說的,大家相聚於此都是為了促進社會進步的目的,相信我們只要展現出成果,未來一定能夠號召更多有事青年一同來參與!」

專題下則文章:

夢想建構出嘉義市專屬的城市色彩系統 — Color Chiayi City


有事青年實驗室:

嘉義市去年辦理有事青年節、勇契學等青年計畫,鼓勵越來越多的在地青年勇於付出行動,透過創新的思維和熱情的投入,讓每一件青春小事,成為翻轉社會的「大事」!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