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人口高齡化時程,台灣預計在 2026 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將佔總人口 20% 以上,扶養比的攀升加上人口老化問題,獨居長者成為現代人需要花更多心力去關懷協助的族群。嘉義市作為台灣第一個高齡友善城市,在地年輕團隊「藍白拖姐妹」運用自身設計專長與熱情來陪伴長者創作與聊天,培養出長者們無聊生活時光的小小樂趣,是她們期許自己能為嘉義市盡的一份心力。
主題名稱定為阮ㄟ桃城時光機,由蕭家琪、許旆瑜、林玥妏三位設計師組成,她們是土生土長的嘉義囝仔,將團隊化名為在地象徵的藍白拖姐妹,期許用自己的步伐,為自身熱愛的土地,做些有意義的事。運用自我專長將設計融於鄉土中,透過這塊土地原有的文化厚度,加深大眾對自己土地的關懷,藍白拖姐妹想做的是啟發正向能量與實際行動。
年輕人口外流,美學發展性因而受限
正因是設計師們組成的團隊,她們有感的是近年來,正值美學設計與城市結合的觀念起步,嘉義市政府也積極的嘗試將設計融入城市治理,例如北漂青年的回流、文青小店的進駐以及九月份即將開幕的美術館,加上 2021 台灣設計展在嘉義市等,無疑代表著這座城市過去較不被重視的美學問題已被重新看見,重回前進的軌道上。相較其他城市,嘉義市一直是擁有濃厚藝術文化底蘊的城市,礙於早期青年人口外流的原因,使得嘉義人口平均年齡層偏高,或多或少侷限了美學的發展,這點亦是團隊期許能在計畫中藉由自身專長,將設計與長照關懷作合,並與年輕人接軌,打造嘉義市,全齡共享的城市使命。

心理層面的照料,獨居長者的身心健康
2011 年嘉義市政府啟動高齡友善城市計畫,除了推動長照計畫、社區關懷據點、高齡友善藥局等以健康導向為主的層面外,藍白拖姊妹察覺到的是心靈層面的照料,她們認為,心理影響身理是必然的情況,當身體得到妥善照顧,又是否有人來照料長者們的心靈?因此,她們期許自己能更全面地關懷長者。現實考量中,某部分獨居長者是固執的,為此,團隊表示會從旁關懷的角度去貼近長者的生活,輔以彩繪為媒介,引導長者們做出第一步分享,或許會是開啟他們心房的一種方式。而針對問題長者的部分,導師劉育成也表示,現在政府會列管並定期派社工去訪查,某部分有特殊精神狀況的長者,則交由專業人士去處理更為妥當,建議她們可從自己社區裡熟悉的長者著手。

阿公阿嬤講故事,世代的交流從此展開
「以聆聽者的角色,從生活起居、時事層面等關心長者,待建立起信任感與認同感後,引導長輩分享自身故事。我們以自身阿公阿嬷為例,其實每位長者都是喜歡分享的,但待在家裡分享卻沒人聆聽,因此不如以我們的專長,讓這些故事換個方式呈現,幫助長者與世代交流。」藍白拖姐妹是這麼想的。問及展覽主要形式,她們想像是以多媒材的方式來呈現長者們的故事,不見得需要現身分享,可能是畫作、文字、影音、照片等多元且互動的形式,讓民眾也能產生共鳴。再者,該如何吸引年輕人的關注?劉育成導師表示,可從方向或是主題來作設定,包括展覽形式、內容以及空間、地點,不只讓長者融入社會,也要讓年輕人一同參與。具體的作法作法或許是挑選咖啡館、書店等年輕人有感的場域,令交流變得自然。
更美好的嘉義市,需要你我一起做得更多
除了以展覽形式分享長者的故事之外,目前團隊正與「長者送餐平台-銀色大門」接洽成為合作夥伴,部分方向是將長者們創作的圖像轉向產出商品並進行販售,販售所得則會回流至長者們的餐點,透過此合作方式,長者們將從弱勢族群的被動接受幫助,化為主動向社會尋求資源,幫自己的餐點加菜,讓長者們不再認為自己被社會拋棄,進而認同自身存在的價值。青年實踐行動培育競賽的主題裡,導師也表示現今高齡化社會裡,獨居老人問題愈趨明顯,特別是非都會區人口嚴重的外流,以關懷長者為出發,讓獨居老人被社會認識、看見並與年輕世代接軌都是很好的出發點。憑藉設計優勢,藍白拖姐妹將展覽美學延伸至高齡主題,以展覽形式述說長者「阮ㄟ故事」,不僅讓年輕人可以一瞥嘉義這片土地的老故事,亦能連結兩世代的心,共同探索彼時的嘉義風采。
專題下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