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公共托育不僅可以解決雙薪家庭在照顧幼童上的難題,也能讓專才得以繼續為社會上貢獻己力,因此創造一個友善的托育環境,是同時解決少子化問題與促進經濟發展的一大關鍵。 「孩子還不到2歲,就要送去上學?」在7、8年前家外送托比例大約只有8%的時代,相信很多家長尤其是長輩們,多半會感到質疑甚至反對,但自從新北市於2011年成立了全國第一家公共托育中心後,平價、優質的托育服務及環境,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及典範,開始讓托育中心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嚴格把關機制,孩子安全父母安心
在蔣蔣4個月大的時候,蔣蔣爸爸和媽媽就把他送到板橋信義公共托育中心,「我們身邊就有朋友孩子送公托的經驗,都獲得一致好評,所以在蔣蔣一拿到戶口名簿時,我們就來登記了,也因為當時他才四個月大,所以幾乎沒有任何適應上的問題。」

新北市社會局張錦麗局長分析,能夠讓父母親們這麼的放心,在於公托中心具有很嚴格的把關機制,包括所有建材都採用安全無毒設計;架設監視器,有效確保孩子在中心的照顧情況;托育人員除了有證照外,每年還需要定期接受18小時的專業訓練,另外還有護理師和廚工的配置。


此外,公托中心也有特約醫師諮詢服務,像是小兒科名醫許永政,就曾經在新北市新店柴埕公托中心,提供嬰幼兒健康問診服務。許醫師表示,家長在照顧幼兒時,最常遇到營養及過敏兩大問題,有個案例是一位家長因為孩子比起一般同齡幼童還要瘦小,在經過許醫師的諮詢後,為他制定出一套改善孩子胃口的飲食計畫,結果成功讓孩子的體重開始增加,家長也終於放下心中的大石。由此可見,公托除了解決雙薪夫妻照顧幼兒的難題外,更重要的是,有專業人員的協助,能讓家長對於幼兒的健康、成長與身心發展更加安心。

交給專業人員來照顧,發展養成更健全
公共托育中心不僅是年輕父母們照顧幼兒的後盾,輔大兒童與家庭學系陳若琳教授表示,0-2歲的幼兒成長發育歷程變化非常大,像是從睡眠、爬行到走路,以及學習說話、肢體運用等能力,因應不同階段的發展,需要許多引領與刺激,可以說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

此外,新生兒因為無法自我保護,也容易發生各種意外狀況,如果照顧者有急救知識,能在意外狀況發生的第一時間進行妥善處理,或許就能避免悲劇發生。陳若琳教授就曾遇到一位新手媽媽,她的寶寶患有呼吸窘迫症候群,幸好當時公托中心在寶寶發生呼吸困難時,懂得進行緊急急救措施,幫助寶寶順利獲救,事後那位新手媽媽除了對公托中心表達感謝之意外,也表示這讓她有了敢生第二胎的勇氣。

多管齊下,永續建構友善托育環境
張錦麗局長說,目前新北市的公托中心共有53所,收托人數占全國6成以上,收費也是最平價的,扣除每個月3千元的補助,家長只需要付6千元的費用。為了能盡速達到供需平衡,新北市政府也成立了公共托育合作聯盟,讓經評鑑合格的私托中心與托育人員一起進入公托體系,合作條件包括不能隨意漲價,另外也要接受相關管理及輔導,以確保收托品質,提供獎勵金做為環境改善。至於選擇公共托育合作聯盟的私托的家庭可額外申請3千元補助;選擇托育人員的家庭可額外申請2千補助,透過補助、管理、服務等方式,讓有需要送托照顧的家長,有更多元的選擇,並大幅降低托嬰負擔。

對於選擇自己照顧孩子的家庭,也需要有喘息的空間,因此每個公托中心,都設有親子館,讓鄰近社區的爸媽、長輩或是托育人員可以帶幼童前來同樂,館內除了有各式教具與幼兒設施外,也提供幼兒照顧方面的專業諮詢服務。

而偏鄉地區目前共設有12間公共親子中心,以及如變形金剛版親子館的玩具行動車,會開到各山區鄉鎮「換換愛」,讓當地的孩子可以用舊玩具來換新玩具,並且教導照顧者如何利用玩具、教具來幫助孩童的發展。另外更有到宅服務,針對有幼兒照顧問題的新手爸媽,會派請托育人員直接到府上提供協助指導。

要建立友善的托育環境,不能只仰賴發放津貼,張錦麗局長表示新北市將進一步成立托育營運管理中心,利用多管齊下的方法持續推動托育公共化,這樣才能達成永續經營的目標。
- 更多你不能不知的「幼托公共化」大解密:https://activity.thenewslens.com/childcare2018/
撰文/杜韻如 攝影/陳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