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如此多的挖雷鋒底的人,中國官方歇斯底里地反擊行為,甚至逮捕了發表相關言論的人士,實屬反應過度,不僅沒有展現自己的胸懷和氣度,也縮小了自己的格局。筆者認為,將雷鋒從神壇拉回到一個有血有肉,還有缺點的人,並不是一件壞事。
每年3月5日是中國的學習雷鋒日,雖不是公共假期,但全國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部隊都熱衷於在這一天開展相關活動。與其說是「學雷鋒好榜樣」的溫馨善舉,毋寧說是一場荒腔走板的實景真人秀。在一個小孩被車碾壓周邊人視而不見、老人跌倒在地無人敢扶的叢林國度裡,人人鼓吹學雷鋒,不是因為他們都想成為雷鋒,而是真正的傻子不夠用了。
雷鋒出生貧苦農民家庭,父母早亡,先後在地方生產隊、農場和鋼鐵廠工作。因家庭成分符合中共的政治正確,被破格徵召入伍,開啟了傳奇的人生。也因為一次意外事故,生命定格在了21歲。當時的毛澤東聞訊後,大筆一揮,題寫了「向雷鋒同志學習」幾個大字,從此在全國名聲大噪,一夜之間彷彿成了中國人精神領域的「道德真君」。
幾乎每一個在中國學習成長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雷鋒精神的感召。讀書的時候,學校裡有雷鋒的雕塑、畫像或是標語。每年的學習雷鋒日,全校學生被組織起來進行一場實景秀。上午是低年紀的學生在花圃裡撿瓜皮紙屑,下午輪到高年級的同學,有時下午的同學沒東西可撿,還要臨時加道具助演。
等到了工作崗位的時候,公司的老闆或是主管依然對雷鋒精神推崇備至。這也不難理解,從企業經營角度來看,集體主義精神有利於企業發展。此外,中國的文化基因也向來主張以公滅私。員工學習雷鋒精神,除了要對企業有犧牲奉獻的使命,還有書本上經常提及的肩負起社會責任。
每年的學習雷鋒日,大概也是中國的敬老院和孤兒院等慈善機構最繁忙的時候,上班族和學生輪番造訪,欣欣然提著禮物而來,匆匆忙拍完照片遠去。有時連分到老人和小孩手中的慰問品也是臨時道具,拍完照立馬收走。如果慰問的人是這場滑稽秀的主演的話,那麼這些被慰問的人不過是背景一樣的跑龍套,主演名利雙收,跑龍套可能連一塊餅乾都吃不上,還要對著鏡頭一直微笑來暗示自己很幸福很滿足。
在學雷鋒活動中,中國的地方政府部門一定不會缺席,而且可能是最佳主角。正能量主題宣傳片是官方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域話語權的重要媒介之一,拍攝的主題不外乎以人民公僕為主的各行各業的好人好事。比如炎炎夏日裡,恪盡職守的執法人員在街頭揮汗如雨指揮交通的橋段,為了畫面的逼著,有時還要用水打濕他的後背。
當發生諸如森林火災、地震、洪水等公共安全事故的時候,這樣的正能量宣傳片在穩固民心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紐約時報》就針對近期中國民航飛機墜毀事故點評道:「每當災難發生時,官方發布的消息和對資訊的控制都強調『正能量』,或強調愛國主義的振奮人心消息,給執政的中共打上正面光彩。」
專題下則文章:
【逆滲透中國】細數那些名噪一時的「辱華」案例,背後隱藏的是中國人根深柢固的偏見與歧視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