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973年4月16日,菲律賓馬可仕政府推出華校菲化法案,菲律賓華校一夕之間風雲變色,從延伸母國中華文化的「華僑學校」,被迫轉為傳承菲國少數民族教育的「華文學校」,其教學型態也從「華僑教育」轉為「華文教育」。半世紀過去,而十年前菲總統阿基諾三世推動了「K-12基礎教育改革」,那如今菲律賓華校又是怎樣的光景呢?
台灣地處亞洲,無論是東北亞或東南亞國家,都是我們該用心去了解和經營的邦國。
政府在90年代初開始啟動「南向政策」,推動台商海外投資往東南亞移轉,意圖以經濟力量擴張政治勢力,同時降低對中國投資的強度,直到蔡英文總統上任後,也提出了「新南向」政策,這個「新」定位在「以人為本」,重點工作是積極擴大與東南亞各國經貿及教育文化等交流,深化雙邊人才流動,達成永續的「新夥伴關係」。既是夥伴關係更需要相互瞭解,因此對於東南亞各國在經貿、社會和教育等重大新政策,我們就不可一無所知,甚至毫不關心,否則這個「新夥伴關係」恐怕也是一廂情願,或流於口號與形式了!
最鄰近的菲律賓華人說「咱人話」寫「正體字」
在東南亞各國中,菲律賓是距離台灣最近的鄰國,過去在海外僑務上,菲律賓華人與台灣往來非常密切,主要原因是菲律賓華人大多來自福建,主要溝通語言為福建話,與台灣主要母語台語同屬閩南語系,正所謂「人親、土親、一家親」。
2010年筆者第一次造訪馬尼拉華校時,驚覺幼兒園老師在課堂中竟以「閩南話」教「普通話」。走出校園,在菲律賓華人區更不用說英語或菲語,你講「台語」攏欸通,這對來自台灣的我,真是又親切又驚喜!
除此之外,根據菲律賓華文學校聯合會(簡稱菲華校聯)資料統計,數十年來菲律賓近百餘所華校,大約七萬多名華校學生,持續使用台灣官方及非官方所提供的華文教材、師資及各項教育相關資源與協助,因此菲律賓華人社會便成為東南亞國家中,少數保留使用正體中文(繁體字)的區域,這也造就了菲律賓華校在海外華文教育中具有其重要及特殊的地位。

菲律賓華教從篳路藍縷之路走向新生的路徑
回顧菲律賓華文教育發展歷程至今已逾百年,期間歷經了萌芽、開創、停滯和復興等時期,每個時期都歷盡艱辛。開創時期的菲律賓華僑學校除了依照中國國內中小學校的課程標準,教授華文課程外,並增辦英文課程,使華人子弟能以應付與當地社會交際與就業工作上的需要,形成東南亞華校中獨特的「中英雙語學制」。
1940年間華人興辦學校的風氣可謂日漸興盛,大岷、呂宋、未獅耶及岷蘭佬各區相繼成立華僑學校,有商界董事會組織建校的,也有天主教或基督教教會支持辦校,另有少數個人獨立創辦的學校。這些學校設立的目的在培養華僑第二代。但好景不常,二次大戰爆發,華校被迫關閉,甚至燒毀殆盡。及至大戰後,又因東南亞各國掀起民族主義浪潮,菲律賓也打著「菲人第一」的旗幟,在政治、經濟、文化及教育等方面,風聲鶴唳地落實國家化行動 。
專題下則文章:
菲律賓也曾「送中」(二):國民黨不滿菲報章言論,竟把社長和總編抓來台北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