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來自菲律賓的黃瑜玲,是一位熱愛中華民國的華僑,年輕時曾參加在澎湖、金門舉行的戰鬥營。台大圖書館系畢業後,黃瑜玲回到家鄉擔任華文學校教師,就讓她娓娓道來那些年,菲律賓華人社會與台灣的故事。
提起在台灣大學校園裡面求學的僑生,如今多數台灣人或許會聯想到的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 人們大概很難想像,其實曾經還有不少印尼、韓國、日本、越南、菲律賓的僑生來到台灣求學,尤其早年的菲律賓僑生更是「聲勢浩大」。
至於為什麼各國僑生會選擇到台灣?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因素,首先是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後,國民黨喪失大陸的統治權,也幾乎等同於失去正統中國的地位,而能還能掌握的,就是以文化正統、通過招收海外僑生入學,強化正統中國的地位;其次是,由於二戰以後東南亞各國大多尚未形成現代的主權國家,不同國家對華人的 同化、歸化政策不一,對僑民也不見得友善,當時在東南亞的華人依然以中國的僑民身份自居。因此對早年的僑生而言,在僑居地沒有認同感,再加上政策上的歧視也很難有進修的機會,以及在反共的時代背景下無法到中國大陸留學,因此到台灣「回國求學」就成了自然不過的事情。
至於如今來台灣求學的僑生,由於東南亞各國早已獨立,因此已是當地的公民了,不一定是還認同中華民國為「祖國」的「華僑」。
此外,目前學術界的共識是,國民黨的僑生政策,是冷戰的產物。當時的美國副總統尼克森到亞洲訪問,發覺許多東南亞學生有可能被共產勢力吸收,因此建議國民黨政府鼓勵僑生赴台留學。在美援的支持下,1951年國民黨政府推出「華僑學生申請保送來台開學辦法」,58年改為「僑生回國就學及輔導辦法」,實施至今。
近半世紀過去了,隨著東南亞各國陸續推出同化政策,「華僑」的定義,也改變了許多。大概僅剩馬來西亞的華人社群還能保持完整的華文教育,其他東南亞國家如菲律賓,當地華族就處在青黃不接的狀態,新世代的華人母語多數是英語、他加祿語,對自身的文化認同,可能也與他們的祖父母輩差距甚遠。
本文是筆者訪問任教於菲律賓馬尼拉尚一中學的黃瑜玲老師(以下皆以本名稱之),透過她的人生故事,讀者們可以了解到早年菲律賓華僑與中華民國的關係。
赴台留學的契機
黃瑜玲1940年出生於菲律賓北呂宋伊莎貝拉省,祖籍福建,83歲的她在接受採訪時聲若洪鐘,仍然十分精神。
專題下則文章:
菲律賓華校「菲化」50年,當地華文教育這半世紀是如何發展的?
TNL 網路沙龍守則
TNL網路沙龍是關鍵評論網讓讀者能針對文章表達自身觀點的留言區。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家可以理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不同的論點保持開放心態,促進多元意見的交流與碰撞。
現在網路上的留言討論常淪為謾罵與攻擊的場域,反而造成了彼此更大的歧異,無法達成討論與溝通的目的。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我們希望參與討論的你謹記以下幾個基本守則,與關鍵評論網一起提升網路沙龍的品質:
-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並且避免對於不同意見的攻擊、惡意謾罵言論。
為了鼓勵多元評論與觀點的碰撞激盪,並符合上述兩個守則前提下,我們要求所有沙龍參與者都遵守以下規範,當您按下同意開始使用本沙龍服務時,視為同意此規範:
-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 您同意您不會張貼任何帶有商業行銷或廣告直銷之勸誘式廣告內容。
- 本集團有權管理沙龍所有內容,以利維護沙龍良性的溝通環境與氛圍。
- 本集團有權隨時新增或修改此規範,如有增修將公告於本網站。若公告後您仍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視為同意接受增修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