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特別報導

菲律賓華人往事

從台北到馬尼拉:回顧菲華詩人謝馨,描寫菲律賓的文藝馨香

TNL+ 2023/04/22 ,

評論

侯建州

作者侯建州收藏的謝馨詩集光碟。Photo Credit:侯建州
侯建州

侯建州

國立金門大學華語文學系副教授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2013年以華語詩作獲得菲律賓的最高文學獎-描轆沓斯文學獎的謝馨,是菲籍華文作家中第一位得此獎的女性。被視為國寶級華人作家的謝馨,其實1938年出生於上海,1949年來台,曾擔任廣播員、演員和空服員,1964年入籍菲律賓。謝馨是1982年才開始寫詩創作時,彼時已定居菲律賓將近二十年,就其作品觀之,那時的謝馨早已「成為當地人」。

1975年於台北出版,由尹雪曼總編纂的《中華民國文藝史》全書共12章,其中的第11章〈海外華僑文藝與國際文藝交流〉共有三節,依序為〈菲律賓的華僑文藝〉、〈其他地區的華僑文藝〉、〈國際文藝交流〉。相較於其他所有國家地區,全部被編入第二節;菲律賓則獨立為第一節,篇幅更遠大於第二節,其對當時台灣政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顯示出今日對於台菲之間的文藝交流研究,過於匱乏,值得多加討論。

筆者曾於2021年12月的《文訊》第434期發表〈馨香的移植-- 1950-60年代台灣女作家與菲律賓的連結〉一文,文中指出《文訊》第24期就曾在當時主編李瑞騰教授的規劃下,於1986年做過【菲律賓華文文學特輯】,收錄許多珍貴的資料與紀錄。封德屏社長曾在該期撰寫〈菲華暑期文教研習會〉,詳細記錄了從1961年第一屆「菲華文藝講習班」到1963年第三屆改名為「菲華文教研習會」及其之後的發展經過,指出其影響菲華文壇甚鉅。

菲華作家施穎洲(1919-2013)在其〈六十年來的菲華文學〉一文中指出﹕「把參與文藝講習會的傑出學員名字列出,簡直是一本菲華文壇名人錄。」討論1950-60年代台灣女性文學至菲律賓的跨域行旅與境外流轉,在當時不易出國的情境下,「菲華文教研習會」顯然是一條重要線索。

故筆者該文就特別拈出以男性作家為講座大宗的研習會中,女性作家的身影。如1962年第二屆的崔小萍(Grace Hsieh-Hsing Lee,1922-2017);1963年第三屆的謝冰瑩(1906-2000 );1965年第四屆的葉曼(1914-2017)與蓉子(1922-2021)。然而,在那篇文章中結尾提到曾在台灣親炙崔小萍的謝馨(1938-2021),在菲華文學大放異彩,成為菲律賓著名的詩人,在2013年以華語詩作獲得菲律賓的最高文學獎﹕由菲律賓作家聯盟(UMPIL)頒發描轆沓斯文學獎(Gawad Pambansang Alagad ni Balagtas),是菲籍華文作家中第一位得此獎的女性,成就斐然。當時,限於篇幅,僅寥寥數語帶過,十分可惜。

實際上,僅以得獎順序來談論謝馨,仍遠不足以表彰詩人謝馨在創作上的價值與位置。謝馨的創作甚至讓捷克大使Jaroslav Olša Jr.將其與菲律賓國父黎剎(Jose Rizal)等人的詩作放在一起翻譯討論,視為認識菲律賓文學的路徑,讓菲律賓的文學創作益發多元豐富,這是謝馨以華語詩作獲得菲律賓最高文學獎,實際批判且摧破國家種族主義,建構多元「菲律賓性」的成就,讓在地華語語系文學文化創作融為菲律賓文學文化的重要資產。

當然,謝馨的創作也讓菲律賓華語語系社群成為華語語系創作中的重要風景,闢拓了全球華語語系的創作題材與面向。實際上,這也是運用文學的力量,發揮改變世界(world-changing)與創造世界(world-making)的成效,透過書寫作為一種世界化成(worlding)的試驗,這不但是積極的表述呈現,更是藉由文學進一步介入並建構現實世界的誠懇實踐。

當然,華語漢字在菲律賓並非官方語言文字,並不是所有菲律賓人都能看得懂以漢字寫就的華語語系詩歌。謝馨以漢字為主寫就的華文詩歌,在傳播與接受上就必須倚仗翻譯,才有可能將作品推廣至非華文圈。就其創作的接受軌跡,的確也是先從華文圈再闢拓至非華文圈,換言之,謝馨是先在菲華文學中取得位置,再進一步走出華人圈,在菲律賓非華人文藝圈也取得一席之地。

339993487_176667141539812_79663646321631
Photo Credit:侯建州
作者侯建州收藏的謝馨新詩光碟。

來自中華民國的菲華詩人謝馨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專題下則文章:

「能夠到金門去,我至少到福建了」 菲律賓華僑黃瑜玲「回國」勞軍與留學的那些年



菲律賓華人往事:

當許多人在探討東南亞華人的歷史、當代課題時,多會關注馬來西亞、新加坡,甚至印尼華人的認同課題,但其實華人人口約110萬的菲華,也曾對台灣社會有莫大影響力。 隨著70年代菲律賓政府對境內華人實施「菲華」政策,往後許多新生代華裔已多不諳中文,在「華語世界」的聲量也不如星馬的華人。 為讓各位讀者過去菲律賓華人社會的歷史與當代的挑戰,而設此「菲律賓華人往事」專欄。

看完整特別報導